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颂千年文化 祥凤似虹织七彩人生

2004-11-08 05:39锦华燕晨
中国民族 2004年10期
关键词:锦绣晚会中华

锦华 燕晨

林树森,1958年出生,回族,长期从事民族舞蹈创作工作,1991年从内蒙古赤峰市调入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下属的深圳锦绣中华有限公司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工作。

每当你来到如诗如画的深圳湾,来到如花世界的锦绣中华,如火热情的民俗村,亲身感受震撼不已的《龙凤舞中华》时,也许你会不由自主地问,是谁将这这台精彩、壮观、浓缩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的演出充分展现在舞台上的?也许你会不经意地知道,这台晚会的总导演就是现任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林树森。他是国家一级舞蹈编导、中国舞协会员、深圳舞协副主席、深圳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1986年,28岁的林树森开始在中国舞蹈界展露天赋,释放他对民族舞蹈艺术深深感悟后的才华,他那舞者的灵魂在内蒙古万里草原上,犹如一匹骏马驰骋千里地奔腾着。这一年,林树森创作的群舞作品《敖特尔风情》应邀参加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获大会优秀创作奖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艺术创作萨日纳大赛二等奖。如今,该舞蹈作品已成为蒙古舞的教材,被人们广泛学习和模拟教学。在这以后,林树森又相继创作《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安代巴特尔》等作品。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就在他人生事业两得意之际,林树森突然决定:走出草原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去迎接南海波涛的洗礼,去聆听大海,感受大海,为自己的舞蹈艺术和生活注入新的生命。

自进入锦绣中华公司的那一天起,林树森便把草原雄鹰的气慨一一聚现出来。从招募演员到建立村寨,从制定经营目标到确立发展方向,林树森参与了中国民俗文化村筹建的整套前期运作。这种融民俗风情、旅游文化、市场开发于一体的全新经营模式,这种用文化启动市场、以市场促进文化的现代经营定位,深深地吸引了他。

林树森刚到深圳时,正值 7 月酷暑,民俗村还未开业,没有排练厅,更甭提什么空调,大家光着膀子穿条短裤,腰上围条毛巾,浑身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腰上的毛巾拧了又拧,好似把一辈子的汗都流尽了。就这样硬是在 28天的时间里又编又导又演,编排出了一台一个半小时的晚会节目。1991年9 月 28 日赴香港参加香港旅游界国庆招待会,由林树森创作并编导的《瑶山乐舞》和集汉、蒙古、维吾尔、瑶、苗、壮等多民族的舞蹈《相聚在民俗村》等在随团演出时,一连演了六场,受到香港观众的热烈欢迎。10 月1日,锦绣中华的姐妹园——中国民俗文化村正式打开“村”门,喜迎八方来客。林树森参与编剧、导演的一台名为“请到锦绣中华来”的盛大广场晚会,打破了深圳湾的寂静,成为当时特区之夜一道瑰丽的风景。

面对如云的参观者和观众对民族歌舞如潮水般的掌声,林树森久久地沉浸在泪水和喜悦之中。面对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节目,台下久看不厌的热情观众,林树森的创作热情似山洪爆发,艺术激情再次得以迸发,在他的建议和策划下,迅速组织、创作了第二台晚会。1992 年上半年,他创作并编导了《佤山人》、《我们同是中国人》等作品。 1992 年 7 月,他携作品与民俗文化村民族歌舞团以国务院侨办中国民族艺术团的名义出访美国,参加在那里举办的民间艺术活动,在 6 个城市巡回演出,再次获得美国观众的青睐。当时的中国驻美大使朱启贞先生称赞说:“这是近年来访美的中国艺术团体中最精彩的晚会节目之一。”1993 年初,在负责排演第三台晚会的同时,林树森又精心编导、创作了被称为“填补中国回族舞蹈空白”的《穆斯林礼赞》。该舞蹈在当年参加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五届广东省艺术节中荣获编导、创作、音乐、服装设计四个一等奖。该舞蹈作品在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华民族 20 世纪舞蹈经典评比展演颁奖晚会”中榜上有名,并获“经典提名奖”。这是中国 100 多年来的 3000 多部舞蹈作品中 70 部获提名奖里最年轻的一部,即1993年创作,1994年获奖。

