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反倾销陷阱: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模式

2004-03-16 12:15余东晖
中国经济 2004年3期
关键词:彩电海尔国际化

余东晖

缺乏核心技术的中国家电企业热衷于在世界消费电子舞台上与松下、索尼、三星等国际巨头同台表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国内家电市场竞争白热化,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今天,中国家电企业急于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愿望,但在反倾销此起彼伏的今天,国际化没有坦途可走。

中国主要彩电企业最近悉数出现在全球最大的拉斯维加斯2004年国际消费电子大展上,海尔、TCL、长虹、康佳、上广电等知名品牌更是在黄金地段下功夫布展,令不少美国人刮目相看。

本刊特派记者在本届国际消费电子大展上采访了海尔、TCL、上广电三家家电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展示了三条不同的国际化道路。三条路各具特色,但究竟最终谁能闯出一片天空,现在尚未可知。

海尔:做美国本土的品牌

海尔在中国国内大名鼎鼎,但在国际市场还是新军。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海尔就提出“国内生产销售三分之一、出口三分之一、海外生产三分之一”的三个“三分之一”的国际化目标,现已在美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家设立了18个工厂。目前大众化的品种均已实现海外生产,其中电冰箱已经实现了“三分之一”的目标。

1999年海尔刚决定在美国南卡罗莱纳设立电冰箱厂的时候,包括海尔内部员工在内的业界人士有很多不同意见,主要理由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是家电企业最大的优势,到劳动力成本高过中国20倍的美国去设厂,岂不是舍本逐末?海尔CEO张瑞敏却反其道行之,认为中国企业缺的是技术、资金、品牌,要补就要到最发达的国家去补,目标是创国际品牌。

走这条路确实有很大的风险,毕竟中国的企业实力有限,而美国市场是国际巨头的天下。如果不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闯出生路,不仅血本无归,而且对企业走国际化之路的信心打击很大。

4年过去了,海尔的这条路走得很艰辛。海尔集团副总裁喻子达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在国内,海尔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但到了美国这些东西就没法照搬。国内企业员工没做好,就得面向大家做自我检讨,但在美国,如果你要员工上台做自我检讨,会被视作“侵犯人权”。美国的工厂在招工时特别困难,有些人你不想要,你还不能直接拒绝,否则人家可能以歧视为由将你告上法庭。

刚在美国设厂时,这种文化上的冲突和撞击表现的尤为明显。后来海尔意识到,要想让美国人认同海尔,必须加快企业的本土化进程。海尔高薪从当地电器经销商那里“挖来”了一名犹太人,担任美国海尔的总经理。此人非常能干,为海尔电冰箱在美国打开销路立下汗马功劳。目前海尔在纽约贸易公司的100多人和在南卡罗莱纳工厂的230多人,全是美国本地员工,中国本部没有在此派一兵一卒,可以说其本土化步伐迈得比一些在华跨国公司还要大。

在南卡罗莱纳工厂,美国本土的管理人员上任后,利用当地的习俗,在表现好的员工身后挂毛绒熊,在表现差的员工身后挂毛绒猪。所谓民间习俗,大家心知肚明,知道代表什么意思,起到了激励和警示的作用,但又不会让人抓到把柄。

美国海尔经过前两年的亏损,到第三年已经开始赢利。目前海尔电冰箱在美国市场的份额,150立升以下的占到50%,250升以下的占35%,海尔酒柜占60%。海尔产品在沃尔玛、BESTBUY等超市和电器行中都能见到,成为真正在美国打响的中国品牌。或者用美国海尔员工的话说,海尔就是一个美国本土的品牌。

当然,与松下、索尼、惠而浦、三星等国际品牌相比,海尔创国际名牌的路刚刚起步。在美国,除了电冰箱、冰柜和酒柜,还少见海尔其他种类的家电。喻子达说,美国工厂还有空地,海尔的原则是成功一个,拿来一个,不排除其他种类家电在美国生产的可能性。

谈到与国际巨头的关系,喻子达用了“竞合”两字,也就是既竞争又合作。他说,海尔要“以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整合实用的资源和技术,开发满足用户的产品。而这些技术和资源,可以通过与其他国际巨头的合作得到,未必都要自己开发,当然海尔也在加紧开发自己独有的东西。他透露,去年海尔的研发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3.6%左右,在洛杉矶、巴黎、里昂、阿姆斯特丹、旧金山硅谷设有设计中心。

