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学与文化传承

2004-04-29 00:44徐晓霞
华夏文化 2004年2期
关键词:私学官学讲学

徐晓霞 曲 峰

私学是与官学相对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最早产生于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曲阜设学舍,以诗书礼乐教授弟子,始开私学之风。对私学概念的界定,学界尚存歧义,本文认为,凡是以私人或私人集团的身份来主持、经营、管理的教育形式,均可称为私学。在古代教育史上,它以多种形式而存在:私塾、家塾、村塾、冬学、经馆、义学、社学、书院,以及家学、私人讲学、私人学派等。与官学相比,私学具有社会基础广泛、形式多样等特点,而且游离于政治之外,较少受官方意识形态的控制,所以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官学难以比拟的优势。

以“道易天下”的立学核心。私学与官学,同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教育组织形式。单以普及教育的角度而言,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但是在文化史上,从对文化学术传播的贡献来说,官学则难与私学相抗衡。历代的官学,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实施教化的场所,另一方面是封建王朝培养选拔官吏的地方。学术与文化,并不是官学的终极目的。而且官学为朝廷所设,对于读书人来说,官学不过是通往利禄之门径,失去求学之真意。尤其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官学内容被四书五经所禁锢,更谈不上学术的传递与弘扬。私学虽也在某种程度上起了帮助官学培育官吏的作用,不能完全脱离“学而优则仕”这一思想的影响,但读书人仕并不是私家立学者的最终目的,研修学术,弘扬文化,推广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以“其道易天下”,才是其立学的核心。统治阶级为维护官学的至尊地位,常对私学予以压制打击。如程颐曾被流放,弟子被赶走,但程颐并未屈服,仍坚持讲学。朱熹一生致力于私家讲学,即使面临流放杀头的危险,仍坚持讲学,宣传自己的学说。正是学者们为学术而求学,以其道易天下的精神,使得传统学术得以在官方意识形态之外流传不衰。

百花齐放的教学内容。由于官学是统治集团意识形态的表现,其内容往往表现为单一、传统、缺乏创造性。官学常把某种学说定为一尊,百家学术自然不可能通过官学的途径得以流传。与官学以经典著作、人文学科为内容相比,私学不仅包含各家人文学说,而且还包含被官学斥为末技的各种自然科学知识。以数学为例,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其祖父为“大匠卿”,其父对天文历法亦有所研究,至祖冲之,以对∏值的精确计算而闻名于世。祖冲之的儿子,也是南朝齐梁间著名数学家,他首先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比欧洲早一百多年。中国传统社会的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多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流传下来的。同时私学授学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也为百家学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途径。既可以是家传的技艺,或私淑弟子,也可以是学术大师的讲会。私学这块教育阵地,为百家学术的传播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私学还有一显著特点,就是主张学术自由,倡导独立开放的研讨气氛。讨论可以使问题深化,可以活跃学术氛围,可以打破门户之见,兼容各家之长。这正是学术文化保持生命力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国私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学术自由讨论的色彩。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各持其说,并对别家学说进行批判,形成学术争鸣的气氛,各家学术又在争鸣中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从而使春秋战国成为我国文化史上最活跃、也最具创造力的时代。至南宋,许多学术大师以学术见解各异而闻名于世。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便是以江西鹅湖寺为阵地,朱熹、陆九渊、陆九龄等众多大学者设席辩难,从而使理学日趋成熟并成为统治阶级的治世思想。正是私学这种百家争鸣、自由探讨的学风,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使传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

以上我们通过三个方面分析了私学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虽然从根本上说,古代私学依托于封建的政治经济而存在,并最终仍为维护封建统治而服务。但私学办学具有连续性,教学内容具有自主性,这都是官学所欠缺的。正因为有了私学这块教育阵地,中华几千年文明才能历久不衰,并能随时代前进而不断发展,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内容。私学在我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倡导教育改革的今天,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私学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它的深意。

猜你喜欢
私学官学讲学
银龄讲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新追求
沐浴涵濡:群玉书院的讲学探索与反思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明清时期太谷县教育刍议
金代的官学教育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
宋代官学教育经费及其政策
著名笙演奏家朱家明先生来我院讲学
浅析东汉的私学与士人
“六艺”之“五射”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