1995 年 2 月,锦绣中华公司开始排演中华百艺盛会,林树森集执行导演、编舞和舞台总监于一身。而筹备和创作时间只有半年,其难度可想而如。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为了琢磨好每一段音乐、每一个细微的舞蹈动作,琢磨好乐曲中所展现人物的性格、命运或者爱情。多少次他被幻想中设定的主人公的故事所感染,泪珠挂满双颊。时而,他又与搭档们一起如痴如醉地倘佯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服饰和民俗风情的海洋之中,锦绣中华 56 个民族亲如一家的和睦喜庆场面也时时撞击着他的灵感。7月8日,一场“气势宏大,内容丰富,有创新意识”的集民间舞蹈、杂技、戏曲、彩车于一体,充分展现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的“中华百艺盛会”隆重推出,上演后艺术界一片惊奇叫绝,被文艺界专家和旅游界同行誉为“广场艺术的精品”。其后逐渐推出的数十台《四季回旋曲》、“火把节”盛会、民俗大游行、泼水节、新中华百艺盛会等多种形式的广场艺术晚会和民族节庆活动,均引起社会各届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评。1996年,由林树森创作、编舞,深圳电视台选送的《欢天喜地过大年》节目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第十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歌舞地方组二等奖,其后,又获得由国家民委、文化部和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电视艺术片优秀奖。

林树森这只来自草原的雄鹰落户在南国灿烂的阳光里,如今己 10 年有余。从舞台艺术精品《四季回旋曲》,到《蓝太阳》,到大型民族音乐舞蹈诗画《绿宝石》,再到如今的大型民族服饰舞蹈诗画《东方霓裳》,一个个发生在中华民族神奇土地上美丽的民间传说,一台台彰显中华绵绣的盛典舞剧,无不颂我中华盛世各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人们无不为我巍巍中华民族有这样的艺术瑰宝而倍感骄傲和自豪,无不被这些舞台剧丰富的内涵强烈地震撼。

特别是1999年新年伊始推出的歌舞剧《绿宝石》,2000 个座位的中心剧场,每晚观众爆满,连续演了一年半,本来早就计划想停下来改换新的节目,但是观众不答应,结果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演出延长至两年,观众达100万人次。

紧接其后强势推出的《东方霓裳》,至今引来观者如潮,观众对这台晚会的满意率高达99% 。这个数据无疑印证了先进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很值得专家学者们去探讨和研究。

面对无数鲜花和掌声,有关领导和观众说了一句鞭策的话——“超越林树森”。这句话将一切期望和要求变得准确而精炼,使林树森再次沉浸在艺术创作的激情和理性的总结之中。“民族性、时代感、自我超越”的意识,是他艺术创作与演出市场中取得成功的三大原则,也逐渐完成了他演出策划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即用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文明双重语言写五千年中华文明不朽的篇章。

2002年,锦绣中华公司投资一亿元人民币兴建了宏伟壮丽的新演艺广场。“浓缩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展望未来,融民族性、时代感、自我超越意识于一体,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科技文明双重语言,点燃中华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圣火,编织一幅绚丽的中华文化的精品画卷”,又一台全新的大型综艺晚会《龙凤舞中华》强势推出。

这台利用全景式、全方位、全场景、全天候、全功能、全机位、多空间的新舞台,在真山、真水、真火中表达出中华民族真情的感受,用声、光、电、水等现代舞台手段,让民族歌舞、服饰、杂技、魔术等同台汇演,既有广场演出的壮丽和恢宏,又有剧场演出的精美和细腻,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给广大观众,再次获得赞誉。

回顾了过去的创作历程,林树森总结并提出了一条 “艺术规律+市场规律=创作规律”的理论。林树森通过将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的不断升华,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的艺术精品,为企业带来了品牌效应,也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锦绣晚会中华
张锦绣
锦绣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鸡迎锦绣春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