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是我们的归宿

2004-04-29 00:44
西湖 2004年5期
关键词:工作

老 牟

周围的很多朋友都在公司工作,聚在一起的时候,常听他们谈起公司的事情,时间长了,我脑子里也依稀生出了一个公司,鬼使神差地也跟着公司起来。我发现,尽管美国的公司形形色色,但每个朋友的公司经验却相去不远。1980年代后留学然后定居到美国的中国人,相当一部分都在美国大大小小的公司里找到了归宿,他们融入到美国的公司中,成为公司的一员。而且不管什么公司,但凡有些中国人的地方,同胞们就自觉不自觉地凑到了一起,结成哥们儿姐们儿。这些操汉语的小群体很像文化中的文化,或曰沙漠中的绿洲,使中国人能够在公司的高压舱中抽出身来痛快地呼吸几口自由的空气,能够暂时摆脱英语的困扰而回到熟悉的母语,畅所欲言。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在公司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是沙漠中的跋涉,而只有融入各自的群体中,才算踏进了绿洲的温馨。

中国人所在公司大都集中在过去二十年里崛起的高科技产业,比如电脑,软件,网络,光电材料,通讯器材,半导体材料等。加州的硅谷地区(SiliconValley)和东部的波士顿、新泽西和纽约周围,都是美国高科技公司聚集的重镇,这些地区也相继成了中国人成堆的地方。中国人群集的另一类行业是生物化学和制药公司。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进步,使医药厂家不断有针对性地研制出新的药品,而每开发一种新药,不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还要拥有优质的科研力量,这就为留美中国学子敞开了施展才能的大门。

过去二十多年出国留学的人员中,在国内学数学的、物理的、工程的,大都经过美国大学的重新锤炼,然后进入了以电脑为龙头的高科技领域,而学医学的,生物的,生命科学的,遗传的,化学的,则都逐渐归入了生化医药领域的公司。也有一些杂牌军,经过自我塑造也加入与这两方面相关的公司,做些非尖端的铺垫工作。前几年,在网络时代刚开始红火的时候,市场上不但学习电子工程的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就连一些学文科的--纯粹高科技门外汉--也理直气壮地干起了电脑行当。那个年头公司招工,有时顾不上你到底是不是科班出身,有没有学历,工作面试也不问哪儿毕业的,而是看你会用什么电脑语言,能写什么软件。好的电脑语言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谁都是一样地新,一样地陌生,不管你过去是学文的还是学理的,只要你略懂算数,有点逻辑思维,就可以拍着胸脯说:"我能做电脑!"更何况,面对任何新生事物,中国人大都敢于直面应对。五六年前,在纽黑文大学(UniversityofNewHaven)电脑班上的百十个学生中,中国人竟占半数以上。我的一些朋友,在国内是中文系的,历史系的,科社系的,美术系的,哲学系的,外语系的,到了美国后咬着牙大换血,全身心投入,苦钻电脑程序语言或数据库课程,不久就苦尽甜来,很多人没等毕业,就稳稳当当地找到了公司的工作,负责写软件或管理数据库,在公司里这些人被称为"写码的人"(Coder),是一种白领的苦力,起薪五六万。而那些在国内专攻物理的,数学的,电脑的,先天就与高科技有一条暗脉连着,一点即通,到美国潇洒地拿到高学位后,很快就成了各个公司的栋梁之材,他们的职位较高,最常见的头衔是"科学家"(Scientist),干几年后便晋升为"高级科学家"(SeniorScientist),这些人年薪八万到十几万。

在生化医药领域就没有那么容易靠一两门课程起家了,敢拍胸脯的门外汉几乎没有,因为这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而且真需要有点科班本事。在这些领域工作的中国人,在国内也都是学热门专业的:生物,化学,医学等等,来到美国拿到相关学位后,即加盟美国各医药公司,做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研制工作。也有不少人在国内已经拿到高学位,或者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医生、教授或科研人员,他们直接申请来美国做博士后,在美国很多名牌大学的医学院尤其受欢迎,几年后拿到绿卡进入公司,这些人收入也在典型的美国中产阶层之列。

