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群体应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

2003-04-30 04:00张兴朝
人民教育 2003年24期
关键词:学习型读书学校

张兴朝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中小学敦学的深刻变革,使以培养小学师资为己任的师范学校面临新的课题,如不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必将失去对基础教育的服务和指导能力。教师专业化趋势,也对师范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中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和提高素质,是十分必要和章有成效的。

一、倡导读书,与大师对话。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这种领导如何实现?组织教师读书是很好的办法。引导教师系统地阅读优秀的教育文献,关注并研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教育的判断力、鉴赏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现实中,读书不多、无暇读书是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理由固然很多,但不读书会影响教师的理论素养,影响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影响对学生读书的关注及与学生的沟通,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教师必须要多读书,读名著犹如与大师对话,能洞悉教育的真谛;阅读高水平的著作,如同向高明的人请教。读书贵在坚持,切忌急功近利,能在浮躁的生活中静下心来读些书,也是一种修养。

我校一直把倡导教师读书,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承担省级科研课题“教师群体学习型组织建设”后,进一步制定读书行动计划。我们给全校教师发放购书卡,定期推荐新书目录,要求每学期读一本指定的教育专著,撰写一定数量的讀书笔记,定期开展读书周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学校组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论著,在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教育的优良传统与崭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感染并冲击着教师们的心灵。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养,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在读书中理解,在行动中体验。

二、团队合作,发挥共生效应。

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条件。相互合作能大幅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创造力,不单纯是参与者个人智力的简单叠加,而是群体间的思想碰撞。这种碰撞带来个体原有认识上的超越,产生质的变化。

在学习型组织中,关键是要建立教师间的交流与共享。我们重视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建立起平等的对话模式,提供对话机会。既可以系统阐述,也可以直抒胸臆。如蹙进新课程”研讨发言,场面热烈,激情四射。有人喝彩,有人质疑。讨论会上,学校领导不再唱独角戏,大家不为意见相左而顾虑,却为消除“自我封闭而感到欣然。

案例研究能激活教师的兴奋中枢,或主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赞成从严治校、以儆效尤。问题的处理更趋于合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趋于默契。我们鼓励教师对教育过程不断反思,撰写教育案例。对具有探索性、指导性的好案例结集成册并出版。

课题研究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形式,志同道合者选准课题后,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研究实验,分工协作、整体运作,探索并解决问题。理论觅长者,为实验的理论支撑寻求依据;勤于实践者,通过教育行动进行求证,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实现多元智力的有效整合。

三、多元开放,改善心智模式。

学习型组织的活力除表现在内部成员的交流互动、团队合作上,还应表现在多方位的对外开放上。它应该善于获取和吸收有益的信息和知识,加工整合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资源。同时也能够发挥信息输出的功能,进而形成一个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我们不断增强开放意识,努力开辟对外交流的窗口。

学校定期举办“教育论坛”,邀请专家讲学。著名高校的教授相继设坛演讲,展现不同风格,演绎不同理论。多视角、大容量的论坛,传递鲜活信息,追踪教育热点,探寻教育规律,开启心智,修正偏见,激活灵感,放飞想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走出去,视野更开阔。学校分期分批选送教师外出学习,攻读学位,专项研修,国内访学,国外留学。一批批教师学成归来,带回来的不只是证书文凭,更带回了崭新的教育理念。

我们组织教师走访省内外优秀学校,以一流学校为参照系定位,校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们尝试与兄弟学校师生互访教学,教师易地而教,学生易地而学。大家以一种新奇和欣赏的目光审视对方,见贤思齐,取长补短。网络建设更为学习的开放性提供了便捷条件,校园网、互联网已成为教师须鬼不离的学习伴侣。

如果说教育对于教师是一种客观要求和责任,那么学习对于教师则是一种主观需要和本能。教师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有一种内在的渴求,才会成为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而只有学习型的教师群体,才能使学校显现出勃勃生机并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学习型读书学校
基于核心知识的项目式学习型小学英语社团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学校推介
我们一起读书吧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读书为了什么
我国学习型组织文献研究综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