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奇迹的砂石人

2004-10-28 08:41裴泽君
江河文学 2004年4期
关键词:砂石项目部奇迹

裴泽君

长江西陵峡里有座毛公山,与毛公山隔江相望的是下岸溪鸡公岭。被誉为“三峡大坝粮仓”、目前世界最大的人工砂石加工系统下岸溪人工砂石加工系统就坐落于此。

水电八局砂石人凭借以乌江渡电站建设为开端,经过漫湾、五强溪、二滩、大朝山等电站建设的洗礼而积累的人工砂石料生产、研究、实践的丰富智慧,凭借卓越的管理和技术,在三峡下岸溪人工砂石系统的安装、生产、供应中创造了一个个惊人的奇迹:

——仅用440天建成了年生产能力超500万立方米的下岸溪自动化人工砂石系统,比合同工期提前6天供应成品砂石,创造了水电行业同类系统建设和安装的新记录。日本专家说:我们至少要24个月(730天)时间。

——仅用15天完成了两台进口破碎机的安装,比规定时间提前46天。外商称:中国人创造了该公司百年历史从未有的记录。

——三次刷新砂石供应世界记录,最高达到了日供应4.2万吨、月供应112万吨砂石料,超该系统月供应70万吨的设计生产能力。

……

奇迹,让世人惊叹的奇迹!

奇迹,靠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三峡下岸溪人工砂石开采加工系统,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安装配置各类设备1140多台套,胶带机76条,总长8.5公里,系统设汁处理能力每小时2400吨,砂石成品月生产最高强度可达45.2万立方米(69.2万吨),砂石料供应总量达2587万立方米。有人计算过,如果把这些砂石料摆成——米见方的长堤,其长度相当于两座万里长城。

建设这样大的人工砂石系统,对于水电八局砂石人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而是以一如既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向“世界之最”发起冲锋。

1995年2月26日,时任项目经理陈志仁和总工程师刘志和、副总工程师熊明华等lB名包括管理、技术、经济、施工、测量的首批人员进场,驻进下岸溪村农家。无论晴天雨天,他们天亮就起床,徒步穿过狮子嘴,翻过猛虎岗,爬上鸡公岭,测量地形地貌,绘制施工蓝图。编制施工计划。日落黄昏,他们又原路返回。饭,自己轮流做;水,溪沟里提。晚上,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歌舞升平,他们带着疲劳,钻进被窝,一觉睡到天明。

1995年3月18日,正式签订承建下岸溪人工砂石加工系统合同;1995年4月1日,开山的炮声在下岸溪鸡公岭上炸响,掀开了世界最大的人工砂石加工系统的建设序幕。

按国内外施工常规,像这样大的人工砂石加工系统,第一阶段的建设需要两年半时间,而合同工期仅有446天。水电八局砂石人不辱使命,砂石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克服供水供电;征地移民等,重重用难,风餐露宿,日夜奋战;劈山修路,跨沟架桥。在离山脚约两公里的半山腰,用手风钻、铁锤、钢钎,奋战3个多月,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宽10余米、总长2000余米的通往采石场的“天梯”。在鸡公岭、龙窝、土里沟、大沙沟、猛虎岗、狮子嘴等部位摆开了大施工战场。下岸溪没有了往日的宁静,机器的轰鸣声在峡谷中昼夜回曲,开山的炮声震撼着山谷。

土建工地如火如荼,金结制作紧锣密鼓。1995年11月3日,成立了三个金结制作组,每组20多人。为了赶工期,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日四餐,饭菜送到现场。累了,困了,就在工地打个盹。电锯下料的“呲呲”声使人耳鸣难受,而朵朵焊花却映照着砂石人坚毅的必胜信念和决心。

1996年3月土建完工。在这不到一年的肘间里,他们不但完成土石方开挖140多方立方米、浇筑混凝土3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埋件159吨,还抢回了因征地、移民影响的直线工期111天。奇迹!

1996年4月开始大面积金属结构安装。他们共完成钢筋制安1187吨、金结制安1713吨、架设皮带机76条。最长的两条皮带机是连接半成品加工部和成品加工部、高跨大溪沟而被誉为“大动脉”的巨型胶带机,长达351米。奇迹!

1996年6月14日,整个系统调试、运行成功,正式投产,加工出合格的砂石骨料。从开工到投产,他们仅用了440天,比本来就超常规的合同工期还提前了6天。奇迹,历史的奇迹!