能够在公司找到工作是很多中国学生的美国梦的开始,不少留学生在上学期间已经在为自己今后的择业做准备了。毕业后如果能顺利找到工作,一是可以解决永久居留问题,另一方面也算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从此就可以贷款买房子、安心经营小日子了。所以随着这些年来中国留学生源源不断,美国各大公司的中国雇员也逐渐多了起来,慢慢地成了气候。在康州周围很多药厂科研部,比如施贵宝(Bristol-Myers),贝尔(BayerPharmacetical),生产伟哥的辉瑞(Pfizer)等公司,都有占相当比例的中国职员,我周围的不少朋友就在这几家公司工作。

公司里的中国职员主要集中在科研部和实验室,做研究和技术性工作。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任何一个公司,只要你推开一个实验室的门,看到的是一片片黄皮肤黑头皮的中国同胞,而如果你推开一个管理层的办公室大门,你会发现那里大都是金发碧眼、西服革履的洋人。中国人技术好,埋头苦干,所以在实验室做实际事情的多是他们。管理工作大都需要良好的语言技能和口才,而中国同胞们的英语虽然工作够用,但纯正、雄辩和流利的仍属罕见,难以与操母语的洋人相比,所以鲜有进入管理决策层的。美国人从小培养得能言善辩,在学术讨论会或日常办公会上,芝麻大小的事情都说得天花乱坠。而中国雇员则相反,常常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语言障碍,表达不出,西瓜大的成绩,弄得比芝麻还渺小。我的一个朋友刚到了辉瑞公司不久,他的老板是一个混混,朋友在他手下做实验,刚有点眉目,就被老板拿走向上级老板邀功去了。他还常常把朋友叫到一边,让他谈谈有些什么新想法和有什么新的课题打算,然后把这些信息窃记下来,拿去向上级汇报。后来朋友看出了这个人的草包和卑鄙,就反过来质问老板:"你有什么打算?下一步想让我们做什么?"结果让那个人尴尬不堪。

大部分时间里,公司里工作是枯燥的,实验步骤几乎千篇一律。每天早上,上班的时间并没有硬性规定,你手里有项目,每天做什么或怎么做都由自己支配,基本原则是工作要满八小时,来得早当然就可以走得早一点,一般到达公司上班的时间是早上八九点钟,然后刷检公司身份证进入实验室。刷卡完全是安全措施,不致让外人混入,盗窃商业机密,平常携带相机进入实验室是绝对不允许的。接下来的每个动作好像都被程序化了:换衣服,随手啪啪啪开启一排排仪器,在仪器预热期间,开始阅读伊妹儿,了解当天公司是否有会议通知或学术报告消息,处理完伊妹儿后,漫长的工作过程就开始了:试管,仪器处理,数据,统计,报告,无休无止地进行下去,直到下午下班。有时候试验结果出不来,要等到很晚才能下班,因为在今日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只有靠工作勤奋优良的业绩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我的朋友告诉我,在公司工作一点也没有生活的感觉,生命在那段时间里仿佛完全被公司化了,被冻结了,不再属于个人。只有到了星期二和星期六,生活好像才有了起色:因为在他的公司,每个星期二晚上中国同事们下了班后有排球活动,到了星期六,则有中国人的篮球比赛或其他娱乐活动。

公司非常清楚公司工作的非人性特点,也会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弥补,尽量让公司环境怡悦,让职工心情愉快。比如,在辉瑞公司,公司每年会租赁游泳池和球场供员工免费使用,到了夏天,也会组织各式郊游活动,出资让员工到旅游景点,带上家属,住帐篷,吃野餐,参加划水登山活动,所有费用全部由公司出。辉瑞公司在康州的东端,地域偏僻,公司就拿出钱来帮助办中文学校,提供各种文化体育设施,所以那儿的中国人自成一体,形成了有相当文化氛围的中国社群,远近闻名,每到周末,以中文学校为中心的各种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在波士顿一家小医药公司,给员工的福利更别具一格,公司每周出资让员工到按摩厅去,由漂亮小姐在脊背上揉搓一两个小时,调理肌体,放松神经,当然这不是中国常见的那种色情的挂帘服务,但仍然是公司男性雇员特别珍惜的一项福利,从朋友喜形于色的描述中,我能感到这项福利的诱惑力。

