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工委县民委
峨边彝族自治县是四川省两个彝族自治县之一,总人口148883人,其中彝族人口41934人,占28.2%。1984年10月成立自治县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工作,把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之一。县成立以来,注重培养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一方面每年选送一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各级党校和大专院校深造,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另一方面每年选送一批优秀少数民族初、高中毕业生到各类专业院校学习并通过上挂、异地交流、换岗、下派等各种途径,为他们提供大展身手的成长环境。目前,全县拥有少数民族干部957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30.6%,1984年的3.1倍。其中县级领导干部12人,占34.3%,科级领导干部112人,占36%,在县政府17个工作部门中,有7个部门的正职是彝族干部担任,占41.2%。此外,县级各部门和检察院、法院班子中都配备有彝族正副职领导。全县8个彝族聚居乡镇的党政班子成员均是少数民族,其余11个彝汉杂居乡镇班子中,也都配备有彝族领导干部。
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自治县成立以来,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以及爱国主义的再教育,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县政府将每年的彝历年确定为自治县的法定节日。县人大和县政府将每年10月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在宣传月期间,广泛宣传兄弟民族地区在增进民族团结方面所取得的新成绩和好经验,宣传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事迹。同时,还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开展了彝族“达体舞”的普及竞赛,彝语演讲比赛,进行了以民族政策、民族法规和有关民族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有奖知识竞赛,组织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反映山区变革、民族风情风貌的文艺调演和书画、摄影作品展,举办了“民族团结杯”篮球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三个离不开”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自治县成立以来,已先后召开了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共表彰全县各行各业的先进集体406个(次),先进个人893人(次)。同时还有32个(次)单位和101人(次)个人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3个(次)单位和9人(次)个人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县委、县政府2次被国务院、1次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三、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切实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
自治县成立后,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以林养水、以水办电、以电兴工、以工促农”的经济发展方针,20年来,在这一方针指引下,我县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到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18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032元。针对部份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贫困群众住房简陋及人畜共居等现象,从1999年起实施少数民族贫困住房建设工程,并按照“一建五改”(即建一宽敞洁净的住房,改造厨房、院坝、畜圈、厕所及户与户之间的通道)的标准进行建设,同时还对一些生存环境较差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了整体搬迁。到2003年,共帮助3200余户少数民族群众维修和新建了住房。今年还将对400户少数民族贫困户的住房进行改造,并将在黑竹沟旅游线上建设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移民新村。
四、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自治县成立以来,先后为8个纯彝族聚居乡镇中小学新建了教学楼,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民族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到2004年,全县寄宿制学校已达18所,少数民族寄宿制学生2530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31.1%。民族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在近两年的初中、高中和高等学校升学考试中,少数民族学生均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五、民族文化、体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民族文化以推广使用彝族语言文字,弘扬彝族传统文化为重点。自治县成立后,1985年即建立了自治县民族语言文字指导委员会,配备了彝文专业人员和办公设备,全面负责和指导全县彝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一是大力推广和普及使用彝族语言文字,按照1980年国务院批准执行的《彝文规范方案》,深入彝族聚居的乡、村、组,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400余期,编印和组织各类彝文读物3万余册,扫除彝族青壮年文盲5397人,为1994年我县高标准扫盲通过省政府验收奠定了基础。二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峨边彝族自治县彝族语言文字条例》于1995年3月11日经自治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10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为我县彝族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提供了法律保障。三是积极开展彝文翻译工作,从1985年起对一年一度的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材料进行了翻译,与汉文一道同步发到彝族代表手中。对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自治县制定的单行条例,也进行了同步翻译,及时送到广大彝族干部群众手中。四是按照语言文字条例的要求,加强了对彝文规范化使用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彝文的规范使用。五是积极搜集和整理彝文古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1985年以来,已先后搜集了散存在民间的彝文古籍67卷,其中文学类6卷,宗教及法律类16卷、综合类45卷,整理并上报省、市古籍部门33卷,同时还通过对彝族“古候”、“曲涅”两大谱系的搜集和挖掘整理,于2003年底编辑出版了《峨边彝族谱牒》,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藏。
民族体育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建立了摔跤训练基地,由我县组建的民族摔跤队多次代表省、市参加全国农民运动会和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了优异成绩。
民族卫生以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少数民族群众身体素质为重点,积极帮助彝族聚居乡镇卫生院新建综合楼、住院部,配备医疗设备,逐步完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全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有效防治地方病、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