奇迹,靠顽强拼搏的斗志

1998年3月,为了适应三峡工程建设进度,满足电站主体工程浇筑混凝土所需砂石料的供应,三峡开发总公司决定提前四年启动砂石加工系统第二阶段工程——系统扩机增容工程:增加四台破碎机,其中粗碎二台,中碎一台,三破一台;增加皮带机17条和扩大成品料仓等。工程分二期完成。

此时,三峡主体工程混凝土浇筑进入高潮,砂石生产处于高峰期,能否满足高强度混凝土浇筑的砂石料供应,同时加快完成系统增容工程,是各级领导所关,心和担心的突出问题。时任项目部经理的周裕岳率项目部班子向三峡总公司表态:三峡工程是关系国家荣誉的政治工程,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既保证砂石供应,又按期完成增容任务。如果没完成,我们+起跳长江!铮铮话语,折射出班子的坚强战斗力。

1998年4月18日,增容工程动工。项目部加大管理力度,加强思想工作,加强协调指挥,动员职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转变观念、团结一致向前看”,要求班子带干部,干部带群众,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坚决保质保量完成砂石供应和系统增容任务。

在高强度砂石生产和扩机增容工作中,项目部领导以身作则,带头苦干,有三位班子成员累倒在病床上。

项目部副总工程师熊明华患有贫血病,常感头晕、无力,但她坚持去现场指导,对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她拂晓就上工地,深夜才回家,小孩几十天也难见妈妈尸面。有一次,天下暴雨,熊总回家拿东西,儿子见了妈妈,高兴得跳,起来,说:“妈妈,今天怎么回来了?我可想你了。”熊总告诉孩子:“今天下雨了。”孩子说:“天天下雨就好了!”……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累得连话都不想说,吃饭也没有胃口。

领导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干部职工以领导为榜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二工区副主任陶床晰,人称“拼命三郎”,曾荣获湖南省“百优青年”。为抢工期,他不幸被电流击中,送到医院抢救刚苏醒过来,就上了工地。以他为首的成品加工部被共青团中央、国家计委、建设部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

一工区修理班长刘卓华常常几天几夜不下岗位。晚上千累了就和衣躺一躺,醒了继续干。他年仅20多岁,可一双手却粗糙得像五六十岁老农的手。

一位青年职工说;“当时看到领导、干部、党员这样拼命,谁还好意思偷懒?没说的,就一个字:干!”

正是因为有这样好的领导、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奇迹也就诞生了:

砂石供应完全满足三峡工程施工的需要!当年供应砂石64万立方米,为年度计划的190%!

扩机增容第一期工程于1998午9月28日胜利结束,比合同工期提前10天!

扩机增容的二期工程,重头戏是安装两台我国水电行业目前最大最先进的进口破碎机。生产厂家——跨国工业集团斯维达拉公司原定工期二个月。为了让增容设备尽快投入使用,项目部把每一道安装程序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详细计算,按科学的施工方法制订出安装工艺流程,提出18天安装完工方案,编制了作业指导书,并说服了外国专家。经过中外人员的共同努力,仅用15天时间就安装完毕。创造了斯维达拉公司百年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外国专家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中国女工程师和中国工人真了不起!”

1999年8月25日扩机增容第二期工程完工投产后,使1999年的砂石供应为1998年的5倍多,月最高供应强度达83万吨,超设计月供应能力,圆满完成了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第一个高峰年的砂石料供应任务。

奇迹,靠精益求精的态度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举世关注。

下岸溪采石场的主要岩石为斑状花岗岩,硬度极高,达到了14级,是三峡大坝混凝土十分理想的原材料。由于其整体性能完好,未经风化,给爆破、开挖增添了难度。自1996年砂石加工系统投产以来,采石场大块石超径率偏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时任项目部主管生产的副经理、现项目部经理、砂石分局局长连普选,带着技术人员从钻孔质量、装药计量、连线方式等方面人手,开展科技攻关。经过数百次试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新的采场爆破技术规范。采用机械化混装液体炸药、合理调整孔网参数等新技术和工艺使块石超径率(一般水电工程要求在8%以内,三峡工程质量标准要求控制在5%以内)这个令质检专家担心的指标降到了2%以下。并且,采石场马道阶梯开挖层次分明,半孔率达85%以上。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专家组对采石场形象给予了高度评价。

另一个惊动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的问题是:成品砂含水率偏高。一般水电工程对成品砂含水率要求低于8%,质检专家组要求下岸溪项目部一定要把成品砂含水率降到6%以下。

为了确保质量,满足用户要求,连普选经理带领队伍对原有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先后在筛分系统、棒磨系统、巴马克破碎系统、制砂系统增加了自己加工的振动筛,在每个加工环节增加一个脱水过程;为成品砂仓增设防雨棚,四周开挖引水沟,使雨水无法进入砂仓内;在砂仓底部开挖出脱水盲沟,使成品砂中的水经过漏斗状的引水沟渗出。同时,新增加了一个备用砂仓,增加成品砂的储存时间。通过增加防水、脱水设施,改进加工系统,延长脱水时间等措施,使成品砂的含水率降到了6%以下。经三峡总公司历次抽检,砂石含水串均为合格。

下岸溪项目部生产的成品砂不仅含水率达到三峡工程高质量标准,而且其细度磨数、超逊径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该质量标准,产品合格率为100%。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根据多次对下岸溪砂石料质量检查结果,将下岸溪的砂石料定为免检产品。这难道不是奇迹么!

