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中电子学档的构建与实施

2005-04-29 10:14郑明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5年7期
关键词:电子学班级模块

郑明达

过程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强调评价的全面性、个体性、客观性、发展性和及时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的各类电子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学习过程,将这些作品收集起来,就可以构成电子学档。这里所说的“收集”,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堆集”,而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有意识、主动的”生成过程。这里的电子学档,在计算机中就表现为“文件夹”。以下简要阐述评价的基本步骤及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评价的基本步骤

创建记录学习的电子学档(文件夹)

内容为了使创建电子学档能较好地为评价服务,首先需要考虑文件夹下存放的内容。受“案例教学”的启发,我们将记录的内容分成三个部分:一是规定项目,二是自选项目,三是学习感受或学习体会。“规定项目”就是一些典型“范例”,学生能完成的基本练习;“自选项目”主要存放学生“自认为”有创意的作品;“学习感受”主要存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束后的感想、体会、经验和技巧等。

目录结构其次要考虑的是文件夹的“目录结构”问题。通过对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分析,我们认为采用“模块”作为一级子目录比较科学、合理。“模块化”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特色,也是新课程体系的基本思想。从现行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来看,其内容分为信息基础、操作系统、Word、网络基础、FrontPage和VB六个基本模块;而高中课标也是通过1+5的“模块结构”来设计的。

我们设计了如下文件存放的目录结构:在一个子目录(一般以学生的学号命名)下建立下级子目录(一般以模块名称命名),在各“模块”子目录下建立三个子目录:规定项目、自选项目和学习感受。下图就是以两个模块为例建立的文件夹结构图。这是对一名学生而言的基本目录结构,如长远考虑,可以以“时间”来建立一级子目录(如2005年),在该目录下建立以“年级”名称命名的下级子目录,再在年级下建立以“班级”名称命名的下级子目录,在班级子目录下再建立如图所示的目录结构,形成文件夹目录树。

文件夹目录结构的建立可由教师通过编程的方法一次性完成,也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操作能力后自己建立。建议教师至少应将目录结构建立至班级子目录,这样一方面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较快地在相应的目录下建立自己的目录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各模块下列三个子目录只是一个基本目录结构,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教学内容作相应调整。

对模块内容划分出“项目单元”,并编制相关的“评价标准”

为了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效能,建议对模块内容进行适当划分,以便于对教与学进行评价调控。通常可先划分出“项目单元”,再根据“项目单元”设计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在“项目单元”的划分上,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项目单元”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长,以3~4节课为一个单元为宜。太短了,内容太少,学生的变化很难体现,而且工作量会增加;太长了,又不能很好地反映学习过程。当然,这样做可能会与学习内容产生一些冲突(如按3~4节课,某个内容还没有结束学习),这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例如,在Word教学中,划分出文字编辑、文字修饰、表格美化、图文混排和板报天地5个“项目单元”。在这5个“项目单元”中,前4个为“基本项目”,“板报天地”为“综合项目”。在“项目单元”的作品收集上,可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如“文字修饰”单元,可设计修饰一首古诗词、一份通知和一份邀请书等;“表格美化”单元可设计如课程表、学生兴趣调查表和电影放映场次表等内容。

设计好“项目单元”后,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标准”的设计上,要注意两点:一是标准应明确,可供学生在创作时参照;二是标准不宜太细,太细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如在Word作品评价中,我们设计的标准主要是从两个层面来评价:首先是技术层面,包括是否使用了规定的技术,是简单使用、巧妙使用还是创造性地使用;其次是人文层面,包括设计是否有趣、有生活气息,是否吸引人,能否给人以启示等。关于评价的结果,建议使用等级制。

学生“记录”电子作品,并自我评价

这一过程是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创建电子学档的过程。鉴于创作的作品要存入“档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而且作品不仅要自己评价,还要进行小组、班级和教师评价,学生一般都会谨慎对待。

小组互评、班级展评、教师点评

为了使评价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较强的针对性和体现评价的多元性,在评价表中,除基本标准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外,还可设计小组互评、班级展评和教师点评三个栏目,并对不同的评价者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

小组互评一般在小组成员完成规定性作品之后,由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共同对成员作品进行集中欣赏与评价,并在“评价意见”中提出至少一个建设性意见,以便于被评者修改。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确定本小组参加“班级展评”的作品。

班级展评展评小组推荐的作品,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网络展示各小组作品,学生通过网络来评判;另一种由教师确定统一时间,在班级展示,由学生评价,教师作适当点评。

教师点评一般分两个阶段:一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的网上点评;二是“班级展评”时的点评。针对学生个人的点评,主要侧重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班级展评”时的点评,主要侧重于班级整体性的问题及走向,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另外,根据“项目单元”的性质不同,我们将评价分成“基础评价”与“综合评价”两类。其中,“基础评价”一般在“基本项目”完成后进行,侧重于基础性的知识、技能,评价者主要参看“基本项目”的作品;“综合评价”则是在“综合项目”完成后进行,侧重于学生的学习倾向,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除了参阅“综合项目”的作品外,还需要在参阅本模块的所有“电子档案”后进行,这样的评价才更全面、科学和客观。

这些评价结果都会在电子学档中及时体现出来,学生可根据评价意见,对自己存放于电子学档下的文件作进一步的修改,体现电子学档的生成性。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班级展评问题

目前,一般一个班级的学额在60人左右,面对这么多学生,展评每一个学生的作品是不可能也不可行的,这样又带来一个问题:对学生作品的“班级展评”记录就可能没有。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项目单元来展示不同的学生作品,希望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得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展示,但这似乎又与展示个性、特色相矛盾。目前,我们正在尝试通过网络来展评更多的学生作品。

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问题

使用过程性评价,并不是要取代总结性评价,那么过程性评价结果如何与总结性评价结果结合起来构成学生的最终成绩?目前我们基本采用1∶1的比例进行评定,但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还有,我们在过程性评价中一般采用等级制,对学生的最终评价该采用何种方案,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技术支持问题

从评价步骤可以看出,这种评价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支持,从学生作品的收集到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均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支持,如何更好地运用各种技术服务于过程性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我们正在尝试构建网络化的“过程性评价系统”来进行评价与管理。

猜你喜欢
电子学班级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班级“四小怪”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