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 维
小时候,母亲没事就背朱子治家格言给我们听。其中两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简直如雷贯耳。用餐时,自然更会再三提醒:盘中之餐,粒粒皆是“老农”和“老妈”汗水的辛苦结晶。
因此,平日吃饭,碗中如有残余饭粒,毫无疑问地,会得到“将来嫁娶麻子为对象”的警告。倘若把剩饭倒在垃圾桶内,必然难过心痛。最后,剩菜们若非进了冰箱,成了下一顿的内容,就可能被勉强塞进各人的饱胃,有人还因而拉过肚子!
庭训影响所及,长大之后,外出用餐,吃不完的菜肴,我一定千方百计,把它们打包带回家,以免平白浪费。小自面包一两片、葱段数根加甜面酱(抹荷叶烙饼用的),大至热汤一大锅,连热咖啡(整壶的那种),也都设法拜托老板让我如愿携回。遇上面有难色的服务生,“陪上笑脸”和“连声称谢”是绝对要的啦!
我这算“正常”的状况,舍弟倒有一次反常的特例。若干年前,旅居印尼的蔡叔叔来台,我们三兄妹请他吃西餐,蔡叔叔点了一客牛排,内有厚实的两大块牛肉。刚开始时,大家都吃了不少沙拉吧的东西。待上了主菜,蔡叔叔只吃了一块牛肉,就频频喊饱,吃不下另一块了。
服务人员来收盘时,我弟弟突然冒出平地一声雷,手指着蔡叔叔的餐盘,坚定而大声地说道:“先生,那块牛排,请你打包!”气氛顿时僵住,一向诙谐的蔡叔叔接不上话,愣了一下,我们也兀自纳闷:怎么竟然去觊觎别人的剩菜?此时,舍弟又开口了:“我要带回去喂我们家的狗!”哗!大家如释重负,全都轻松地笑了开来!
第二天中午,我那有洁癖的高雅老妈,把这块“抢救”回来的牛排,从冰箱取出加热后,独自慢慢享用,一边幽幽说道:“我,就是那只老狗!”事隔多年,重提往事,母亲全然忘记,还矢口否认,怪我破坏她的“清誉”。
敝人也缔造过一项新纪录。去年曾与某位居高阶的H女士共进午餐。那是一家僻静的意大利餐厅。餐后甜点有两种,她和另一好友选布丁,外子跟我选起司蛋糕,侍者送来他们的甜点时,我就后悔了。布丁肥实滋润,一看便知好吃。H女士只尝了一口,立即挥手示意,叫侍者端走(好想把它拦截下来)。相形之下,我们的蛋糕就逊色了。因不需彼此“交流”,甜点剩了大半块。
等结完账,离开餐厅,朋友来电提醒,桌下一袋礼物为她所相赠,闻言赶紧返回现场取物,赫然发现桌面尚未清理,半块起司蛋糕还在!我的老毛病又犯,忍不住厚着脸皮,央请服务小姐打包。美丽的她欣然同意。哇!去而复返,也能打包,太有“成就感”了!
敝人平素出手超级大方,然而,对这些“剩菜”,我就不忍心弃置。此中,必隐含什么心理情结。家人外出聚餐,总有菜肴剩下。每当我提议打包时,温文儒雅的老哥顿时变脸,双眼暴睁:“这一点儿东西还要带?难看嘛!”他的“妹婿”也会龇牙咧嘴,作出不耐表情。
许多男生,一察觉女伴有“打包”的意图,立即唏哩呼噜,加速把自己的“份”一扫而空,还虎视眈眈,等着解决其他余食,结果撑到快爆!何苦呢?难道包了剩菜,就形同自贬身价,一派小家子气吗?
相信大部分男士不仅单顾颜面,还可能怕麻烦,或者力主“隔夜勿食”等。其实这些都无关紧要,若转个念头,“放手”让女伴打包而满足无憾,皆大欢喜,何乐不为?
“打包心理学”值得钻研:可以观察店员的素质、同伴的性情(宽容节俭与否),及个人坦然以对的自信程度……几乎可当人性的试金石了。不过,凡事必有例外,诸君最好不要在法国顶级餐厅出此“下策”。据说,主厨会老大不高兴,认为您简直侮辱了他的绝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