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牧局
1983年到2003年间,自治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彝汉群众按“以林养水、以水办电、以电兴工、以工建农”,的大山区生产方针,以“林牧富民”的经济发展思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飞速发展。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成倍增长
198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为2770万元,到2003年底,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4006万元,增11236万元,增长40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的165元增长到2003年的2022.33元,增1857.3元。全县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民收入成倍增长。
二、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粮食单产不断提高,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二十年来,全县不断扩大农作物良种面积,大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育苗移栽、规范化栽培技术,水稻保温育苗移栽、宽窄行栽培、旱育秧、抛秧、全程地摸覆盖等农业新技术,使粮食单产由1983年的128.8公斤/亩增加到2003年的180.7公斤/亩。全县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确保了全县粮食生产安全。
三、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九十年代初,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开始起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因地制宜,抓好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原材料,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带动农户增收的产业链。二是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政府积极创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制订了“林牧富民”的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条件,加快建立农产品销售市场,培育农民自己的中介组织。三是切实抓好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三要素建设。
四、抓好畜牧业“五大工程”的建设,畜牧经济占据半壁河山
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来抓,确定了“靠科技、高起点、快速度、大发展”的发展方针,提出了“抓典型、带全面、抓规模、促效益、抓品改、占市场”的工作思路,坚持以黄牛品改为突破口,实行目标管理,做到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狠抓“五大工程”建设。目前全县人工种植优质牧草8.5万亩,其中林下种草1.9万亩,黄牛杂交改良面达60%,发展养殖大户8102户,生猪防疫密度达95%以上,大牲畜防疫密度达65%以上。
五、狠抓林业生产,富县裕民
1983年至2003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以林养水、以水办电、以电兴工、以工建农”的大山区生产方针、狠抓林权、林政、野生动物保护、林工商的建设管理工作。林工商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木材的生产和销售,给全县农民带来大量务工机会,林农按股分红,较大程度改善了林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时使全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市场逐渐繁荣
1.创办林工商(林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1983年以来,全县先后办起了10个林工商、8个林场,至1998年停办(原因是国务院下发了“禁伐令”)。这期间,峨边经济实现了快起步、大发展,林区人民收入增加,其生产、生活已得到极大的改善,县财力不断壮大,由于木材的运销量大,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
2、抓“护林防火”工作,确保36年无森林火灾发生。
3、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峨边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主体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之成为动物的天然王国。现有陆生野生动物100多种,其中被列为国家级及省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小熊猫、四川大鹧鸪、短尾猴、大灵猫、岩羊、红腹锦鸡等26种。自治县委、县政府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四川省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细则》以及其它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围绕“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个主题,建立健全了各种组织,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4、“天保”、“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一是搞好以中央民族工程为主的中低产田土改造,按照平、原、壤、固、肥、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原则,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二是狠抓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三是人畜饮水工程实施,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四是实施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五是乡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
七、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效
1998年天然林禁伐后,县域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给我县经济发展带来暂时困难,并由此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返贫现象。为此,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了符合县情的扶贫开发政策。2001年———2003年,实施扶贫项目扶持15个村、2372户、10182人,解决纯收入625元以下贫困人口温饱660人,新增农民纯收入140余元,新增基本农田246公顷,新增及改扩建公路81公里,新增经济林面积86.6公顷,改良人工草场面积270公顷,新增教育、卫生用房面积13645平方米,解决7500人、1.8万头牲畜饮用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