奇迹,靠科学严格的管理

土石方开挖、人工砂石加工,给人的印象大多是噪声震天、尘土飞扬,职工也是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满面灰尘,满身油污的形象。然而在三峡下岸溪砂石项目部却是另一番景象:现代化的人工砂石加工系统,现代化的工业电视全程监控系统,现代化的计算机办公、管理系统。员工们头戴红色安全帽,耀眼醒目;身着蔚蓝色工装,洁净如新;胸挂上岗牌,满面春风。又一个奇迹!

下岸溪人工砂石加工系统含鸡公岭料场和粗碎、预筛分、中碎、筛分、细碎、制砂等8个生产车间。和一般工矿企业一样,项目部以前也是采用人工统计报表,每项数据都是在事发以后数日,甚至一个月后才能送到管理者手中,严重的影响了管理者对企业生产进度、质量、成本的控制。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与当今信息时代、正确决策、科学管理、严酷的市场竞争形势是严重不相符的。

必须改变!下岸溪项目部积极推行信息化改革,投资150万元为每个工区、作业队和机关部门配备计算机。机关实行无纸化办公,所有管理指令均通过内部网络实施;工区的各种信息也通过网络传送。项目部抽调专业人员组建成本控制管理办公室和信息中心,所有生产经营数据当天必须在网上公布。如今,经理们坐在办公室里就知道每台车一天运了几趟砂石,烧了多少公升油,几天换一次轮胎;哪个车间生产经营有问题。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努力降低生产成本,谋求经

济效益最大化。而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抓好设备管理和原材料管理。下岸溪项目部建立了机长责任制,制定了《设备现场管理考核办法》、《设备事故处理办法》、《设备、配件、物资材料采购验收管理办法》、《配件计划采购程序》、《不合格品控制办法及索赔控制程序》等一整套设备管理和配件材料采购使用管理规章制度,推行了设备督察制度和设备管理例会制度,开展“爱设备、创效益”评比,有效的降低了配件材料消耗。他们加强了设备的维修保养,使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这在其他施工工地是难以做到的。同时,项目部组织人员对进口设备进行国产化改造,消除“洋”设备的缺陷,延长其使用寿命。也克服了“洋”设备配件价格昂贵、到货周期长的不足,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面对价值2亿多元的设备运行,面对几十部运料车辆在十几公里高速公路上的来往穿梭,面对200多米高的采石场的开挖放炮,面对165万平方米的施工现场,项目部领导深感安全责任的重大。因此,他们从进场开始,坚持了安全“五同时”,坚持班前五分钟安全讲话。并从项目部到作业队(工区)、班组,从领导到工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纳入干部考核范围;推行日常安全巡检制度和安全督察员挂牌上岗制度,党群部门建立安全监督岗,聘请职工代表担任义务安全员;开展“安康杯”竞赛,对质量安全实行重奖重罚,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项目部主管安全的副经理熊万祥,白天到工地巡视检查施工、交通安全,夜晚还要站在人行天桥上检查车辆是否超速。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下岸溪项目部已连续三年实现“双零”(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目标,被评为“最佳安全文明生产单位”和“安全文明生产施工区”。

下岸溪砂石料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而且进口的“洋”设备较多。“洋”设备的优势自不待言,但要掌握其性能,熟练操作,对于大多数不懂外文的职工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项目部领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本管理,注重提高员工的素质。项目部现有职工782人。自1998年以来,对汽车驾驶;汽车维修与保养、工程机械修理、推挖装、钻机、电铲、破碎筛分运转、电工、电焊、计算机、抽水、工程测量、试验、贯标、安全员、特种作业、党政干部、管理等各方面人员进行培训共125期次,培训职工4262人次。刻苦学习、增加技能、适应市场已在下岸溪项目部的职工中蔚然成风。张东怡、郭海清、刘志良等一批勤学好问的工人,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刻苦钻研操作技能,经过考核考试和综合评定,取得了技师资格。谌哲琴、蒋爱军等职工,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谌哲琴被提拔为砂石分局总经济师。

项目部与有关大专院校联合在三峡工地举办经济管理干部大专、本科班,70多位同志参加了学习,为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搭建了技术平台。

项目部除组织正规的业务培训外,还在每项工作开始之前进行专项培训,进行技术交底‘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也是项目部屡创奇迹的重要原因。

