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个娃娃一个妈

2005-04-29 00:44刘存瑞
党员文摘 2005年8期
关键词:团市委长治市生活

刘存瑞

45张小嘴巴齐声喊她“申妈妈”

这是春天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山西省长治市紫坊小学校园往东隔一堵墙的一座小院里。下课后,几十个孩子像一群蜜蜂似的在院中围着一个中年妇女,有的拉胳膊,有的拽衣服,张着小嘴,一声声喊着“申妈妈”,叽叽喳喳,好不亲热。这个中年妇女就是申竟,只见她摸摸这个的头发,贴贴那个的脸蛋,还弯腰为一个男孩系紧了鞋带。好一幅融洽和谐、母子相亲的家庭图画!

小院门庭上用红漆写着8个字:“申竟希望班生活区”,两边墙壁上画着反映孩子们学习与生活的图画。院内,朝北坐落着6间瓦房,其中2间男生宿舍,2间女生宿舍。另外2间是孩子们就餐的地方,墙壁上挂着几块奖牌,最显眼的是一块由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授予申竟的“全国十大基层公益事业‘爱心大使”的铜牌。

在这座小院,生活着45个来自长治市13个县和贵州省贫困山区的孩子,有23个男孩,22个女孩,小的8岁,大的15岁,分别上一至五年级。他们中有的是失去双亲的孤儿,有的因为父母身患重病或残疾,家庭特别困难而失学或退学。其中,35个长治的孩子是在2003年8月由长治市团市委牵头选送,申竟出资抚养入学的;10个贵州的孩子是申竟通过两省有关部门选送,于2004年9月领来抚养入学的。上课时,孩子们在紫坊小学随班就学,下课后回到生活区吃饭、休息、娱乐。

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其他贫困孩子们办些实事,哪怕是发出一根火柴的光和热也好

申竟今年43岁,中等个头,衣着朴素。谈到她的生活经历,她难以抑制地流出了辛酸

的泪水:

“在我只有十几岁的时候,我的父母就因病先后去世了,留下我们8个兄弟姐妹,生活极其困难。我从小就体验过儿时失去双亲的苦楚和幼小无助的艰辛。1978年,我在长治郊区的一个粮店当了售粮员。我倍加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不怕吃苦,积极向上,1980年就入了党,后又调到长治市区供销社,一帆风顺,成为同伴羡慕的对象。

“然而,1995年我下岗了。也许是我从小受了太多的苦难,形成了不屈的个性,我挺起腰杆,开始了新的打拼。一次偶然的机遇,一个朋友让我帮他的涂料厂搞市场营销。我放下年幼的孩子,四处奔波,业务做得非常出色。

“到2000年,我丈夫也下岗了。我和丈夫拿出所有的积蓄,来到晋城开了一个涂料经销摊子。我们靠过硬的质量和优质服务,业务越做越大,效益越来越好。随后,接收了40余名下岗职工,成立了公司。到2002年,公司一年纯利润就能达到七八十万元。

“我是个贫苦孩子,从小就发誓将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受苦受罪。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其他贫困孩子们办些实事,哪怕是一根火柴的光和热也是好的。这是我的心里话。”

我一定要尽微薄之力,帮助穷困孩子上学

2003年“三八”妇女节前的一天晚上,申竟在家中看电视,节目正在讲述一个山区孩子因家中困难而不能上学的境遇。她看着看着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画面中的孩子成了她心中的牵挂。

申竟当晚写了一篇日记,记述了她的感受:

“刚才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在山上放羊,一个记者在采访。问:你为什么放羊?答:挣钱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多么简单的人生轨迹,但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孩子们不上学怎能改变农村的贫困面貌和自己的生活面貌呢?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失学儿童,尤其是有好多农村女孩因家庭困难上不了学。我认为一个女孩就是一个家庭,因为长大要生儿育女,教育孩子,会影响下一代人的生活。我也是一个女人,一定要尽一点微薄之力,帮助一些穷困孩子上学。”

申竟将想法付诸行动。先是与团市委联系,提出结对子助学的想法。后来,随团市委的人员到周边贫困山区进行考察,当看到有许多贫困家庭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根本无力供养孩子上学,尤其是一些失去双亲的孤儿,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孩子们赤着双脚在地头打草放羊,她的心震颤了。她决定改变助学的想法,下决心把一些无依无靠的孩子带回城里,为他们营造一个家园,让他们享受同城市孩子一样的生活和教育。她当即向团市委的领导表示,愿向这些孩子提供小学阶段的全部生活与学习费用。团市委从13个县(市)选了34个特别贫困的孩子(次年增加至45个),又帮她联系了市区内教学环境最好的紫坊小学。申竟投资10多万元作为开办费,租了一个独院,聘用了生活老师、管理员、厨师等,给孩子们配备了床铺、被褥、衣服及生活学习日用品。回忆当时的情景,申竟说:“当孩子们怯怯地走进这个新家时,有的摇头,有的想家。没两天,就都笑了,一个个都喊我‘申妈妈,我当时心里感到特别甜蜜、自豪!”

经测算,34个孩子每年的费用需要20万元,5年下来就是100万元。有人担心,如果中间发生变故,孩子们怎么办?申竟说,自己不是一时冲动,是真心想为这些孩子们尽一点义务。为此,她到公证部门将一份全程资助34个孩子完成小学阶段生活教育的合同作了公证。

在申竟救助的这些孩子中,有11个孤儿、9个来自单亲家庭、5个父母都是残疾人。特别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学习大多都很刻苦,刚来时初试成绩多数不及格,现在几乎都是班里中等以上的学生,有的还很突出。学校二年级有一个班,申竟的孩子有28人,占全班人数的68%,这个班的学习成绩名列年级之首。

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抚养资助这批孩子小学毕业

“申竟希望班”办起后,申竟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孩子们身上,却耽搁了企业生产经营。2004年冬天,申竟的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了困境,这也严重影响到了孩子们正常生活学习费用的来源。

负责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宋玉贤老师给记者提供了一份“申竟希望班”每年费用的明细表,表中有23项支出内容,包括伙食费、衣物费、日常用品费、学杂费、书本费、医药费等。从表中可以看出,加上开办费10多万元,两年来,申竟已实际支出50余万元,其中伙食费每天人均6元,一年就需10万元。宋老师讲,孩子们正是长个头的时候,不仅能吃,还得搭配好营养。

为共渡难关,申竟“希望班”现在聘用的5名生活老师都是申竟的亲戚。至于工资待遇,他们说,定的是每人每月500元,等申竟经济上缓过来再领吧。

为摆脱当前的困境,申竟准备将一处住宅卖掉,先解决孩子们的生活费用。她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抚养资助这批孩子小学毕业。

(张凤祥荐自《经济日报》 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团市委长治市生活
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石堡寨村:打开群众增收致富幸福门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长治市:开展病虫情调查和防治工作
长治市财政局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
“创文巩卫”,我们在行动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对长治市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