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犹如此

2005-04-29 00:44
福建文学 2005年7期
关键词:橄榄树菩提树

唐 颐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如果说有一种树,能代表占世界最多人口的宗教信仰,那就是菩提树。菩提树原是产在印度的毕钵罗树,桑科,榕属,本是一种很普通的树。菩提,梵语bodbi,即觉、智、知的意思。就是因为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这种树底下冥思苦想,悟出佛道,于是,它就成了佛教信徒的圣树,成了一种信仰的象征——那种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

有这样一株菩提树,一个国家的军队为它守卫了2300年。它生长在斯里兰卡的圣城——阿努拉德普勒,这株菩提树冠名为“圣菩提树”。据说是2300年前取印度释迦牟尼在其下悟道的菩提树分出的枝条种下的(而那株母树,在分出圣菩提树枝条后不到十个世纪便死去,印度人又在2200多年后再从圣菩提树上取枝种植在原址),即使这座圣城经历数次战火,守卫从来没有间断过。因此,圣菩提树园被全世界的佛教徒视为佛迹圣地,所有的人去参拜圣菩提树,在半公里外,都必须步行,古代的国王和现在的总理也不例外,而且只能远远目视,绝无可能触摸,即便要落叶,也不可能轻易得到,全由和尚悉心收藏,用于重要的法事。在虔诚的佛教徒眼中,叶中有佛,佛有菩提。据说,许多佛教国家的著名寺庙,都有圣菩提树分枝长成的大树,北京植物园的暖房里,就长着一株这样的菩提树,是斯里兰卡总理访华的礼物。

如果说有一种树,是世界人民公认的,最能代表和平与幸福,那就是橄榄树。《圣经》中对橄榄树的描写最为经典。在诺亚方舟的故事中,当鸽子飞离小船去探询洪水滔天的世界,人类在翘首企盼着灾难快点消逝时,和平鸽衔回来了橄榄枝。自此,橄榄枝寓意着大自然和人类的冲突停止了。因为在古代的地中海沿海各国,都种着大量的橄榄树。橄榄油不但可食用,还被用来搽发涂身。在宗教洗礼的仪式中,主教常常用浸有橄榄油的圣水为受礼者施礼。而在有关《圣经》的多幅名画中,耶稣经常在橄榄树下传教,他死后也是葬在橄榄树下。

倘若当初,橄榄树寓意着上帝饶恕了人类的罪行而停止了滔天洪水,人类与自然重建和谐的关系,那么今天,橄榄树则意味着告诉现代人什么是人性,人类有什么相同点,人类如何和平相处和相互尊重。

据说,正是古人对连绵不绝的战争的厌倦,才促使古代奥运会的兴起。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在奥林匹亚山下举行。为了通知所有人“奥运会即将举行,战火必须停止”,古希腊每个城邦的城门上都高悬着用橄榄枝装饰的告示,而参赛者所能得到的最高奖赏,也是用橄榄树枝编制而成的花环。2780年过去了,雅典时间2004年8月13日21时24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一株橄榄树上,这是第28届奥运会开幕式现场。那一夜,当重返故里的奥运会盛装开幕时,很多运动员手持橄榄枝或头戴橄榄花环入场,人们欣喜地看到,朝、韩选手再一次携手入场,伊拉克、阿富汗、东帝汶运动员得到满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而整个运动会授奖升旗仪式中的优胜者,也多了一个橄榄枝编成的花环。当开幕式表演接近尾声时,所有的队员都朝“海”中奔去,那里,有一株橄榄树——那是人类梦中的橄榄树。

如果说有一种树,诞生了一条划时代的科学定律,那就是剑桥大学的几株苹果树。康河东岸,一组歌德式的欧陆建筑,一列皇家古堡式的城墙,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那就是当年诗人徐志摩神魂颠倒的天堂——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学院里几株相貌平常的苹果树,却名扬世界。当年牛顿就坐在树下,给掉下来的苹果砸中脑袋,于是出窍了“万有引力”这条物理定律。究竟哪株是牛顿之树,已无从稽考,但剑桥出过的名人却不计其数,仅圣三一学院,诺贝尔奖得主就有28位,外加6位英国首相,难怪剑桥大学的一位校长说:“要数尽剑桥出过的名人,简直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真是牛气冲天。

