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2004-04-29 00:44曹任远
西湖 2004年4期
关键词:一节课马路星星

曹任远

某月某日,拥挤的学生在一瞬间变得安宁。原本熙熙攘攘的走廊,一下子空旷了许多,显得有些孤寂和无奈。我独自坐在物理教室旁边的柱子下。那是一个被粉刷得雪白的石柱,粗重厚实。

繁忙学习了一天,根本没有机会仔细地观察学校。现在,是最后的一节课,不超过40个人呆在三层楼的课堂里,有种操控学校的感觉。透过空旷的长廊,可以看到长廊尽头巨大的玻璃装饰,简洁而又明亮。平时,阳光可以肆无忌惮地穿射到大楼里。现在,却是那柔和的月光,缓缓地飘进来,就像一束暖暖的微风。

玻璃外面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大楼里却依旧灯火辉煌。教室在周围玻璃的反射下,更显得蓬荜生辉。物理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手舞足蹈,唾液横飞,并不因为是最后一节课而显得委靡不振。可他所讲的内容,过于无聊,导致学生们像是刚刚跑完马拉松般,一个个趴在桌子上,某些人脸上甚至流露出恬静安祥的微笑,显然睡得非常满足。某些人则是面目狰狞,痛苦不堪,估计梦到老师拿着铁尺在施教吧。

透过教室的窗户,黑压压的天空有种要掉下来的感觉。惟一可以辨析的,是那明亮的月亮以及如同被镶嵌上去的星星,不紧不慢地闪着亮光。不久,下课了,轻轻背起书包,理了理额角的头发,我便踏出了学校。

夜空下,悉尼的月亮很大很圆,记得在国内听人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那句话是用来讽刺崇洋媚外的国人的。此刻的我,是一个标准的爱国主义者,令我愤怒的是,这里的月亮的确比我在国内看到过的要圆,而且好像还更透明、更纯净,月亮中那个传说中的嫦娥,还有那棵砍不倒的桂花树,竟然也跑到悉尼的夜月中来凑热闹,搞得眼眶子热热的。曾经在一个山区中学念寄宿高中,当时,也看到过很圆很纯净的月亮,可是,劈头盖脸的课后作业和教务处像宪兵一样板着冷脸巡视的老师,把我们那颗还带着一点点诗情画意的浪漫的心,折磨得苍白而又疲惫,就像夜无归宿处的叫花子,哪有心情欣赏难得看到的月亮?天很蓝,尽管是夜晚,还是能感觉到那蓝色的干净,像我家乡的绸缎子一样,我真想把脸贴上去感觉它的润滑。月亮周围,当然布满闪烁的星星。父亲说我从小不喜欢幻想,没有什么诗人气质,可是现在,我觉得自己很想写一两句好诗来描写这美丽的月空。可惜,我的确缺少什么,脑子里空空的,只有对着满眼的星星眨吧自己毫无光泽的眼睛。

大街上和学校一样,川流不息的马路此刻变得空空荡荡,几米远处的路灯,无精打采地闪着一点点微光,如萤火虫般照亮了马路的角落。踏着皎洁的月色,我走上回家的路途。歪歪斜斜的影子粘在脚底,随着我晃动的身体左右摆动。记得房东说过,第一批来到澳洲的中国人,是难民,一群以为澳洲遍地是黄金、却没有任何生活保障的劳苦大众。在白澳政策之下,许许多多的黑工华人过着艰难而不稳定的日子。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就如夜间的蝙蝠,怕光而见不得人。为了从刻薄的老板手中挣到那么零星的一点钱,他们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整日提心吊胆。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华工们,即使重病,也不敢吭声,只是默默地忍受。

抬起脚踢开了一粒石头,石头顺着一条直线滚向远处。看了看手表,9点。一阵寒风抚过面孔,远处依稀有着几个孤单的人影,如我般晃荡在马路的尽头。偶尔身边擦过一辆飞奔的汽车,叫嚣着奔向远方。不知不觉间,我俯下身子,抚摸一下地面。的确,这不是梦中,我确确实实踏在异国他乡的道路,走着一段所有留学生都在走的路途。没有太多的坎坷,没有太深的困苦,惟有寂寞与孤独。不曾摔倒,却感觉像是在爬上坡路,越走越辛苦。尽管摸索着显得坚强而不失风度,但也希望有一只温暖的手,轻轻地拉一把。

9点30分,踏入家门。累了,倒在床上。

虽则自身难保,但是,我仍愿意在精神上祝愿大家,顺顺利利。不论如何孤独,我们都在同一片天空下欣赏这同一片天空,还有夜空里美丽的月亮,不要去管它圆和不圆吧,因为只有它是无私的、宽容的,无怨无悔陪伴着许多孤身在海外就读的学生们。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猜你喜欢
一节课马路星星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人来车往的马路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过马路
串星星
过马路
星星洗澡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