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第三代重卡

2003-04-29 00:44
现代企业 2003年10期
关键词:重型车重型汽车

定 华

九月中旬,秋高气爽,正是收获的季节,一场秋雨给古城带来了格外的清新。一个重大喜讯 在古城西安东郊传出,陕汽集团与湘火炬合资合作成立的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的新品重型 车德龙F2000批量下线。它是用民营资本壮大企业实力,借国际技术开发的堪称中国第三代 换代重卡。9月19日陕汽集团与湘火炬资产重组一周年之际,行业专家、知名学者和用户代 表齐聚一堂,共谋陕汽发展大计。记者应邀来到了陕汽集团并进行了追踪采访。

陕西汽车集团公司是一个有着35年辉煌历史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是经国家选型对比实验后 保留的唯一指定装备我军的重型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近几年来,公司实施资本运营战略, 兼并宝鸡华山工程车辆厂,与湘火炬、陕西东隆公司等优势民营企业合资合作,建立了规范 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拥有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 参股、控股公司;现有职工80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管 理人员1200余名;公司具有完整的产品开发、生产制造、检测调试和市场营销体系,于1999 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陕汽集团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先后引进奥地利斯太尔重型车 及德 国MAN公司大客车(底盘)设计制造技术,产品覆盖重型军用越野车、重型卡车、中型卡车、 大客车(底盘)等四大类十六个系列二百多个品种,并出口到欧、亚、非、大洋洲等十几个国 家和地区,被评为出口质量信誉良好产品。重型军用越野车先后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建国35周 年及5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以庞大阵容壮我军威,为国争光,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多次 嘉奖。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陕汽集团坚持"双优为本、改革创新、谋求更大发展、迎接 新的挑战"的指导方针,发扬"敬业、笃学、诚信、创新"的企业精神,以用户满意为宗旨 ,深入开展"双优工程"。经过几年拼搏,企业已是日新月异,日渐变为中国重型汽车行业 的"小巨人"。

岁月抹不去历史的辉煌

记者把采访的笔触上溯到上世纪60年代。

1968年在秦岭北麓的五丈原脚下,来自祖国各地的陕汽第一代创业者们开始了艰难而光 荣的壮举,他们用辛勤的双手建成我国第一座专门生产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的基地,自主开发 出以延安牌SX250型越野车为代表的我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改写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 越野车的历史,填补了国家空白,解决了我军"有炮无车"的问题。

1975年6月,威武雄壮的延安SX250越野车载着陕汽人的骄傲无比自豪地开进中南海,接受国 家领导人的检阅。国产重型越野车在中南海接受视察,还是开天辟地第一回。李先念同志和 谷牧副总理非常满意,他们兴致勃勃地对陕汽代表说:"感谢你们为生产汽车所做的努力。 "

1978年,陕汽SX250越野车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4年延安牌SX250军车参加了庆祝建国35周年阅兵式,受到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嘉奖。无 线电波把这威武雄壮的场面传送到全世界,显示了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威力。

1986年夏,边防前线炮火连天,又闹起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公路被冲毁,军需给养送不 上去,前线将士已粮炊告急。进口车在泥泞的道路上经常陷入深坑不能自拔。延安SX250不 负众望,跋山涉水,越过重重障碍,顺利到达前沿阵地,被战士们称为"英雄战车"。

经过30多年的努力,陕汽人把SX250越野车发展到几十个品种,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从1 993年起,又开始批量生产SX2190大吨位新一代军车。陕汽生产的两代重型越野车成为我军 装备的唯一重型越野车。1987年被评为国家一等品;1988年被评为部优产品;1993年再次名 列国家一等品排行榜首;1995年被陕西省评为首批名牌产品,还批量出口到十几个国家;19 98年SX2150型越野汽车开发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

1999年陕汽SX2150、SX2190型军车以四个方阵参加建国50周年阅兵式,陕汽人更是自豪无比 。

多年来,延安SX250系列及后续开发的新车,凝结着陕汽人的智慧和心血, 带着祖国的重托,人民的厚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而今更是勇往 直前,谱写着新的篇章。

不负重托 困境中崛起

丹心一片图报国。陕汽人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1984年加入中国重汽公司,开始第二次创业 。在全面改造老基地的同时,在市场经济中心城市--西安,建设起新的重汽基地。并通过 从欧洲的奥地利和德国引进先进重型汽车和大客车底盘技术,实现了产品更新换代。但是在 原重汽公司僵化的体制限制下,陕汽陷入严重亏损境地。

1990年7月15日,"陕汽总厂亏损7000万元,已资不抵债,越过了破产警戒线"的一份触 目惊心的内参摆放在中央领导的案头。7月16日,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内参上批示:"陕汽亏 损严峻。请中汽总公司和重型公司及地方切实研究。"18日,机械部领导指示:"陕汽问题 急需深入研究,采取对策,拖下去恐不可收拾。"

1990年秋,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决定,任命陕汽总厂原常务副厂长、总经济师张玉浦为厂 长。

