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爱英
美国:推行节水型经济
美国节水管理处于领先地位。
早在1965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水资源规划法”,并以此组建了由能源、农业、商业、住房、国防、内务、城建和运输部部长以及环保局局长参加的国家水资源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能是分析研究全国水资源及其变化趋势,拟定水资源合理管理的原则与实施方法。1968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又进行了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第二次的指导思想突出了环境问题,政策的中心是强调节水和水的循环利用,其中特别突出了制造工业的循环用水政策,以减少污染废水的排放。
美国全国性强化节水行动从1980年开始实施。美国官方公布的调查显示: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全国总取水量减少9%以上,达到了预期节水目标;制造工业的取水量减少了约35%,但城市污水回用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美国城市用水中家庭用水和商业用水的比例较大,约占城镇总用水的70%以上。全美国家庭平均花园用水占其总用水的1/3。根据国情,美国城镇节水也以家庭和公共绿地用水以及室内卫生用水为重点。为此,安装和更换室内节水器具是美国节水采取的一项主要措施。
为了推动和规范城镇供水企业采取节水措施降低需水量,1996年“美国安全饮用水法修正案”要求国家环保局为公共供水系统制定节水规划指南。1998年,美国环保局又颁布了城镇公共用水的“节水规划指南”,对不同规模公共供水系统提出了不同的最低限度的节水措施和规划,并对供水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要求。
埃及:沙漠中缔造辉煌
埃及境内全长1350公里的尼罗河孕育了七千年的埃及文化。传承着古埃及千年文明的尼罗河谷和三角洲地带只相当于现代埃及国土面积的近5%,但埃及约7千万人口中的90%以上却生活在这里。
“从5%中解放出来!”埃及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使人口聚居地的面积扩大至国土的25%。梦想的实现离不开水,水利是一切工作的保障和希望。因此,埃及人决心将尼罗河的水引向沙漠和戈壁,在人造绿洲上创造新世纪的辉煌。
埃及政府为此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水政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把西部和东部的部分沙漠地带改造为良田,通过创建新居住区来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
为此,埃及计划完成两个大型调水工程,即将尼罗河水跨苏伊士运河向东引至西奈半岛的“和平渠”,以及将纳赛尔湖水向西引至埃及西部新河谷地区。这两个大型水利工程计划从20世纪末到2017年,将一部分居民迁至埃及东北部的西奈半岛和西部沙漠地区,建设新的“尼罗河谷”。据专家估计,这两项工程的启用将为埃及新增210万费丹(1费丹约合6.3亩)的耕地。
完工于20世纪70年代的闻名世界的阿斯旺水坝的建造控制了尼罗河水流量,使其盈时不涝、缺时不旱,同时也可增加农田面积,改善农产品结构,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30多年来给埃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尼罗河谷和三角洲地区增加的耕地面积达200万费丹。
为保证埃及人民用上“放心水”。政府成立部长委员会,集中调配人力物力,计划在2008年以前投入22亿美元,治理工业和生活废水,对水质监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优先实施保护尼罗河主干道环境的工程。
埃及还注重开发新的水资源。埃及政府的水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北方三角洲地区相对较好的资源分布情况、经济实力以及靠近地中海和周边地区经济实体的地缘条件,整合尼罗河资源,开发雨水及地下水等新的水资源,在大兴水利项目的同时配以航运、旅游、交通、服务、矿业和能源等各经济领域的建设,全面带动埃及国民经济发展。
此外,埃及大力普及滴灌、喷灌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改善农田排水系统,加大水库建设和维护以强化国家战略水资源安全。
以色列:水资源管理卓有成效
以色列60%国土面积被列为干旱地区。建国50多年来,以色列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以及废水回收利用方面摸索出一套成功办法,使农业产量增长12倍,农业用水量却只增加了3倍。
