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今非昔比

2004-08-11 07:31牧人
中国民族 2004年8期
关键词:南县农牧民牧民

牧人

肃南县少数民族牧民祖祖辈辈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马当步,牛驮垛,酥油灯,手推磨"是其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肃南县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5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9.49万元,2003年达到9300万元,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141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40元,是1958年124.4元的32.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1.2亿元,户均11412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由解放前的30多岁增加到了现在的70岁。82.6%的乡、85.5%的村、90.1%的户达到了小康标准,1997年全县整体跨入牧区小康县行列,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牧民餐桌营养丰富。随着农牧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餐桌上的食品越来越丰富,饮食结构也更趋合理,除肉类、乳制品等传统食品日益增多外,新鲜蔬菜、水果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目前,全县6区都已建有蔬菜日光温室,西瓜、西红柿、茄辣子等瓜果蔬菜都已在高寒山区“安家落户”,农牧民一年四季基本上都能够吃上新鲜蔬菜。

穿着打扮时髦漂亮。以前少数民族牧民穿的衣服都是用羊毛织的褐子制作的,染上点颜色的就算是高标准了。如今的农牧民穿着讲究款式、花色和品牌,姑娘们花枝招展,小伙子西装革履,很难分清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据统计,全县人均衣着消费每年已达445元。

居住讲究舒适宽敞。以前的牧民长期生活在帐篷内,过着游牧生活,全家老少携带帐篷、生活资料一搬了事,随遇而安,居住大多无固定场所。现在,全县100%的家庭都建有定居房,95%左右的户达到了砖木或砖土木结构,许多牧民在自己的各季草场上都修建了住房,部分农牧民还建起了两层小洋楼,个别农牧民还在周边城市里购买了楼房,其条件和城里人相比毫不逊色。目前,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达到24和45平方米。

昔日天堑今成通途。自治县成立前,境内无正式公路,仅有320公里的13条驮道,运输靠人背畜驮,多经悬崖峭壁,人畜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现在已有公路33条922公里,全部的乡和绝大部分的村都通了公路,形成了以县、区为中心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实现了村村通车。每百户中拥有汽车5辆,摩托车80辆以上,中小型拖拉机40辆左右。县客运站还开辟交通线路16条22班次,使境内外交通畅通无阻。

生活条件便利潇洒。现在,100%的城镇居民和94.2%的农牧户用上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全县100%的乡、99%的村、94.8%的农牧户都通上了电,1997年全县成为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并于2003年架设了110千瓦变电线路。73%的村用上了自来水。广播覆盖率达到6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2000年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光纤网络通达全县6区1镇,电信和移动用户达到10500户,祁丰区堡子滩村成为全省第一个电话村。一些农牧民还购买了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VCD等家电和高档家具早已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庭。

猜你喜欢
南县农牧民牧民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欢天喜地过大年
南县:“青骄·第二课堂”开课啦
商人买马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