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明
人可以没有财富,没有地位,没有……但不可以没有梦想和追求。从小至今,无论做什么,我都想成为最好的。正因此,我才拥有了这么多的书籍和论著,这么多的进步和收获。如果说我取得一点成功,我觉得它应该归属于我的梦想和追求。
求学 读书 希望的梦
三年自然灾害的头一年,江苏南通市郊的一个清贫农家,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我不合时宜地出生了。父亲是一个建筑工人,母亲是一个本分、勤劳的农村妇女,而且身体一直不太好。他们不普言辞、不喜张扬,艰难而又坚韧地支撑着这个家,疼爱着他们的四个孩子。我勤奋、执著、不喜张扬的品性正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从上学之日起,我就每天凌晨4点起床,借着微明的晨光,到附近电厂的煤渣堆里去扒还未燃尽的煤,换来钱以贴补家用。
高中毕业后,我回乡务农。为了生活,什么脏活、累活我都干,每年我都是全队工分最高的。穷人的孩子也有梦想。为了追寻我的大学梦,每晚,尽管人累得就像散了架一样,我还是要在昏黄的灯光下读上几小时的书,以致看坏了眼睛。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开始了白天劳动、夜里复习的迎考生活。经过短短三个月的攻关,我竟奇迹般地被江苏省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了!
1978年2月,懷着对未来的憧憬,我来到了扬州师范学院。这时我才发现自己与“老三届”相比,几乎是个文盲。“文革”十年,我们荒废了太多!为了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每天上完课,我就一头钻进图书馆,徜徉于文学的海洋中,一直到那儿关门;每天晚上,我手捧一本经典名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为了买书,我节表缩食,每个月都要从伙食费中省出一两元钱。
大学四年,我几乎读遍了我想读的书籍,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书的世界里,我品味人生,境界变得开阔起来!像那个时代每个爱好文学的青年一样,我也做起了作家梦。于是,开始写诗歌,写散文,写小说。尽管没有发表,却锤炼了我的文字和思想。
课堂 学生 蓝色的梦
1982年1月,瘦西湖冰封雪冻。此时,我正经历着毕业分配的抉择考验。年轻人的倔强和青春的激情,让我主动选择了乡村,来到了东濒黄海、地处偏僻的一所农村中学。因为我要实现一个梦想: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为农村孩子撑开一片澄明的蓝天!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走上讲台的第一天,面对着五十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所想的就是做一个让学生感到有水平的老师。为此,我惜时如金,全身心地备课、上课。每备一课,我都把课文倒背如流,搜集的相关材料也烂熟于心。记得我教《荷塘月色》,我向学生介绍了很多写荷花、荷叶的古诗,诸如“春荷舒欲倚,荚蓉生即红”、“荷叶荷花相间斗,红娇绿嫩新妆就”等等,又向他们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学生一听,佩服得不得了。在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我也尽量玩点新鲜,令学生耳目一新。很快,语文课成为了学生的至爱。记得一次我到省城参加为期一周的会议,刚回到教室楼下,就听楼上一片欢呼:“郭老师回来了,郭老师回来了!”当时,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教师做到如此境界,夫复何求!
