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业舫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受多方因素影响,其中尊重劳动是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诸因素中的基本因素,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一)
把尊重劳动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针对劳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作用及地位,以及劳动对于劳动者的权利和劳动者获取个人消费品的作用和地位而言的。前者涉及劳动对社会的作用,后者涉及劳动对个人的作用。处理好了劳动所涉及的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劳动,从基本形态而言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从复杂程度而言包括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从技术程度而言,包括手工劳动、机械化劳动和自动化劳动,等等。不论何种劳动,不论其作用大小,它都和其它劳动一起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劳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创造了社会的精神财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社会。既然劳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样重要,劳动就理所当然地要受到社会尊重。如果一个社会不尊重劳动,甚至鄙视劳动,特别是鄙视体力劳动,在体力劳动占比重较大的社会里,就会引起这个社会最基本阶层的不安和不满,甚至抗争。处理不好,就会破坏这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如果问题大了,就会影响这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特别关注的。
其次,劳动是人类的基本社会活动,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劳动中渡过的。在人的众多权利中,劳动是人的基本权利。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劳动是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基本手段。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不得食的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虽然生产要素也参与了分配,但按劳分配是最基本的分配原则。在非公有制经济体中劳动的劳动者,劳动同样与贡献挂钩。在这种经济条件下,由于劳动与个人收入分配挂钩,劳动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失去了劳动的权力,也就同时失去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者及其家属就会成为需要救助的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能提供保障,就会影响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存和发展,在没有其它生活来源的情况下,就会迫使有的劳动者铤而走险,危害社会安全;或者采取其它不正当的手段谋生,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利益。不论哪种情况出现,都会破坏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这是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不相容的。在保障劳动者劳动的权利的同时,还要保证劳动者获取报酬的正当权益。如果劳动者不能获得与其贡献相应的报酬甚至完全不能获取报酬,也会引起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而,尊重劳动本身就要求保障劳动者劳动的权利和获取正当收益的权利。这同样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应该注意关注的。
由于劳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劳动就构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教育整个社会尊重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必须想办法保障劳动者劳动的权利和获取正当收入的权利;必须想办法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
(二)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群众就形成了勤劳朴实、热爱劳动、尊崇劳动的良好风尚。在社会主义今天,这个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劳动的基本权利和劳动的成果得到了保障;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劳动致富光荣已成为基本的社会信条。正由于这样,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总体上呈现出和谐稳定和良性发展。
但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等等原因,在尊重劳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长远发展,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了较大障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主要问题是:城市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城乡差距扩大问题;我国基尼系数偏大问题;三农问题,等等。本文重点分析一下农民问题。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从尊重劳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角度考察农民问题,当前最紧迫需要解决的至少有三个问题:保障农民的劳动权利问题;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体制问题。
第一,保障农民的劳动权利问题。这里主要是涉及到农民的土地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大量的土地被占为它用。据北京市政协的经济委员会今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1987年到2001年间有60万公顷家田被征用,导致3400万人失去土地,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从2001年到2003年上半年,有关土地纠纷的诉讼占农民投诉案件的63%。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失去土地,农民就去了基本的劳动权利和生存权利。虽然农民可以从被征用的土地中获得一定补偿,但这对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这个问题不妥善解决,从长远来看,就种下了社会不安定的种子。
第二,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由于失去土地或者土地不足、农业收入偏低等原因,大量农民进城打工。农民进城,因为没有掌握技术,主要从事体力劳动。他们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收入低,缺乏社会保障。他们的辛勤劳动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照理,他们微薄的劳动收入应该得到保障,但业主经常拖欠工资,有的甚至卷款而逃,使他们的辛苦劳动付诸东流。怎样保护他们劳动收入的正当权利,这实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难题。
第三,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体制问题。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力有限,国家资助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在城市。农村主要是家庭保障。从长远看,如果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失业人口就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同时,由于城乡在社会保障体系上的长期差别,使农业人口因此而产生不安,特别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是如此。
(三)
以上三个问题是紧密相联的,解决好了就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第一个问题是关键。因为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就保障了农民基本的劳动权和生存权,这是保障农村社会安定的基本条件。土地补偿费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如何让失去土地的农民能安居落业;或者有某种形式的社会保障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统筹兼顾,利用各方力量来协调解决这个问题。如:转移安置,或者以工补农,或者纳入由国家支助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第二个问题,关于保护农民工的收入问题。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就广东民工讨薪遭殴打一事作了批示,要求解决好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从总理的批示中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尊重宪法和劳动法、政府行政法规的权威性,严格执法。从法律上保护农民工合法收入的权益;另一方面,应该建立民工工会。民工虽然是农民,但进城参加城市建设,就成了特殊的工人,应该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按地区或按行业建立工会,通过工会来保障民工收入权益。
第三个问题,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问题。我国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限于国家财力,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的确还很困难。农民的社会保障暂时只能靠农民家庭和农村其它社会组织协调推进。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国家困难的时候,通过农业税和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农民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国家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国家应该让农民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国家最近取消农业税,增加农民收入,说明党和政府是关心农民的。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问题上,是否可以首先建立国家、社会组织、农民多方合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进行试验。这样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对于解除农民看不起病的后顾之忧是有益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