如果说有一株树,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那就是生长在黄帝陵里的轩辕柏。这株古柏,虽然历经50多个世纪的风霜雨雪,阅尽人间沧海桑田,但仍枝繁叶茂,英姿伟岸。据说,与50多年前相比,古柏胸围又增加了33厘米,可见它老当益壮,充满活力。古柏旁有一石碑,上书五个大字:“黄帝手植柏。”另有小字:“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相传至今已五千余年。”轩辕柏集幽、古、奇为一体,凝端庄、凛然、壮美为一身,厚重旷达,浩然卓尔。它是被林业部编为第一号的古树名木,它是全球公认的“世界柏树之父”。

如果说有一片树林,最能说明中国哲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上层建筑理论的精辟与实用,那就是占地3000亩的曲阜孔林。

到孔林,最好登上二林门的观楼,凭栏俯瞰,千亩古木,郁郁葱葱,洋洋大观,壮景迷人。传说孔子有贤人七十二、弟子三千,他死后,这些四方弟子们各移一木栽于林中,于是就形成了“万木林”。林内现有各类树木达10万余株,共111种。“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也就是孔老夫子的安息之地,就在这片林中。但也因为林中多杂木,引起不少非议,郦道元《水经注》中引《皇览》载:“孔子死后,弟子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所以,那位写了《桃花扇》的赫赫有名的孔尚任先生,曾独坐祖墓前感叹:“君王驻辇何曾少,龙脉难佐世间才。”但我认为,这实属偏见。君不见,正是因为千亩园林,百种古木,共生共长,参天蔽日,才形成了“百家争鸣”,才造就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君不见,历代帝王,都把孔子捧为“先师”、“至圣”,修庙建祠,顶礼膜拜,竞相比尊。到了清朝乾隆帝,干脆把女儿嫁给了孔圣人的七十二代利、子“衍圣公”。当时的风俗,满汉不能通婚,乾隆就让女儿先认汉族大臣于敏中为义父,故称于氏,她的墓自然也在孔林中——万岁爷毕竟比凡人聪明,何况他还自称“十全老人”。

如果说有哪一位思想家,最能够从一株树中,把辩证法阐述得让你瞠目结舌,那只有庄子了。有一则故事:一个名叫匠石的木匠,要到齐国去,路过曲辕这个地方,见到一棵树植于村社之中,社树高大无比,若用来作舟,可能够十多个舟的木料。匠石扫了一眼,继续赶路,他的弟子大惑,问:“师傅,自从我拿着斧头跟随您以来,从来没见过如此荚材的树,而您却不正眼看它,为何?”匠石回答:“不要再提它了,不过是纹理散乱的无用之树。以其造舟则沉于水下,以其为棺则很快腐烂,没有一点用处,所以才一直长在那儿,没人愿意砍伐它。”当天晚上,匠石做了一个梦,他梦见社树对他说:“匠石啊,你只知道我无用,却不知道无用正是我长寿的原因。你看那些有用的木材,有些还没有长成就被人砍伐了,正因为它有用,才被世俗利用,被利用,就是它生命的结束,我若有用,早就丧命,还能活着吗?”庄子于是得出结论: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

