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方
从《游天然动物园》教学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是一堂典型的常态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阅读课。在这节课中,涵盖了字词的教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的复述,还进行了朗读训练。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语文学科而言,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基本技能,甚至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养和提升,语文味极浓,是教师可以效仿并具有实效的课。
1.网络与语文课程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依托网络进行的,网络的功能也因教学的进行而得到彰显。其实,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说到底就是找到两者之间可以互补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促使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很显然,这节课中,最佳的结合点是网络的数字化呈现方式和个别化学习环境这两个特点,为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提供了不同层次、种类的帮助,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适合的方法,选学相应的内容,这样就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符合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这可能是目前制约老师们利用网络上语文课的一个最主要的瓶颈。目前研究的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模式,对学生的信息技能要求都偏高,不仅要求学生能快速地浏览网页,还要能对浏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加工处理,如编辑Word文档、制作演示文稿和利用论坛进行讨论等。按理,上述技能学生是应该具备的,但现实是,大多数小学生浏览网页可以,但要及时进行上述的相关操作,难度却非常大。本节课的教学在这一点上实现了突破,仅要求学生能浏览网页即可,这种简单的技能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具备的,不需要事先进行很长时间的练习和准备。这一瓶颈的突破,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网络只是大量地出现在语文实验课、观摩课和展示课中,而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基本很少见到网络使用踪影的现状。
3.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科学合理。本课教学使用的是我校参与开发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电子教材”,该教材栏目设置实用简洁,分课文、背景资料、拓展阅读、多媒体资料和作业五块,原则是求简明、求实效,不着意于海量信息的提供,而重在对师生教与学的有效支持。这恰好应对了目前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错误认识(即网络课一定要制作复杂精美的网站和网络研究多局限于发挥网络海量信息),从而为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提供了资源上的保障。
4.教学设计流程简单,易操作,无论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资源的提供,都主要是立足于支持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时,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活跃,教学效果也特别显著。也正是由于有上述优势,所以这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型,深受一线老师欢迎,从而大大促进了语文网络课的普及,全面而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21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