根据国际权威的《家电》杂志统计,2003年在全球家电企业排行中,海尔白色家电的销售数量占第二位、销售金额居第四。世界前五名的其它品牌都是百年老店。2003年海尔的销售收入突破800亿元人民币,世界500强最后一名为103亿美元。可以说,海尔距离世界500强仅差一步之遥了。

不过,喻子达坦承,现在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当年韩国企业国际化时相比,要严峻得多,苛刻得多。“任何企业如果做不进它所在行业的世界前三名,随时都有可能垮台。”喻子达说。

TCL:与国际巨头联姻

TCL的名字在岁末年初名扬世界,它与法国著名的家电品牌汤姆逊“联姻”,构造世界最大彩电生产商的动作,引来美联社、法新社、《华尔街日报》的关注。一个是中国的家电生产大王,一个是世界的家电著名品牌,两强携手,世界家电业巨头们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将于2004年中完成组建。双方的彩电业务合并重组,TCL将成为合资公司的主要股东,占67%的股权,汤姆逊持有33%股权。

合资公司总投资5.57亿美元,将以年总销量1800万台的规模成为全球彩电行业的领头羊,约占全球彩电市场份额的10%。据悉,合资公司采取多品牌策略进入不同市场,在亚洲及新兴市场以推广TCL品牌为主,在欧洲市场以推广THOMSON品牌为主,在北美市场以推广RCA品牌为主。

携手汤姆逊是TCL彩电业全球布局的大手笔。在此之前,TCL2002年先后收购了德国电视机的二线品牌施耐德(SCHNEIDER)和美国音像设备的二线品牌Go Video。TCL多媒体电子研发中心的经理辛奇功告诉本刊记者,TCL收购西方发达国家电器的二线品牌,是其走国际化道路稳扎稳打的标志。TCL有产品开发和生产成本低的优势,而外方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的优势。目前TCL会继续推销原来的外方品牌,比如在此次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TCL打出的旗号是:“Go Video,Powered by TCL”(TCL为Go Video助力)。

与汤姆逊联姻后,在欧美市场,TCL还只能是OEM的角色。正因如此,一些业内人士对TCL的国际化之路不屑一顾,他们说:“TCL的海外代理都被汤姆逊代理了,TCL自身品牌在海外还有出头之日吗?”

不过, TCL走的道路在国内家电企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生产能力强但品牌实力弱,这是现实。企业要的是利润,是发展,只有现在活好了,才能图谋将来在国际市场成名。这条国际化道路不失为当前中国家电企业的现实选择,但要把这条路走通走好,并不容易。在这方面,世界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商格兰仕堪称中国家电企业的典范。

TCL近年依靠OEM,彩电出口连年迅猛增长,从1998年的23万台一路涨到2002年的130万台,2003年更猛增到383万台。在给人打工的同时,TCL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品牌,目前在东南亚已具备比较稳定的市场,TCL彩电在越南、菲律宾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15%和6.87%,分居当地市场排名的第三和第六位。

据了解,除东南亚、欧洲外,俄罗斯、中东、南非等地也是TCL集团重要的出口区域。有报道称,TCL集团下一个合作对象有可能是日本的松下,合作方式类似于与汤姆逊的合作方式。对这一传言,李东生表示:“目前,我们已和多家在谈合作,只是资金还没有落实,具体收购对象现在还不便公布。世界四个彩电消费区域——欧洲、美洲、中国和日本,TCL已在前三个地区有很好的市场,下一步就要主攻日本市场了。”

中国彩电在欧盟和美国相继遭遇反倾销的今天,TCL人士惊呼:如果没有在海外设厂,或与海外厂商合作“曲线救国”,中国彩电企业将不得不退出欧美市场。那么在收购了德国和美国的二线品牌,又与法国巨头联姻之后,TCL是否日子就好过了呢?TCL提出2004年彩电出口达到500万台的目标,显示他们似乎对自己还蛮有信心。

上广电:海外找个好代理

与南京熊猫电子一样,几年前曾陷入困境的上海广电集团(上广电),靠着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资产重组,在上海证交所免于被摘牌的命运,因此国内彩电业人士对他们一直有点看法,称他们是在市场竞争中“该死而不死”的典型例子。