莫知无用之用……据说这是用来警示为官者的。

如果说有一株树,它的美丽传说在中国妇孺皆知,那肯定是长在月宫里的那株桂花树了。据文字记载,中国桂花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到了陈后主(583—589年在位)干脆为妃子张丽华造“桂宫”于皇室,植桂一株。树下置捣药用的杵臼,并使爱妃驯养一白兔,时时漫步于中,谓之月宫。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桂树就受人喜爱。前些年,国人举行10大名花评选,桂树一跃登上宝座。我国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此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举头望明月,所有的奶奶都指给孙儿看,那月宫中的黑影,便是桂树。于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中宫殿、宫中仙境,早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的美谈。就连一生豪迈的毛泽东,不也写了一首缠绵悱恻的《蝶恋花》吗。“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如果说有一株树最有灵性、最通人性,那大概就是生长在青岛崂山太清宫的“绛雪”了。“绛雪”是一株山茶树,据明崇祯年间《崂山志》记载,该树由明代永乐年间著名道士张三丰所种,现此树老干虬枝,树冠如盖,在百花凋谢的冬季,红花怒放,璀璨艳丽。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篇中说的是,胶州一位姓黄的书生在太清宫读书,与白牡丹“香玉”相爱,几经周折,在山茶花“绛雪的帮助下,终成眷属。“绛雪”亦钟情于黄生。结局是黄生死后,香玉和绛雪双双殉情而死。蒲松龄叹曰:“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花以鬼从,而人以魂寄,非其结于情者深耶?一去而两殉之,即非坚贞,亦为情死矣。”儿童时代,爱听老人讲鬼故事,但往往心中惧怕,后来读了《聊斋志异》,就如鲁迅先生所言:“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妄为异类。”同学们寝室妄议,每每一觉醒来,恨不得撞上“香玉”和“绛雪”。

如果说有一处树,最讲情义、最是忠肝义胆,那一定是井冈山大井的两株树。一株是南方红豆杉,一株是罗木石楠,都有150年左右的树龄。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就住在树下的“白屋”里,毛主席常在树下观看红军官兵操练。当时,大树枝繁叶茂,清晨傍晚,常有禽舞鸟鸣。1929年红军撤离井冈山,敌军窜入大井村,“白屋”被烧得只剩下一堵残墙,两株树也只剩下枯枝焦叶。当时,人们以为两树已被烧死。1949年春,这两株树在时隔20年后,竟奇迹般地抽枝发芽。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这两株树破天荒地开花结果。1976年,两株树又莫名其妙地再次枯萎,不久,毛主席便与世长辞。1978年后,两株树恰似枯木逢春,再次抽枝吐翠。

如果说有一片最大的园林,是靠移栽大树形成的,那就是河北易水旁的清西陵了。陵园中郁郁葱葱的古松林,随山起伏,顺道蜿蜒,茫茫如海,苍劲青翠,号称华北之最。据资料记载,雍正至道光年间,共移栽成年松树20多万株,仅道光8年,就拨银11000多两植树。如今剩下的2万多株古松,平均树龄500年上下,有的已达千岁。移栽的大树主要来自河北涞源县上老荒村,皇上为了表彰该村所做出的贡献,传旨更名为“上老芳”村并镌刻于村口的石壁上。对移运成材的大树,重栽时每个坑内倒入一斗黄米作为肥料,陵园树林由特定官员专管,西陵内务府设立树户,规章极严,要求株株成活。

如果哪位平民百姓对移栽大树最不以为然,那大概是浙南山村的一位老太太了。有一则新闻说,山村的院子里有一株百年的桂花树,叶美花香造型好,有人愿意出资十万买走它,房主老太太不肯,加价到15万还是不肯,老太太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祖宗的财产,我不能当败家子。”新闻背景:老太太家中并不宽裕。我看罢,不禁拍案称奇,拍案叫好。近些年,大树“远嫁”城市成风,这种荚了城市、损了乡村的做法,实在无益于绿化美化整体水平的提高。老太太太有骨气了,她不卖的不仅是祖宗的财产,还有可贵的精神财富。

写了不少的如果,应该有个结果,结果是面对万千树木,树耶?人耶?神耶?却越来越糊涂了。倒是《世说新语》的一则故事,道出了结果:晋代桓温北伐前秦时,经过金城,看见他少年时栽种的柳树大已十抱,攀枝执条,不禁潸然泪下,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猜你喜欢
橄榄树菩提树
橄榄树与巴勒斯坦的千年纠葛
菩提树下
菩提树下
菩提
菩 提
橄榄树
菩提树下的静谧时光
橄榄树
菩提树下
橄榄绿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