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2004-04-30 05:07储冬生
人民教育 2004年23期
关键词:长约小家伙道题

储冬生

【按】反思,除了对一节课或一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学习、实践、再思考这样的形式以外,还可以是更加“随意”的思想花絮。只要有潜在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在教育教学发生的场所,能够成为反思对象的事件就俯首可拾。这些看起来很微小的思想火花,却往往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触及教育教学中的要害问题。《做一株会思考的芦苇》就是一位年轻教师的思想留痕。

当然,反思并不总是正确的、有益的。在一段时间内还可能是对自我的错误否定。这就需要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它,对待它,也可以称之为对反思的反思。孙启民老师的《说反思》一文即给了我们这样的提醒。

无论是如何进行反思教学,还是如何对自己的日常教学事件进行思考,抑或是如何看待反思本身,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唤起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让每个普通教师的个人理想找到现实的基点和实现的阶梯,让教育生活不再枯燥乏味。此次话题暂告一段落,并不意味着反思作为一个热点的冷却,而是在期待更多的教师有凝聚成文字的思想火花陆续闪现。

一定得增产吗?

今天上课讲到这样一道应用题:我县去年小麦产量为40万吨,今年比去年减产一成。今年我县的小麦产量大约多少A&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孩子们都能做出来。可是做完题以后,一个小家伙的提问倒引发了我的思考。

“老师,这道题出错了。”

“错了?哪儿错了?”

“我觉得应该是‘今年比去年增产一成!去年应该少一些。”

“为什么呢?”

“今年的产量应该比去年更多些呀,怎么可能比去年还少呢?”

……

当时我耐心地向她解释了这个问题。可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想法呢?

也许翻开我们的数学课本就能找到答案:说到工农业产量,总是今年比去年增产;说到用煤量,总是今年比去年节约。可是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工农业生产中产量有所下降难道就不可能吗?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用煤量有所增加又有什么不可能呢……看看我们的教材,这样加工过的、美化过的例子还少吗?

让数学走进生活,教材就该少一些人为加工的痕迹,让孩子们真正接触到“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数学。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学到真正有用的数学知识。

“找回自己”

今天举行一年级“走进新课程”展示活动。

新教材比较重视学生的个性,其中就有这样一道题!

用圆圈、多边形等各种熟悉的图形拼一个漂亮的图案。

在讲这道题的要求时,老师还降低了一些难度,只要学生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就行了。可学生们拿到这道题,竞不知如何是好,究竞什么样的算好,什么样的算漂亮,全没了主意……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禁有些茫然……

后来,我在任教的班级就此话题做了一项调查:全班58名学生,36%没有自己喜欢的图形;42%拼了,但仅仅为了交作业,因为他们没有自己喜欢的理由;大约22%的学生拼了,并写下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也有学生用多边形拼出了机器人,然后又颇有见地地说:“因为我想当一名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机器人,所以我就拼出了一个我理想中的机器人。”这样的精彩回答,似乎能给我们一些安慰,但更大的百分比在向我们说明,更多的孩子失去了自己,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应该找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学会探索,拥有个性。绝不能把一群活泼可爱、各具特色的孩子培养成了一模一样的乖孩子。

“一根黄瓜长约3厘米”

这是三年级的一次数学单元测验,其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黄瓜长约3()。

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在少数。当时我们都不假思索地将这道题判为了“错”。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長呢?

“老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呢?”试卷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小家伙围着我问。

“你们见过黄瓜吗?”我觉得挺奇怪,就试探着问了一句。

小家伙一听都急了:“我们经常

吃黄瓜呀!”

“那它有多长呢?”

“我们家拌的黄瓜大约长3厘米呀!”一个小家伙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划着。

原来他们见到的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我没有贸然地去否定他们,而是说:“这样,老师明天带一根黄瓜给大家看一看好吗?”

第二天,我带去了一根黄瓜,学生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前苏联教育家阿奠纳什维利曾说过一句话:“儿童回答教师提问的

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学生说黄瓜长约3厘米,刚开始我们都以为是学生没有能建立起“1厘米”、“1分米”的正确表象。其实不然。学生填厘米是基于他们“特有”的生活经验,他们见得最多的便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啦。当时我也没有作过多的解释,而是第二天带来了一根黄瓜,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观察,从而丰富了他们的经验。尊重学生的经验既包括那些正确的经验,也应该包括那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经验。

猜你喜欢
长约小家伙道题
误会
住在北极的小家伙们等
边走边看
树枝变虫虫
厘米和米的争吵
当然是你掏钱
这道题谁会做
精灵
Q博士课堂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