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年的“中国营销25年激荡史”作为本刊今年又一力作,在上期正式推出。我们以“寻找中国营销元点”为起始点,开始追溯中国营销的辉煌历程。
今天,在人们都忙不迭地向前赶时,我们,为什么要回首,寻找中国营销的元点?
回望这25年,我们找到了如此多的“最早”、如此多的“第一”。当这些“最早”、“第一”跃然纸上,按照历史的顺序被排列起来后,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第一并不是我们寻找的重点,将它们串起来后而显露出的轨迹则更耐人寻味。
第一幕——中国营销的教育启蒙。1978年,中断10年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终于恢复,由于市场学在中国高校中已被取消了28年之久,于是,所有的复办工作都相当于从零做起,没有教材,现从国外出版社寄,没有教学大纲,通过私人出版社,订阅港台书籍、杂志。通过一系列的努力,1979年秋天,暨南大学成为第一个开设市场营销课程的学院,在这之后,第一个专业、第一个培训中心也相继出现。
第二幕——中国营销的启蒙书籍。1984年,时任上海市长的汪道涵在美国发现了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并决定要将其引入中国。在当时,像这样比较系统的营销书籍在国内还没有见过,其中的一些学术概念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这些营销理论却为中国的营销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第三幕——大事件开创中国营销时代。一条电视广告的出现,就可以被喻为“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启航”,一个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就引发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侵入中国”的大讨论,这在今天看来有些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20年前,却相当地引人注目。
25年,四分之一个世纪,四分之一的漫长岁月,将在我们生动的笔触中,逐期展现在每个读者的面前。
《成功营销》网站网友评论
用系列产品打市场
看了上期各网友对“沙棘血脂净该卖给谁”的讨论,自己也有一些想法,陈总只是用一个产品进入市场会不会太少了点?他不打算让产品作为一个系列推向市场吗?用不同层次的产品满足各个消费群体,也可以用不同的服务来增值产品。例如,把产品分为功能饮料、保健药物、健康食品等各个系列进入市场,一来可以增加产品的选择性,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占领市场。二来各个系列可以在利润上互补,达到利润最大化,减少风险。另外搞个健康俱乐部什么的,里面包括专业咨询、疗程服务、健康活动。因为,长期的服务可以让产品更接近目标消费群,从而让消费群达到自我增长。
网友 sunny1216!
读“营销元点”有感
从十多年前开始了解市场营销,毕业后多年一直关注营销领域相关理论与动态的发展,2004年《成功营销》回顾营销元点是个相当有卖点的创意,有关营销发展史的报道已有多家媒体报道过,但像贵刊这样回顾元点的方式还是很有特色,有独辟蹊径之感,但个别地方仍然有误。如第39页中,《销售学原理与应用》作者应为“罗真(zhuan)”她当时所教学的学校是“北京外贸学院”现为“对外经贸大学”。
梅清豪翻译菲利浦·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好像不是7个版本,当然受知识面限制,我见过的版本有限,但据我了解《营销管理》第五版是由梅汝和翻译。第六版由何永琪、何宝善等译,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八、九、十、十一版由梅氏父子译。《营销管理(亚洲版)》第一版由中国人民大学郭国庆等人翻译,第二版由梅清豪译,第三版尚未面市,简单地说《营销管理》由梅氏父子翻译7个版本欠妥。
北京 王君详
编者回复: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从您的文字当中可以看出您对营销书籍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罗真女士的名字,您还十分细心地给它注了拼音,她的名字我们记者在采访时,并没有写错,只是在后期的排版中出现了修改错误。但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失误,在此向所有读者表示歉意。有关梅家父子总共出版了几本菲利浦·科特勒译著,我们给您最终的答案还是7版,这是因为,梅清豪翻译的《营销管理(亚洲版)》第三版将于今年10月上市,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所以,加上这一版他们的确是翻译了7版。
刊物更具国际化风格
当打开第九期杂志时,顿时觉得眼前一亮,整本杂志大气而又时尚,非常具有国际化风格。淡雅的纸张,精美的排版,让每一页的文字由阅读变为欣赏,这种转变对于一个杂志社来说,是成长的信号。看《成功营销》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可以发现,你们在杂志内容上一贯追求精益求精,版面设计也有过一些变化,但潜移默化的转变似乎总是不如彻底的转变来得震撼,另外,在这个读图时代版面设计对于一个刊物尤为重要,要知道一见钟情绝对是建立在视觉上的满足,有了这一点才会有以后的热恋。希望《成功营销》越办越好。
上海 田新
期待更多的营销25年专题报道
我是一名营销专业的在校学生,也是《成功营销》的忠实读者。对于贵刊上期发表的“寻找中国营销元点”读后感慨良多。虽然在校学的就是营销专业,但对于我们来说,对老一辈的先驱们是如何促进中国营销历程的并无多少深刻了解。以前总是认为老一代的营销人所学所用都太简单,我们今天任何一个大一学生都会相当于当时的资深专家,可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才忽然发现,我们今天是站在先辈们建立起的基础之上在嘲笑他们,如此看来我们有什么资格这样做,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再造他们的辉煌?现在很期待你们“下一个25年,中国营销怎么走?”,也许这个专题会帮我们找到一些方向。当然用历时一年的时间来看这个系列报道,我想也许还会有更多感悟。
北京工商大学
王佳琪
中国户外广告仍处于热身阶段
上期CEO专栏采访的是欧洲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德国贝登,可以看出这家广告公司对中国的户外广告市场极有信心。但是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户外广告的年增长量为20%~30%,而且随着中国城市环境建设的改善和户外广告形式的不断创新,它的增幅会更高。显然,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为户外媒体经营者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不过,户外广告行业其实仍处于热身阶段:一方面,面对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户外广告经营者们充满着渴望和兴奋;另一方面,广告主的需求又无法更好地得到满足,这当然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投放热情。再加上中国特有的政策的多变性,也为这个市场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广东 李楠
编读互动公告版
1.9月16号举办的“中国本土公关业头上的三座大山”专题辩论会在北京举办,参会嘉宾有北京大学广告学系主任陈刚、嘉利公关公司总经理庞卓超、奥美公关对外公共事务经理徐丹、华盛时代广告公司李光斗、实力传播市场公关总监耿峰、东盛科技副总裁李传屏、北京万通地产公共关系部经理张志喜,同时还有20多位记者与专业人士到场聆听。与会嘉宾就“广告VS公关,谁强谁弱”、“国际公关VS本土公关,谁优谁劣”、“企业VS公关,公关到底有效无效”三个话题展开激烈讨论,其间嘉宾的针锋相对引来了多次掌声。
2.9月24日,本刊领导飞赴广州参加由全球知名户外广告德高集团香港分公司主办的“打造世界级品牌策略研讨会”,本刊领导就中国企业品牌突围“成功实例分享”发表了精彩演讲。
3.在10月份,本刊将有多场论坛举办,其中有于10月14日在青岛举办的“新产品上市策略研讨会”;10月28日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欧中企业家高峰会议——2004年中国经济界的盛会”等,欢迎有识之士参与。
4.下期“中国营销25年激荡史”报道内容--跨国公司与本土公司的对决;本刊调查--最具广告价值的媒体25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