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2003-05-30 14:13
中国新闻周刊 2003年17期
关键词:民工公共卫生危机

保卫农村

中国抗炎是否成功,农村的疫情能否受控将是其中关键。国务院5月6日召开的全国农村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是这场抗炎大战的另一个里程碑,《人民日报》引述温家宝的话说,“乡村的基础医疗设施脆弱,技术能力不足,疫情监督系统不完善”,虽然现在乡村地区并无爆发大规模感染,但仍不能掉以轻心。“忽略农村的防疫是不能容忍的”,温家宝在与省级官员的全国性视讯会议中也强调,中国在乡村地区的防疫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据报道,自5月1日至4日,返回河南省的民工达29万人,其中75%是来自感染区;而数周来累计超过80万的民工涌回河南,同时,约有100万民工返回安徽。

SARS已在中国部分农村造成恐慌。5月初,一些缺医少药的农村地区出现了种种荒唐现象,江苏、湖北、湖南部分地区的农村居民在谣言的驱使下纷纷喝绿豆汤、放鞭炮、烧香敬神,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开疫情之灾。

BBC在5月7日的报道中说,中国农村医疗保健体系相当脆弱,难以承受剧烈冲击。最关键的还是数以百万计的外地民工,他们不理会政府发出的留在原地、不要离开北京的呼吁。这些人现在开始返回贫穷的家乡,SARS扩散的危险是明显的。中国政府已经做了庞大的宣传,告诉人们在染病时要求医,希望这种宣传能有效阻止SARS扩散。

《财经》杂志刊发题为《SARS西侵》的调查报道。报道指出,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一直存在比较深层次的危机。进行国际比较可发现,在公共卫生支出方面,中国在世界上属于最低一档。《财经》认为,一个完整的公共卫生系统,应该在城市和农村双管齐下,否则留下农村这个大缺口,任何先进的城市疫病防线也会顷刻崩溃。

也有乐观的观点。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8日发表署名郑方生的文章指出,中国农村的卫生条件和医药设备虽比城里差,却胜在人口密度低,而且任何一家有人从城里回来,左邻右舍立即知道,自动隔离。实际上,农村抗疫力可能没一般人想象中那么脆弱。

报纸

■ 华盛顿邮报/5月6日/危机中的熟面孔

中外人士都说任命吴仪领导防治SARS,替换卫生部长张文康是明智之举。吴仪是适合处理SARS危机的独特人才,因为她面对的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和公关灾难。美国前贸易代表、曾同吴仪面对面谈判几百个小时的巴尔舍夫斯基说,“如果要找一个能帮助中国恢复国际信任的部长,她(吴仪)是最为合适的人。”

■ 工商时报(台湾)/5月8日/抗疫将使中国更为成熟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在最新一份报告中指出,SARS对中国初步造成的冲击,无论在经济上的影响或形象上的损害,都相当严重。但他对中国处理事件的反应感到乐观,认为虽然SARS带来严重冲击,但疫症过后,饱受危机磨练的中国将会变得成熟,这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都有重大的策略性意义。罗奇认为,中国在处理SARS问题上,反映出中国的体制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同时可能促使中国未来在处理经济和金融数字上,将更具有透明度。中国可从这场疫情中汲取经验,崛起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国家。

期刊·网络

■ 新闻周刊(美国)/5月12日/大难将至

狡猾的SARS病毒正在给发达国家带来大麻烦,然而,医生们真正的担心却是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在劫难逃。印度和非洲都处在这一危机的边缘,大部分印度人没有医疗保险,而在非洲,已有30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该地区大部分国家的财政早已无能为力,对他们来说,SARS就像一场逐渐逼近的恶梦。

■ BBC中文网/5月8日/中国试图减少疫情造成损失

中国政府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减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带来的经济损失,政府还要求保证粮食的收获。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应对疫症影响,并为减少经济损失做好措施。这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草案)》,并认为,当前的防治疫症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显露。”有关方面必须坚持防疫,也必须确保经济建设中心不会动摇,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辑/王胡

猜你喜欢
民工公共卫生危机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停电“危机”
谁更老实?
“危机”中的自信
浅析“新闻民工”现象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