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代替入狱?

2005-04-29 00:44冯家明
党员文摘 2005年8期
关键词:服刑前线伊拉克

冯家明

好几代人以来,美国一直使用着一个秘密的扩充兵员措施,那就是由法官们悄悄地对罪犯说:“你想不坐牢么?可以呀,上战场去!”就拿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国违法、犯罪的年轻人中广为流行着一个口号,叫作:“抢劫了一个夜总会吗?不要紧,到巴格达去。”

想不到,如今竟有一位女士,想让这种悄悄的做法公开化,让这种秘密措施合法化。她的名字叫作帕米拉·索耶尔,是康乃狄克州波尔顿的共和党众议员。她认为应该通过立法,让青年罪犯获得在监狱与战场之间作出选择的自由,也就是说,凡是愿意到伊拉克去尝尝血腥滋味者,都可免去铁窗之苦。索耶尔是在最近一次州的听证会上,听到负责缓刑的官员们谈及监狱对年轻囚徒产生的种种消极作用之后,提出这一议案的。

她认为:“有些年轻人犯的罪不是很大,但是却同重罪犯人关在一起,这样对他们的将来没有什么好处。倒不如让法官判他们上前线,这样既可以让他们通过军队较严厉的约束而改造自己,又可以让他们为国家服务,岂非一举两得!”虽然有些法律专家认为这样做反而有点残酷,有些军事专家认为军队未必肯公开这样做,但索耶尔坚持说,在全国范围内,这种做法早已长期存在了。

索耶尔的话一点也不假。在今日美国,有好多家庭都有着这样的故事:年轻人的祖父或父亲或叔叔,因为犯了一点小罪,如盗窃商店、偷汽车、在公共场所酗酒闹事、少量吸毒贩毒等上了法庭,但却被法官判他们以参军取代了入狱。这种做法往往是秘密安排的,也没有完整的书面记录,但事后却悄悄地越传越广。实际上,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里,可以查到不少相关历史资料。比如,有个名叫胡斯·马雷斯的,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阿尔布凯克,从小就经常参加流氓团伙斗殴活动,16岁时触犯刑律被捕了。法官让他选择“关在州的监狱里或是上前线”,他选择了后者,并由父亲出面签署了正式书面协议。胡斯上了朝鲜前线,后来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俘虏。

在越南战争期间,这种做法更普遍了。在一份1974年的美国军队律师出版物里,作者指出,尽管有些军官在公开场合反对被判有罪者入伍,但事实上有关方面还是不断这样做着。

不久前,一个18岁男青年在芝加哥地区作案,用尖刀抵着工作人员的喉咙,抢劫了一家硬件商店。被捕后,他诚恳地认罪,对自己过去做过的一切坏事都供认不讳,并请求法院予以宽大。按照州法律,像他这种持刀抢劫的罪人,本来是可以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至30年的,但他以答应参军作为条件,获得了假释,目前已经抵达缅因州接受训练,日后将按需要开往条件险恶的前线。

肯塔基诺克斯堡军事基地新兵招募部门的发言人道格拉斯·史密斯公开承认:“有时军队也同意法官让囚犯以服役取代服刑的做法,这在我们的部队中是一个老传统了。不少年轻人也熟悉入伍或入狱的口号,它已传递了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

(摘自《世界报》 原标题为《逃避服刑到伊拉克去当兵》)

猜你喜欢
服刑前线伊拉克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服刑中的劳教人员可以结婚吗
87例服刑能力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之我见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激战正酣
伊拉克战争关键人物今何在
跟踪导练(四)4
中国关工委中秋慰问干警帮教服刑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