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训学
瑶家蛋黄豆腐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瑶胞,自古就有制作“蛋黄豆腐”的习惯。它不但美味可口,而且有极好的保健作用,其制作方法如下:
豆腐100 g,鸡脯肉35 g,熟咸鸡蛋黄2个,熟油25 g,湿淀粉5 g,精盐2 g,葱花5 g,鲜汤适量,香油少许。先将鸡脯肉剁成泥,加入鲜汤调匀;熟咸鸡蛋黄研成细泥,加入鲜汤调和;豆腐用开水烫过后抹成细泥,加入鲜汤调成糊,再将鸡脯肉泥、咸鸡蛋黄、豆腐泥混合在一起,加入精盐、味精、淀粉和少许鲜汤,搅成泥糊,最后将锅置旺火上,放少许油烧热,放入葱花稍炸一下,随即放入一半泥糊,略炒一下,再放入油和另一半泥糊,炒至熟,淋上香油即可食用。
据介绍,蛋黄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适宜幼儿食用,能促进幼儿健康地成长;老年人常食,有助于延年益寿。
田七炖全鸡
田七炖全鸡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名菜,起源于唐代田州(今广西田阳、田东、德保县)民间。相传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和历史学家赵翼,任镇安府知府(今德保县),因日夜操劳,身体每况愈下。当地群众就用田七炖鸡供赵翼食用,身体很快得以复原。
田七是名贵的中药材之一,有“功同人参”的美誉。田七能化瘀、止血、镇痛以及治疗各种出血病。生田七用食油炸微黄,配鸡肉、猪肉蒸(炖)熟,为妇科良药。用田七烹调而成的田七全鸡,肉嫩味鲜,汤美香醇,有补血益气、滋养强身、补而不热、防病养生的特殊作用。其制法是:
用1.25 kg的活鸡1只,宰杀去毛,在鸡尾开洞取出内脏洗净。鸡脚插入洞中,鸡颈夹在翅下。用40 ℃温水焯一下(以除去腥毛味),放入大汤盅里,胸朝下背向上,加入熟田七片50 g、红枣4只、生姜2片、陈皮、枸杞子、淮山、胡椒、冷水等各适量,汤盅置入锅里,文火炖4小时,上席趁热食用。
全州禾花鲤
在素有“鱼米之乡”、“桂北粮仓”美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出产一种“昔日朝廷贡品,今朝百姓佳肴”的水产品——禾花鲤。它一般在插秧后放养于水田中,待到禾苗抽穗扬花,稻香遍野、田中落英缤纷、水面禾花点点时,鱼儿吸千里稻香之馥馨,食万点飘零之禾花而长大,故谓之禾花鲤。
禾花鲤有白肚鲤、火烧鲤、乌肚鲤、黄鲤、红鲤等。它体形粗短小巧,鳞片细而透明,体肥脂满,肉嫩细滑,骨软无腥味,营养价值高,味道更鲜美异常,用于蒸、煎、焖、腊,风味俱佳。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御驾全州,时值稻穗初黄,鲤鱼体壮,州官令全州镇洗马塘一带的村民进贡禾花鲤,乾隆食后赞不绝口,从此禾花鲤成为年年向朝廷进贡的“贡品”,全州禾花鲤因此名声大振。1952年,前苏联农业专家在全州才湾秦家塘目睹禾花鲤后,啧啧称奇,遂将数尾带回莫斯科放养。1956年,两名前苏联淡水鱼专家还专程前到全州考察,并认定此鱼为鱼中珍品。
禾花鲤的烹调有清炖、煎焖、腊炒等10余种,尤以腊炒法味道最佳。清炖法:将活鱼去内脏洗净后置锅内,放适量清水、豆豉、生姜清炖,将要熟透时加酸菜、食盐及少许辣椒略炖,临上席时放上紫苏、大蒜少许,即清香四溢,鲜美可口;煎焖法:将杀好洗净的鱼置热锅内,用文火油煎,直至色泽焦黄,再加适量精盐,佐以生姜、葱蒜等调料及少许酸菜、辣椒,加盖复焖片刻出锅,此时鱼香四逸,即可大快朵颐;腊炒法:将杀好的鱼用酸醋、酱油、生姜末、精盐拌浸2个小时后,入沸水煮熟,捞出置于铺有稻草的烘床上,用谷糠、秕谷、柑桔皮生火烘干,采用此法,可长期保存,临吃时置锅内加食油、酸辣椒,佐以生姜片、大蒜少许焖炒,出锅后腊味飘香,爽口开胃。这三种吃法,口味不同,色香各异,别具特色。
全州禾花鲤是广西名牌农产品之一,如今已大批加工成腊干品,包装后远销海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