我知道,要保持自己的魅力,仅靠一点“卖弄”是不够的,更应提升自身的人格力量。我真心地爱着我的学生,在我的眼里,他们都是有思想的朋友,我与他们之间始终处于一种零距离状态。我与学生谈话,用得最多的句子是“我建议”、“谁来出个主意”、“这是你的隐私”。学生把我视为他们的大哥,没钱了向我借,夜自修后肚子饿了,到我寝室我东西吃,这是我最引以为自豪的。正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快乐。
教改 生命 惬意的梦
拼搏的几年,汗水没有白流。1985年,我送的第一届毕业班初战告捷。此后不久,我又相继向全县中学语文老师执教了公开课《灯》、《群英会蒋干中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课后,我的恩师、特级教师陈有明向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要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为了能看到全国几十家语文报刊,我将工资的20%给了新华书店和邮局。时至今日,我有幸得到通州市首届“十大藏书家”的称号。读书,丰厚了我的底蕴,拓展了我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更使我在解“教学之牛”时,能达到“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焉”的境界。
理论的逐步充实,实践中出现的“高原”瓶颈,促使我经常反思。我开始走上了“探索——反思——写作”的教改之路。教完第一轮高中语文后,我发现“猎奇求新”的教法,虽然深受学生欢迎,但学生语文素质并没有出现强劲优势。何敲?尽管课上我讲得神采飞扬,学生也特爱听我的课,但在师生关系上却有本末倒置现象,正因为学生不主动参与学习,才导致了效率的低下。我意识到: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在广泛汲取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一主四步”课堂结构模式,即以训练为主线,将新授课的教学分成预习检测、总体把握、选点解剖、知识迁移四个阶段。经过实践与完善,这一教学方法得到了普遍认可。1988年12月,我参加南通市语文优秀课比赛,以这一教学方法执教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绿叶》,得到了专家与同行的高度赞誉,论文《训练为主线,求实为目的——“一主四步”课堂结构的构思与实践》在全国教改新秀教学论文竞赛中获奖,而我所任教的班级语文整体成绩也有了大幅提高。
探索,创新,我不断进行自我否定:“一主四步”教学法,老师的导演色彩太浓,程式化倾向明显。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让课堂成为师生重要的生命经历,成了我思考最多、也最痛苦的问题。于是,根据教学积累,结合教育理论的学习,我又开始了新的研究,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1997年,创立了“三自一导语文课堂教学法”,即学生自主地制订学习目标,自主地投入学习活动,自主地实现知能提升,老师在关键处相机引导。这一方法,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向往: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主动、积极、自觉的主人地位,学什么、怎样学、学习效果的控制,都由他们自主把握,老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欲望,拓宽了思考空间,实现了生命快乐的体验,教与学都进入了愉悦的境界。“三自一导”教学法的实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实验班学生中考成绩多年在通州市遥居第一。在江苏省深化教学改革研讨会、全国教改成果交流会上,我都作了专题介绍,不少报刊相继报道了这一研宄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全身心的教改实践研究,善于反思的品质习惯,使我有了许多感受,于是我就开始不断地写。1989年,我的处女作发表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等30多家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撰写和主编的十几本书相继出版。
“君既爱之须纵情”。教改之路虽然艰辛、痛苦,但在痛苦的求索中,我感受到了生命价值的提升,有一种凤凰涅槃的惬意。
教育 教师 真切的梦
我有多次跳槽的机会,但都主动放弃了。因为我知道,教育是我的蓝天,只有在这片天空下,我的生命才能够肆意飞扬。
1991年暑假后,我先后被调到两所中学担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9年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最值得我自豪的,是我在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仍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我以教师的情怀追寻着教学的最高境界,感受着师生交融的快乐:以教师的角色与同事们交流着思想、传递着思想、生成着思想、提升着思想。可以这样说,我的“三自一导”教学法和许多研究成果就是在此期间完成的。
2000年暑期,我被调到教育局分管教学工作。新的角色使我的教师梦有了更大的空间,正如李镇西博士所言,它可以让我“以思想者的眼光审视教育,以教育者的情怀感悟世界”。于是,我赋予了教师梦以新的内涵:我要立足更广的背景、更宽的层面去倾诉自己对教育的热爱、热情,实现我的教育之梦。
走上教育局领导岗位上的我,还是钟情于学校的课堂。我与教师们聊天,与学生们座谈,与校长们交流,与家长们沟通……真诚的交流,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也使我对教育教学现状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对教师们的情感、需求有了更深切的体悟。在此基础上,我常常思考教育的优化和提升。最近,在调研课改情况后,我一气呵成,撰写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看待学生》、《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看待课堂》等一组文章,以求在与同行的切磋中,共同探讨新时期教育思想转变与教学行为变革的有效途径。
从事教育工作21年,无论在什么岗位,我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做一个优秀的教师上,舞台的变化改变不了自己的所爱,环境的变迁改变不了自己的追求——教师、教育,我永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