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5-04-29 00:44
党员文摘 2005年8期
关键词:论持久战赵一曼敌后

单 威 黄 辉

民族大业的坚强领导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一问题,为的是使全党同志明确地知道并认真地负起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全会确定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同时指出了在统一战线中既有团结又有斗争。全会同时还决定了党的主要工作方面是战区和敌后,批判了那种把战胜日寇的希望寄托于国民党军队以及把人民的命运寄托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合法运动等错误思想。

毛泽东还指出,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共产党员在和友党友军发生关系的时候,应该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坚持统一战线的纲领,成为实行抗战任务的模范;应该言必信,行必果,不傲慢,诚心诚意地和友党友军商量问题,协同工作,成为统一战线中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

指引抗战胜利的伟大思想

抗战初期,“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有着相当大的市场。

抗日战争的过程究竟将怎样发展?中国能否取得抗战胜利?如何才能取得胜利?为了系统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下了《论持久战》,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同时,《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当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许多人对战争将如何发展还不甚明了的时候,《论持久战》在人们面前如此清晰而有说服力地描绘出战争发展全过程的完整蓝图,回答了人们头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后抗日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论持久战》中的战略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团结全民族的力量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争取民族解放的大旗,坚持团结全国最大多数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国民党数次反共高潮中,我们党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民族大义,顾全抗战大局,团结和带领人民共同抗日。

克敌制胜的战略决策

1938年冬,中共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原在山西山区的八路军三大主力分别向河北和山东的平原地区挺进。这年11月下旬,第一二九师主力进入冀南,第一二0师主力进入冀中,第一一五师师部率第三四三旅进入冀鲁豫边区和山东,在这些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这个重要的战略性行动,大大加强了平原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新四军各部也利用山区和河湖港汊等复杂地形开展游击战。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出现了新局面。

坚持在白山黑水之间长期从事抗日武装斗争的东北抗日联军十分活跃,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开展的游击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艰苦战争,更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浴血奋战的先锋勇士

在艰苦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内涌现出一大批不惧牺牲、浴血奋战的英勇战士,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日勇气。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他率部长期转战东北大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秋冬季在反“讨伐”作战中,他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最后壮烈牺牲,时年35岁。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为“狼牙山五壮士”而作。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某部七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敌人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赵一曼,这位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能文能武,机智过人。1935年秋,她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二团被日、伪军围困,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数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她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其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历程中,像以上英雄的行为数不胜数。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抗击了侵华日军的大部和几乎全部伪军,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多人。缴获各种枪械69.4万余支(挺),各种炮1800余门。解放国土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王景义荐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论持久战赵一曼敌后
清唱剧 冰凌花 永远的赵一曼
创设学习主题,促成深度学习——以“从《论持久战》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例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看看赵一曼
毛泽东《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示儿书—赵一曼就义前留给儿子的信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奋勇战敌后 担当主力军——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