经过“手术”和“输血”保住性命的上广电,近年来努力重建“造血”机能,初见成效,主要是在产品上抢占高端彩电市场,在销售上依靠代理商开拓国际渠道。

在中国电视机行业中,上广电最先将液晶技术应用于彩电显示器产品。2001年推出了中国第一台15英寸液晶彩电(LCD),2002年8月又率先推出了30英寸LCD,而今40英寸超大屏幕LCD又应运而生。上广电与NEC合资10亿美元,兴建目前世界最大的第五代TFT-LCD液晶屏的生产基地。

此外,由上广电两年前率先推出的等离子彩电,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产品;高清光学背投彩电(DLP)也是其全新产品,这种将DLP技术融入民用背投彩电的产品,世界上仅有数家企业能够生产。

在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大展上,上广电的这些产品颇为引人注目,连其中国国内的竞争对手都派人到上广电的展台“偷偷”考察。上广电驻美国销售公司的负责人自豪地称,他们是中国内地进入美国市场的企业中第一家做LCD的,而LCD在美国的市场达2000亿美元之巨,又不在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之列,市场前景很好。

上广电在中国彩电企业中较早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美国、法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地都建立了销售公司;在南非建立的独资企业,每年销售额平均增长40%,彩电在当地市场的份额达40%左右;巴基斯坦的合资企业生产的SVA彩电在中东地区成为知名品牌。

与中国一些企业在国外设办事处“三两个人、七八条枪”或干脆开“夫妻店”相比,上广电在国外的销售公司显然要正规得多。比如他们200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立的销售公司目前有50多人,团队主要骨干是从美国一些大零售商“跳槽”而来,2003年销售额就达到4000万美元,并打入美国最大的电器行BEST BUY。

上广电美国销售公司其实并非上广电的子公司,而是上广电在海外的专业代理公司。两者之间是合作关系,美国销售公司只代理SVA产品。这家销售公司的负责人是一位美籍华裔,当年曾是日本施乐在美国的销售代表,其他销售人员多是美国人。

这位负责人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步很容易,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营销理念不同,管理方式不同,要走第二步、第三步就不那么容易,要真正把海外事业做好做大就更困难。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的一些做法,与海外的市场环境格格不入,由此带来的冲突阻碍了其国际化的步伐。这位负责人称,尽管上广电也是个国有企业,但美国销售公司作为合作方,有很大的自主权,双方虽然也需要磨合,但到目前为止合作还是相当成功的。

除了这种专业代理公司,上广电正在与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洽谈合作事宜。上广电希望通过三井物产拥有的850家分公司和遍布世界的销售网络,更为便利地走向世界;利用三井物产遍布全球的触点,获取来自世界不同市场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借鉴三井物产先进的国际化管理体制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使管理水平登上更高的台阶。

据了解,上海广电集团已制定了一个实施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确定从2003年到2005年三年时间内,将销售额从目前的近400亿元提高到约1000亿元人民币,让SVA产品真正成为世界知名、国内著名的品牌产品,并把上广电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反倾销难阻中国企业国际化决心

尽管中国彩电业相继在欧盟和美国遭遇反倾销,但本刊记者在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了解到,中国家电知名企业似乎都没有因此改变走国际化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记者注意到,中国主要彩电企业多不是第一次参展,但却是第一次力图与国际潮流同步。他们摒弃了头一两年参展时,摆出大路货,希望能在展会上多卖几台彩电的思路,代之展示推销与国际潮流基本同步的新产品和新技术。LCD、液晶、等离子、背投彩电大行其道;新款式、新品种,配合鲜艳的广告片,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最后美国终裁中国彩电倾销成立,并被课以28%-46%不等的反倾销税,中国将不得不被迫退出美国20英寸以上普通彩电的市场,但上述高端产品则不在此列,中国企业仍可有所作为。

除了调整产品结构外,各企业也在经营策略上有所调整。有的在海外生产,有的与外国经销商合作,有的与国际知名品牌联手,试图绕过贸易壁垒。上述三家企业代表了不同的做法。

数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遭遇反倾销不会改变他们走国际化道路的战略,但在具体战术上会有所调整,在国内彩电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要生存发展,除了国际化,别无他途。

猜你喜欢
彩电海尔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微型彩电
新版《海尔兄弟》第一季有望暑假上线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你瞧人海尔
海尔自曝频上热门背后的运营秘密
春节期间彩电销量下降2.1%
遥控彩电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16)——无光栅,有正常伴音的故障检修(四)
“问题彩电”:的内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