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华
课堂上,一只小手举起来,又悄悄地放了下去。片刻,那只小手又试探着伸出。是她,刘梦雪,一个性格内向、成绩欠佳的学生。这只害羞的小鸟终于要开口歌唱了,我的心里不由得一阵喜悦。
我喜欢把所带的班级比做一小片森林,而班里52个学生就像一只只美丽的小鸟,有百灵、有黄鹂、有云雀……让52只小鸟在这片森林里自由生活、尽情歌唱,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一幕。
可是,接手这个班以后,我发现班里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十分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在一些老师眼中,这是个很好带的班级。但我总觉得,学生太“乖”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天真、活泼、好奇才是少年人的天性。所谓“听话”,恰恰是缺乏个性、创造性和自信心的表现。
一开始,在课堂上敢于主动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都默不作声,仿佛置身于一片没有鸟儿歌唱的森林,让我觉得说不出的压抑和难受。
这能怪学生吗?或许太多的批评、训斥乃至嘲讽,早己使他们丢掉了个性和自信。怎样帮他们找回“自我”呢?我努力要改变这一切。于是,在课堂上,我更多地给予学生微笑和赞许的目光,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敢于辩论和坚持。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用能够激发学生信心的小红旗、红五星,取代了他们最不想看到的“红杠子”和低分数;学生做错的地方,我会画上一个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的大问号。在班队课上,我让学生独立策划和组织,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
学生们慢慢地变了,变得大胆而开朗,和我越来越亲近,甚至连刘梦雪这只最不起眼的小鸟也开始变了,这怎能不让我高兴呢?
提起刘梦雪,以前的班主任一个劲儿地摇头。上学以来,她的功课一直是班里最差的。一篇课文单独给她辅导好几遍,她讀起来仍然磕磕巴巴。老师们从不让她回答问题,因为她总是连问题都听不懂。这个自卑而内向的小姑娘,也从来不跟老师和同学交往。
我没有放弃,而是给她更多的关爱。在课堂上,我特意让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哪怕她只说一个字,我都会为她鼓掌。平时,我努力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同学们开始喜欢她,主动和她交朋友。她的脸上也开始有了欢笑。
最后一只小鸟开口歌唱了。如今的这个班级,真的变成了一片有声有色的森林,52只小鸟在这里快乐地成长。身为“护林员”的我也更加坚定了一种信念:美妙的教育旋律,需要用真心、爱心和耐心去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