大公司里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一般是和谐和友善的,这跟在中国的单位情形大相径庭,在美国公司中的中国雇员之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没有评职称的麻烦,也没有评工资的烦恼。雇员的收入是彼此保密的,每年该升多少工资由老板说了算,避免了中国那些为了提工资或提职称而撕破脸面的情况。所以在公司工作的人大都能和睦相处,中午吃饭时分,大家端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饭菜,聚集在公司餐厅,边吃边说,利用那点时间分享彼此关心的事情,什么电视剧啦,买房子啦,炒股啦,孩子上学啦,等等。到了周末,要好的朋友们则频频聚会,吃饭,唱歌,打牌,侃大山,从而彻底忘掉公司。据说在中国,现在同事们彼此很少有这样的家庭聚会了,日常的应酬大都搬到了饭店、舞厅、桑拿等流光溢彩的场所。这样看来,美国公司华人之间的关系倒显得更亲和,更具人情味。

在公司里工作是两厢情愿的,你喜欢这个公司,而且这个公司需要你,你就有了工作。大公司之间也相互竞争,为了网罗人才,有时候公司会不惜花大价钱招募员工,除了高额的年薪外,还会以低价给你若干公司股票,如果公司发达了,股票暴涨了,你会跟着发达。当年雅虎(Yahoo)在创业之初,没有钱给雇员发工资,常常就以赠送股票的形式支付劳动,后来雅虎发了,连在雅虎打扫卫生的也跟着成了小百万富翁。有些公司也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他们暗地里给外公司的雇员打电话,从别的公司挖人,诱其以高额年薪和福利包(Benefitpackage),另外还会许诺为你提供搬家费,安家费,帮你卖房,使你免去搬迁之忧。每次换新公司,一般年薪至少要提高10%以上,所以不少朋友换过几次工作后,收入都会大幅提高,而如果待在原来的公司,按部就班,薪水增长就会缓慢得多。

由于历史的原因,每个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公司文化或传统。比如在工作衣着方面,有些公司比较正规保守,要求一律西服套装,有些只要打领带就可以了,不必西服,也有的公司则很随便。在那些服装正规的公司,也会每周开放一天,一般星期五可以允许员工随便穿着。公司人在服装上一般讲究名牌,常见的有身份工作和休闲服是马球牌(Polo),名牌衬衣一件五六十美元,跟公司的朋友聚会时,个个左前胸都挺着一个马球手的徽记,代表着公司人的品位和时尚。北京秀水街是著名水货服装街,美国乃至世界各种名牌的衣服均有假冒销售,不就是一匹小马标志吗?这对于充满想象力的国人实在是小菜一碟。不少回国的公司人都会专程购上一大批,带回美国上班穿,有以假乱真的,但在穿假冒服装之前,必须要先将每个扣子重新钉一遍,钉牢,不然第一天就会让你的扣子丢掉大半,让你丢人现眼呢--中国服装的扣子始终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公司人对汽车也有一定的讲究,进入公司后,过去当学生时的破车决不能再开了,太失身份。找到公司工作后,中国人要立即购买新汽车,牌子要清一色的日本货,起码要丰田佳美或者本田雅阁,不能再低了,否则会有伤体面,太不公司了。

