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钰玲
在我国经济不断开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财务欺诈、假账丑闻被逐一披露曝光,诚实信用对会计环境应该起到什么作用,怎样才能使得会计领域保持诚信,已十分尖锐并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按照“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重新思考当前会计诚信所面临的失信问题,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会计法制观念淡泊,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帐外设帐;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违法违纪手段隐蔽,做假技术不断发展;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一、导致会计人员做假帐的原因
1、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员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当前普遍发生的做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他们没有接到授意、指使、强令,那么自己是不会主动造假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
2、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扭亏任务,或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3、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
4、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意识淡泊,削弱了企业约束能力。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单位的内审机构往往迫于各种压力,形同虚设,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5、会计业务素质不高,继续教育形式单一。由于新的会计准则每年不断推出和修改,加之会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普遍较低,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吸纳、掌握、运用水平差异很大,不平衡。同时,作为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平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其培训内容、对象和形式缺乏针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不符合知识更新的要求。会计人员知识的缺陷,必然导致财务管理力不从心,在实际操作中,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把握不准,理解不透,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二、如何彻底杜绝会计人员做假帐
建立健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是对会计人员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不做假帐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高度概括,也是《会计法》及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最基本的要求。要彻底杜绝做假帐的现象,必须标本兼治,整改并举,落实到会计日常工作中去。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是治理会计失信促进诚信建设的有效途径。诚信应该是社会的诚信,遵循诚信规则,接受诚信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应是每个完全责任能力人的行为准则。因此,我们都有义务率先身体力行,对企业主体而言,把树立和倡导诚信的经营理念,作为企业发展和约束自身经济行为的准则。此外,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包括发挥媒体作用,广泛宣传诚信思想,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只有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弘扬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道德风范,才能有效防范会计做假帐行为的发生。
2、真实的原始凭证,是从源头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保障。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经济活动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治理造假,应从原始凭证这一源头抓起。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原始凭证,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健全制度法规,完善监督职能是治理会计信息失信的重要措施。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建立会计从业人员个人的信誉档案,对其执业状况、守法状况等进行严格的检查登记,守信者受鼓励,不守信者受惩罚。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鼓励媒介披露失信违约单位和典型,对做假帐造成严重后果者,不仅要在经济上追究其责任,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有效防范会计舞弊和经营风险,倡导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职业道德意识,打造诚信有序的社会氛围。
4、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是治理会计失信根本任务。会计人员是经济信息的加工者,其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因此,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会计理论,并结合国家相关会计新准则、新规定的出台,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力度,促进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把好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关,使一批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较强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的优秀的年轻骨干充实到会计队伍中来,自觉抵制和监督会计不诚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做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5、切实履行单位责任主体职责,维护会计人员利益是治理会计失信重要补充。应该看到,现实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劣和道德风险诱导的做假帐的现象并非为主流,更多的却是在单位负责人授意下被动造假而失真、失信。因此,今后一时期要在通过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加大治理核算不规范、账外经营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力度。同时,进一步在立法上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其监管,使会计人员能挺直腰杆自觉抵制会计不诚信行为,敢于对做假账行为说“不”,从而保持良好的会计职业操守,真正做到以“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赢取失去的“会计诚信”。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