奇迹,靠无私无畏的奉献

2003年1月,春寒料峭,三峡工程三期围堰碾压混凝土浇筑会战进入白热化,砂石料需求量增大,远远超过下岸溪砂石系统的设计生产供应能力。下岸溪砂石供应能否满足施工要求,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经过多年的长期超负荷运行,设备正在逐步老化,能否再超常运转,职工心中没底;业主也为下岸溪捏了一把汗。

面对严峻的形势,项目经理连普选在迎战三期生产高峰的职工动员大会上严肃地指出:“我们到了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我们必须背水一战,全力以赴,为八局争光,为自己争气。”深刻的分析,铿锵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职工们的心田。一场攻坚战在激情高昂的职工积极参与下展开。

项目部加大了管理力度,加强了生产协调指挥,实行定人、定责、定时间、定任务的责任追究制度,实施科学、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调配设备,调整生产工艺参数,加强设备维修保养,从而保证了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生产高峰期正值元旦和春节。项目部领导分别到各作业队和车间与工人们一道值班、吃盒饭,以创高产的业绩辞旧迎新。项目经理连普选白天都在工地协调督导,夜晚还要到各生产重点部位转上几圈,否则晚上连觉也睡不安稳。工地经理杨建安整天在现场,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一次粗碎机出了故障,他立即组织人员突击抢修,一守就是一个通宵。项目部其他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都把工作重心放在确保砂石生产和供应上,全力以赴为前方排忧解难。各作业队、工区的管理干部,不分白天黑夜坚守在一线指挥,经常是忙了一天刚回家,电话就打到了家里,马上又赶到现场。二工区主任张苏和干脆把被子搬到工区办公室,24小时连轴转。

项目部领导忙,管理干部忙,一线工人更忙。忙得在工地上厕所都是小跑,忙得吃饭都是轮流吃;忙得两口子在工地却十天半月见不到面,忙得没有时间准备“年货”,忙得除夕之夜不能休息,午夜饭都是在施工现场吃盒饭……

最忙最辛苦的还要数修理工、汽车驾驶员和设备操作手。为保证砂石供应,项目部实行24小时两班倒。在寒风凛冽的1月,在采石场,装载机、推土机操作手们,手握冰冷的操作杆,不停地推、挖、装。十多台自卸车一路欢歌,源源不断地将石头运往粗碎车间。在坝区的高速公路上,砂石运输车来往如梭,它们送去了八局砂石人的奇迹和自豪!

粗碎车间是系统加工的“龙头”,三台破碎机的维修至关重要。一工区修理班不仅要承担粗碎车间的维修,还承担着预筛分车间和十几台皮带机的维修任务。他们加班加点,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征服了一道道难关,为机械设备创高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了确保三峡工程建设所需砂石料的供应,项目部有好些同志舍小家为大家。小孩开刀、岳母住院、妻子生孩子……他们都未能尽到父亲、母亲、女婿、丈夫、儿子、女儿的责任,但他们做到了对祖国水电事业的无限忠诚!

下岸溪砂石项目部的干部职工,以实际行动履行了他们的诺盲:不仅满足了三峡三期工程施工的砂石料的供应,确保了三峡工程按期蓄水、通航、发电目标的实现,而且创造了日供应4.2万吨、月供应112万吨砂石料的世界最高记录。这是历史的奇迹!

如今,他们又将先进技术和三峡下岸溪的管理模式带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播种、开花、结果。在太行山上,在河北张河湾水电工地,他们在“三通一平”邮不具备的情况下,克服“非典”和移民征地的影响,无私无畏,抗严寒,斗酷暑,仅用6个月时间,建成了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小时220吨的人工砂石加工系统,比合同工期提前了1个月。又是一个奇迹!

在贵州构皮滩烂泥沟,他们克服施工条件艰苦等重重困难,仅用11个月,建成了能满足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15万立方米所需砂石骨料的人工砂石加工系统,比合同工期提前了2个月,再创奇迹!

三峡工程建设如火如茶,祖国的水电事业蓬勃发展。水电八局砂石分局没有丝毫的懈怠,仍在继续奋斗,忘我的工作。他们认为: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希望在于开拓未来。“发扬成绩、戒骄戒躁;打造晶牌、精益求精;团结开拓、务实创新;发展优势、扩展市场,”已成为砂石分局的格言。我们相信,有这样一支求真务实、“敢为天下先”的砂石队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八局砂石,中国品牌!

猜你喜欢
砂石项目部奇迹
砂石在铁路上的妙用
长江江苏段水上过驳整治环境下砂石运输前景分析
项目部厂务公开之我见
加强黄河施工企业项目部财务管理探讨
浅议基层工会如何强化施工项目民主管理
奇迹并不存在
随手一画就是奇迹 随处一放就是风景
开心剧场
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