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民岩
《山东省回汉民族关系问题研究》是由山东省民委副主任马银平主持、山东省委党校杨珍教授参与的山东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重点项目。该课题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既丰富了我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内容,又为党委和政府有效地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提供了决策参考。
该课题在研究方法上有创新
1、该课题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调控山东回汉民族关系为研究对象,独立成题,扩展和深化了我国民族关系问题的研究。
2、该课题从回汉民族关系调控体系的构筑、从民族意识的动态变化中,从历史与现实、从民族与宗教的紧密联系中考察和研究,提供了民族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3、该课题强调和突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层面加以抽象、提炼和概括,减少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
4、该课题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展开研究,找到了解决回汉民族关系问题的突破口、关键因素及有效途径。
该课题在理论上有新的探索、概括和创新
该课题报告共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山东回族的来源与分布。山东回族主要有五种来源,即部分军士入居山东,与当地民族通婚;部分回族官吏及后裔卜居山东;部分回族在明清统治者"分而治之”政策下被迫迁入山东;移居山东的外籍人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回族相同,成为山东回族的一部分;部分汉族由于婚姻、过继或皈依伊斯兰教而成为回族的一部分。
研究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山东回汉民族关系的历史轨迹。运用大量的历史资料,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阐述历史上山东回汉民族关系的状况与特点。课题中的观点是首次对历史上山东回汉民族关系所做的分析、判断与概括,它符合我国民族关系方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与演变规律。
研究报告的第三部分是现阶段山东回汉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及特征。运用大量的调研资料分析和说明,山东回汉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日益巩固。在肯定主流的基础上,该课题概括和分析了现阶段杂散居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五个特征:民族平等权利的日益保障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现象并存、民族团结的日益巩固与两种民族主义倾向并存、民族间互融性日益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并存、民族间互助合作的日益发展与民族间的竞争态势并存、各民族日益繁荣与民族间发展差距的扩大并存。
研究报告的第四部分是现阶段山东回汉民族关系问题剖析。以调研的64起涉及回族群体性事件为现实依据,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影响回汉民族关系发展的四种类型的问题及成因,认为利益实现方式、民族意识、宗教信仰、民族教育和历史积怨是影响山东回汉民族关系发展的五个变量。
研究报告的第五部分是调控回汉民族关系的理论依据与基本原则。阐述了理论依据,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及其相互关系。调控回汉民族关系应遵循六个原则: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的原则;民族互助合作的原则;遵循"三个离不开"的原则;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尊重民族特点。概括了研究报告的第六部分是构筑回汉民族关系的调控体系,这是该课题的独到之处。这一部分已从具体调控山东回汉民族关系上升到调控所有的民族关系,研究我国当代调控民族关系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在这一部分,本课题还系统地论述了如何构建民族关系调控机制问题。认为民族关系的调控机制构成一个体系,它包括民族政策调控机制、法律调控机制、民族意识调控机制和民族关系预警机制。阐述了构建各个机制的必要性、主要环节、特点和运行条件。认为,目前影响杂散居地区民族关系调控机制运行的关键在于基层领导干部的水平和基层组织建设问题。
研究报告的第七部分是优化回汉民族关系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如何深入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如何密切回汉民族的经济联系,巩固回汉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如何全面推进回族村(居)民主法制建设,增强回族群众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如何强化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经山东省社科规划办指定的五位专家的匿名评审,一致认为,这是一篇高质量、操作性强的研究报告。
1、选题意义重大。山东回汉民族关系是我国杂散居地区民族关系的典型。该课题对山东省回汉民族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既具有重要的民族学学术价值,又对实际工作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2、框架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全面、系统地研究论述了山东回汉民族关系问题。
3、观点正确、清晰。该报告指导思想明确,体现了党和国家有关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符合国情、省情和民情,符合回汉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的实际。其中的主要观点卓有见地。
4、研究方法科学,论证充分。该课题运用了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史学和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