到了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公司也会有裁员。比如,若是一个公司的生意不好,连续几个季度盈利减少或亏损,那么公司的股票就会下跌,这时公司的有效对策之一就是大批裁人,通过减少开支来提高效益。这一招往往很灵,裁掉十个人就可以节省开支百万元以上,在股票市场上被认为是利好的消息。在一个公司里,裁员一般从那些亏损生产线和部门开刀,有时会一锅端,整个部门被砍掉、撤掉,全部人员下岗,整个过程极其残酷,有时会显得很恐怖。一般说来,裁员会来得非常突然,前一天早上还似乎一切照旧,到了第二天早上,当你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就会被叫到人事处,通知你被解雇了。此时,公司的保安人员会陪你来到你的办公室,像监督犯人一样,监督你收拾好东西后马上离开,目送你走出公司大门,这种突然袭击式的裁人法用心良苦,因为公司害怕你在离开之前会带走公司的信息或通过电脑搞点什么破坏。当你眼看着昔日的同事一个个垂头丧气地消失以后,没有人再来敲你的门,被炒鱿鱼的人都离开了,接到下午开会的通知,心里七上八下,以为该轮到自己了,没想到是全体留用人员的会议,公司害怕大的解聘动作会涣散人心,催人跳槽,便采取了相应的安抚措施,开会宣布立即为所有留用人员加薪并颁发奖金。

到了解雇人的时候,人和人之间是没有什么亲情可言的,过去你的成绩再大,该炒你的时候还得炒,在这个问题上公司的利益大于一切,六亲不认。当然,有些大度的公司会给你一个解聘包(Lay-offpackage),根据你工作的年限,付给你几个月乃至一两年的工资,这样至少可以使你缓冲一下,推迟失业后的痛苦,让你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找到其他的工作。至于那些小公司就没有这些仁慈的考虑了,他们已经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员工的死活?说让你走,然后塞给你一张粉红条(Pinkslip)--解雇通知书--就算和你拜拜了,然后凭着粉红条,去政府部门领取失业救济金,一般不超过工资的50%,而且有上限的封顶,每个月一千多块钱,到了年底,失业金也要缴纳所得税,失业金充其量也不过正常工资的20%-30%。另外,失业金不会无限期地发放,一般期限是六个月,在此期间,你还需要不断证明你仍然在就业市场上积极地寻找工作。

失业后的心情是痛苦的,前几年很少听到中国雇员被解雇,中国雇员被炒的几率甚微。来美国的中国人,进入公司的时候大都三四十岁,年富力强,兢兢业业,又适逢美国经济的繁荣期,一般不是裁员对象,即使偶尔有人被裁,一般也较容易找到新的工作,不但不会损失,有时还会白赚几个解聘福利包,白拿着钱先回国观光旅游,休憩调养一番,然后再回来去新公司报到上班。但自从小布什上任总统后,经济下滑,开始有不少中国人加入了失业大军,在高科技产业尤其多。就业市场上僧多粥少,失业后很难接续上工作。而且年龄不饶人,这批当年的小伙子转眼就到了小五十,成了半截老头了,加上电脑技术日新月异,公司再招人也会尽力挑选那些更年轻的、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对公司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举措,一方面付给年轻毕业生薪水可以从低,因而减少开支,另一方面年轻人对新的技术掌握起来更快。因此近来失业也逐渐成了公司中国人的一块心病,也有晚上睡不着觉的,听到公司有裁员的风声,有些人甚至放弃回国休假的计划,害怕回来后位子没有了。很多人每天踏进公司大门时都会提心吊胆,战战兢兢,谁知道会不会被叫到人事处发一张粉红条呢?

美国是一个竞争的社会,铁饭碗是不存在的,失业的困境,正日益威胁着越来越多公司的中国人,有些人把眼光放到了中国,计划着下岗后回国内去发展,加入日渐庞大的海归派,也有些人考虑失业后做点自己的生意,开饭店,开装修公司等,但无论如何,公司梦绝不会再像前几年那么绚烂美好,公司人将不得不防备那随时都有可能砍将下来的裁员巨斧。

猜你喜欢
工作
我的工作
养工作比换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工作不好找
不工作,爽飞了?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