我国农业市场化的反思

2005-04-29 11:11
现代企业 2005年7期
关键词:市场化市场经济农产品

林 耸 闫 虹

农业市场化是在市场能充分发挥效用的领域,实现从计划配置资源、分配剩余向市场配置资源、分配剩余的转变过程。其实质是农业资源的配置方式由政府分配为主转向以市场配置为主,并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农业产销各环节中的作用,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我国农业市场化现阶段

的总体特征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以联产承包制为基本标志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释放了农民被长期压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连续出现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乡镇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社会结构也得到了改善。目前中国农业市场化进程刚刚过半,农民的商品观念有了一定提高,农业市场化的进程在加快,但也呈现出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符的特征。

1、农业市场化程度滞后于经济总体市场化程度。目前我国农业市场化水平低于我国经济总体市场化水平,农业市场化水平大约低于经济总体市场化水平10个百分点。农业要素市场化程度低于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特别是资金、技术两大要素市场化水平滞后于农产品和农业总体市场化发展水平。而农业要素中土地的市场化水平最低,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土地应处于非市场化发展阶段。

2、农业市场化进程中的逆市场行为突出。在农村经济市场化过程中,政府的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相关的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的建设、社会保障体制、市场体系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农业资源和经营的垄断性矛盾突出,农业区域结构不合理,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这些都制约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3、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明显滞后。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只能以农业方式利用地表资源。农村最有价值的资源如能源、矿山、森林等,农民不能拥有平等的开采权,也不能正常地享有这些资源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因为国有企业承担了国家一切主要资源的开采权,而农村和农民不能对自己家门口的资源进行开采,或者分享开采这些资源所取得的收益。同时农村土地资源不能根据市场原则流转,农户不能自主地配置土地的有限权利,土地也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化配置,从而造成了农业的小规模、高成本经营,农业的产业优势根本无法确立。

4、政府职能作用和行为方式需要转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在管理经济方面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各种社会资源的选择、组合。但当前我国政府职能和职权不明确,政府部门还承担着应由企业、农民负责的经济方面的职能,行政和部门垄断还相当严重,这很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形成,严重制约了农业市场化的进程。

5、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流通不畅是当前阻碍农业发展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产品流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土地、劳动力、科技、金融、信息等要素市场还未真正形成,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生产要素流动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基础建设差,目前农产品市场数量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大多数是初级综合性集贸市场,不能及时为交易方提供准确的供销信息,市场行为不规范,制度建设跟不上。

6、农业经营的规模化限制。规模经营是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但从目前我国农村的现实状况看,农户经营规模细小、经营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市场化的发展。我国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块儿的土地被人为分割,一家一户的农民只能分散地经营规模细小的土地。当今农户经营规模超小型,既形不成规模集约,又减弱吸纳新技术的需求意愿,并且制约大型农机在农村的推广使用,这从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农产品商品化率的提高及市场的竞争地位。正因为这种原因,还助长了一些不法商贩借助于我国农村经营分散、信息不灵等弱点,趁机兜售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事件接连不断,治理起来又十分困难,严重扰乱了农村市场经济的秩序。

促进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1、提升农民市场经济理念,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商品观念有了一定提高,这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也应看到由于缺乏生产和市场的实践,农民的市场观念比较淡泊,而且当前农村多数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家庭经营又是分散的,这也阻碍了他们对新的市场环境和市场观念的理解和把握,难以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把握市场行情,合理安排生产。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乡镇私营企业产权结构单一,企业在总体上缺乏合理决策的能力和科学有效管理等问题日益明显,使企业不仅难以在经营思路和运作模式上实现应有突破,而且有些企业正在逐渐失去原有的经营活力,明显不利于乡镇私营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农村整体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为此,在农业的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必须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和市场经济理论宣传的力度,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植,以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与市场经济观念。对农村乡镇私营企业应积极加以引导,帮助企业更新经营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从而为促进农村经济市场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建立完善公平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的市场化就是改变农村传统小农经济的封闭式经营方式,建立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体系,使农业生产的各要素和农产品全部进入市场。健全的市场体系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首先应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要逐步建立起结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初级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扩大农村市场规模,改善硬件设施,培育区域的农产品批发中心。从而建立起以初级集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为骨干市场体系。其次应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品种选择上可以推出商品化程度高的大宗产品,交易方式上可以先发展长期合同,以稳定供求关系,规避风险。并在通讯、交通、邮电、金融、信息等方面加强配套建设,真正建立运行成本低、效率高、触角延伸到农村每个角落的大市场体系。最后应强调的是,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有形市场的建设,又要重视“无形市场”的培养。要制定规范市场规则,包括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建立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交换关系。坚决打破地区封锁、城乡分割的状况,消除身份歧视,消除所有制限制,进一步搞活流通,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开放性,维护平等竞争。

3、积极创造推进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1)加快土地产权的改革步伐。要通过全国人大立法或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弱化土地所有者除收益权之外的其它权能,允许土地在一定的条件下转让,国家拥有最终所有权。(2)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市场农业建设步伐。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的互补。推进农业的市场化,不是不需要政府的推动,关键是政府的推动应该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首先,政府应加强农业的宏观调控,矫正农业发展的政策偏差,建立农业发展的保护机制。其次,应改革完善现行政府农业管理体制,取消主要农产品流通的垄断性限制,加快农业机构改革和政策法规的完善,建立高效、协调的农业管理行政体系。(3)加快农业市场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业市场化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内农业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保证农村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建立与健全农村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农业服务体系应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延伸,由生产服务向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全方位拓展,由命令式管理变为服务式管理,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市场、信息、资金技术的全面支持。首先,都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法律体系,使农村市场经济的运行有法可依,使农民的利益有法律保障。同时还应确保立法的严肃性,真正地严格执法,对违法的、侵害农民利益的一切行为给予惩处,使农村市场经济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其次,应建立和规范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积极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需要的多层次、多成分、多类型的市场中介组织,保证市场中介组织在继续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势的同时,将千家万户的农民经营行为纳入到有组织、有规模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去,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农业保险的改革,要支持、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更多的保险品种,要引入再保险机制,建立高效的农业保险体系,分散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风险积累。国家应直接补贴农业保险费率,使国家支持农业保险的行为变成了一种隐性行为,还可以通过差额调节来保证农业保险的发展,以收到“杠杆”调节的效果,释放农业经营者的生产、经营风险,最终起到推动农业市场化顺利发展的良好效果。最后,还应广辟农业投资渠道,增加农业投入资金。国家应增加财政投入,逐年提高中央预算内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资金等的比重。建立专门以农业生产发展及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生产发展以及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的放贷力度。要建立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以及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发展的专门基金,以专业基金贷款方式对其进行融资支持,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市场化市场经济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