以色列政府对水资源实施严格监管。1959年颁布的《水资源法》规定以色列境内所有水资源均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调拨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开采地下水。以色列为此专门设立水资源委员会,具体负责水资源定价、调拨和监管。
水资源委员会根据用水量和水质确定水价和供水量。城镇居民用水价比农民用水价高出许多,政府还向城镇居民收取污水处理费。为鼓励农民节约用水,政府给农民用水规定了阶梯价格:在用水额度60%以内水价最低,用水量超过额度80%以上水价最高。
以色列地形南北狭长,平均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北部(800毫米),最少的是南部(25毫米)。水资源集中在北部和中部,但是农田却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干旱的南部。因此政府投资兴建了“北水南调”工程———国家供水系统,每年从北部加利利湖向南部纳盖夫干旱地区输送水4亿吨。同时,政府还在冬季和春季北部雨水充沛时将多余的水送往东部地中海滨海区,注入地下蓄水层,以防海水因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倒灌。
以色列淡水资源有限,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用水压力与日俱增。政府一方面积极支持和推广节约用水技术,一方面鼓励广开门路,增加水源。以色列建国以来,农业灌溉用水从每公顷8000吨下降到5000吨,可耕地面积却增加了近180万公顷。
农业用的滴灌技术是众多节水技术中的杰作。滴灌技术可以使水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比喷灌节水20%,而且在坡度较大的耕地应用滴灌不会加剧水土流失。化肥制造商也千方百计开发可溶于水的产品,施肥可与滴灌同时作业。
在增加水源方面,以色列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工程的投入。
日本:节水有招术
重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日本东京,为了抓好节水工作,建立了一整套宣传体系,通过新闻、广播、报纸及专门编制的宣传手册,教育群众自觉节水。为了节水,日本将节水内容编入课本,组织中学生看节水电影等,让青少年树立节水意识。
抓节水重点。日本把节约工业用水作为节水的重点。主要措施是重复利用工业内部已使用过的水,即一水多用。
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日本要求1988年每家都装上新节水装置。
加强管道检漏工作,避免城市不必要的供水损失。自来水局建立了一支700人的“水道特别作业队”,其主要任务是早期发现漏水并及时进行修复。
日本还通过颁布法规,严格实行限制供水,对违者实行不同程度的罚款处理。
德国:对水很“抠门儿”
德国是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在对待水的态度上,却显得极“抠门儿”。
一位中国的博士到德国汉诺威进修时住在德国人家里,为感谢房东对她的关照,饭后总抢着去洗碗,没想到房东却很不高兴。原来,中国人洗碗时喜欢用长流水冲碗。这在许多德国人眼中是不能容忍的:“这样洗碗,全汉诺威的水都被你一人用光了!”接着房东又亲自示范,结果用她教的方法确实节省水。
这就是德国人的节水意识:多用了不该用的水就是浪费,就有人出来纠正和批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的节水意识已经渗透到每个公民的头脑中,落实在每个市民的行动上了。
在德国人眼里浪费水和其它资源,是一种无修养、不道德甚至是可耻的事情。在德国,不少家庭使用的是节水马桶;洗衣服的水拿来再拖地;淋浴时注意如何既节约用水又舒适。工业用水更是如此。各大小企业不仅注意节约用水,还要着力加强废水排放和建造净化设备。在德国,用于废水处理的费用大大高于供水设施建设的费用。首都柏林,供水费用的70%用于废水处理,30%用于供水设施的建设。对污水的收费标准逐步提高,并与废水的有害程度和有害物质数量相对应。联邦各州必须把这项收入再用来改善水系质量。德国的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谁肇事、谁负责的原则。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不仅由国家,而且由企业和民众共同分担解决。
在德国,环保已成为一种盈利的行业。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已达100多万,有近1万家研制环保技术和生产环保产品的企业,环保产业年经营额达800亿马克。德国在废水、废料、废气的处理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再生能源和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也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据统计,德国环保技术的出口已占世界份额的18.7%,高于美国(18.5%),名列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