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向“综合型”教师的转变

2005-02-01 05:34
人民教育 2005年10期
关键词:综合型知识结构学科

周 速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实验中,初中开设的理科综合课程——科学课,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以及空间技术、环境生态等多个学科领域,这对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实现由理、化、生分科课程教师到理科综合课程教师的转变,是保证理科综合课程改革成功的前提。本文就实现向教师“综合型”转变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课程观、教学观的转变。

从课程观来看,传统的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存在着两大缺点:一是以孤立的视角认识事物及生命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忽视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把原本统一的自然科学人为地按学科分割开来;二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封闭在书本上和限制在狭小的实验空间内。科学课程涵盖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乃至空间技术、环境生态等多个领域,它淡化了学科间的界限,注重彼此的融合与渗透,避免了相互之间知识的重复,并且根据统一的科学概念、原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把自然界看作科学探究的一个整体。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分科课程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课程观念,不再将课程当作一种完全“先”于教学的“制度化”文本,而應关注新课程的过程性和情境性;要深入理解科学课程综合性的意义,认识到经验和活动在课程中的作用;要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的最高利益,充分尊重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与权利。从教学观来看,科学课与过去的理、化、生等分科课程比较,教学应从强调学科知识内容向获取综合知识的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摒弃视教科书为教学的唯一依据的教材观,改变以落实“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内联外延、相互渗透和联系,既重视科学性,也重视教学的“生活意义”。

二、知识结构的更新。

科学课程按国际上通行的科学学的结构,把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作为三大学科领域,分别提出了各自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标准。同时,把科学探究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另外两个领域,构成科学课程内容的五大领域。传统师范教育体制培养的初中理、化、生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与科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具备更宽的专业知识背景,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教学需要。

更新知识结构,可以通过集中培训、合作学习、进修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我认为,合作学习应作为教师更新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在学校构建起学习组织,可采用灵活的组建方式,如可让教师自愿组合,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配置:有经验的教师和教学新手结合或根据共同研究的课题来组合等;开展的方式可以是规范的,也可以是沙龙式的。在学习中,理、化、生各科教师应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努力学习跨学科综合知识,可结合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建立科学综合教研组。例如物理教师与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科学学科教研组,相互交流、渗透,以增加跨学科综合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学术期刊等媒体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情况。

三、教与学方式的变化。

人类的学习方式主要有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两种,二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过去的理、化、生课程更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呈现给学生的是不容怀疑的结论,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等)在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科学课程要求学生主要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理解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提高科学素养。教与学的方式必须由单纯传授与接受知识、重结果向科学探究、重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科学课程重视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求更多向地交流。在看、听、说、做的基础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启发、互补,用自己的大脑和心灵去感悟,在互动与交流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的学习要采用接受、探究、体验和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而学生“学”的方式的变化是对科学课教师“教”的方式的最大挑战。

四、教学技能的要求。

在物理、化学、生物分科教学情境下,教师的教学技能也以学科为界限。综合课程要求教师冲破学科界限,教学技能变得更加全面。科学技能主要包括理、化、生实验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教师要将原来分散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的基本实验技能加以融合,有效地掌握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而且能设计新的实验。另外,科学活动课程、研究性课程具有很强的过程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恰当设计,此类实践课程设计技能也是科学教师的一种必备技能。

在科学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已不再满足于将其作为演示的工具这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作为新课程执行者的教师将要面临的不仅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理想的教学环境。

为适应科学课程的需要,新的技能还将在教学实践中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

新课程的实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它将使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位教师都必须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初中原理、化、生各科教师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功地完成从分科课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的转变。

猜你喜欢
综合型知识结构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超学科”来啦
生物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
“互联网+”背景下构建综合型艺术与设计产业服务探究
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思考
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金属拉伸综合型实验教学研究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