张玉浦,1943年出生在河北南皮县,中共党员。22岁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 ,在北京汽车厂工作。1968年到陕汽厂筹备处工作,是该厂创建者之一。他从一名普通兵到 基层干部,从中层干部到总经济师、到厂长,对陕汽的每道工序、每台设备、每个产品都了 如 指掌。他有人品,有思想,敢说敢干。他知道身上担子的份量。经过深思熟虑分析原因后, 张厂长毅然立下了三年翻身的军令状:"第一年,陕汽要首次突破千辆大关,大幅度扭转亏 损;第二年要保本微利;第三年实现产量过2000辆,利润超过500万。"

说干就干。张厂长从科学入手,果断调整产品结构,上品种,上规模。仅1991年和1992年两 年就研制出了㈱Z6120F、㏒X3190型、㏒X3260型、㏒X4260型、㏒X6122型 等多种新车型,初步实 现了陕汽产品结构上的新格局。从制度入手,以铁的纪律治企。张厂长对指标执行不严格情 况作出了厂长引咎自罚的决定,并下发了《关于干部失职的处分规定》。职工们反响强烈, 都激动地说,陕汽振兴有盼头了!1991年,陕汽厂克服重重困难,首次实现"双过半",年 产量也首次超过设计目标。

紧接着,张玉浦和厂领导班子下定决心,大刀阔斧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对一线生产单位实行 工资含量包干的政策;对一线工人实行计件工资,上不封顶,下不包底;对干部实行风险抵 押承包。 并对25名无人敢管的长期旷工者除名。三项制度的改革极大调动 了职工的积极性。1992年,厂工时利用率提高13%,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7%。

狠抓质量,这又是张厂长一大治厂举措。为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厂里质量管理委员会编写了 《质量手册》,人手一册,使出现质量问题奖罚有依。为以优质产品占领和拓宽市场,陕汽 人还把用户请来开产品技术改进会,组织技术人员按用户的要求对大客车底盘做了19项重大 改进。同时加快西安新区建设步伐,为陕汽厂从山沟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再建百年大业。

春去秋来,三载辛劳,三载收获。张玉浦厂长和陕汽人饱尝了创业者的艰辛和丰收的欣慰和 喜悦:从1991年至1993年陕汽共生产汽车5901辆,几乎等于建厂以来前14年总产量;完成 工业总产值近10亿元;销售汽车5785辆,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利润总额由巨额亏损变 为盈利744万元。汽车产量翻了近两番,销售收入翻了 一番多,产值增长了四倍,职工人均收入三年中翻了一番还多。

张玉浦不负重托,实现了自己军令状上的誓言,他为陕汽,为祖国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1994年,刚刚柳暗花明的陕汽厂又遇难关。

这一年,国家信贷适度从紧,汽车行业市场疲软,受大气候影响,陕汽厂出现资金、市场 两方面的严峻困难,到1995年亏损达2900万元。张厂长及领导班子没有退缩,他们认真分析 形势后认为:不能一味寻找外部因素,应该眼睛向内,挖潜增效。

"再打一场扭亏攻坚战,一年内刹住下滑现象。"张厂长又一次召开了扭亏动员大会。

打铁先得自身硬。他们决定自加压力,在全厂实行风险抵押金责任制。厂长风险抵押金6000 元,副厂长风险抵押金5500元。中层干部风险抵押金按效益承包规定上交。两级班子自我加 压,勇于承担责任的决心,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大家团结一条心,上下拧成一股勇闯 难关的合力。

如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张玉浦厂长没有怨天忧人,他提出不等不靠、眼眼向内、精细管理 、挖潜降耗的方针。在市场开拓方面,张厂长首先狠抓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全厂干部分工 负责,深入生产单位及各有关经营处室,帮助基层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大质量考 核力度,对出现的批量性质量问题通报13次,对7个分厂处室的质量责任者进行了处罚。严 格的管理必定有优质的产品;SX2190经国家汽车产品监督检验所抽查,达到了一等品,被评 为陕西省名牌产品,SX2150系列整车、斯太尔系列整车装调及外观质量综合评定分达到或超 过公司要求。

陕汽人经过搏击,一举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1999年底,中国重汽公司酝酿解散,留给陕汽的将是沉重的债务负担。针对企业当时的形势 ,2000年初张玉浦厂长提出了"内转机制、外树形象、抓住机遇、发展陕汽"的工作方针, 2000年当年企业各项经营指标大幅度增长,企业内部各项运行机制有了明显的好转,2001年 产销已接近设计纲领5100辆,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从1999年后,陕汽厂相继转变了企业 营销机制、用人机制、技术管理机制等,陕汽在决策、管理、战略谋划等方面逐渐成熟,开 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勇于创新打造换代重卡

面对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挑战,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采取各种方式,以高技术性能 和质量优势抢占中国市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也纷纷转向重型汽车的竞争。而陕汽厂历史包 袱沉重,亏欠很多。甚至1999年原重汽解体时,陕汽仍然没有自己的销售体系,没有自己 的 技术中心,就连设备的投资也分得最少。市场开拓力不强,市场占有的份额十分有限,企业 还处于相对弱势状态。张玉浦厂长带领全厂人员审时度势提出了"重科学、转机制、 创双优、保双效"的应对方针,迅速在全厂实施"双优"工程,并推出了对用户实行"贴心 "服务品牌和十项服务承诺。张厂长从而成为商用车领域提出"双优"工程的第一人。

陕汽的"双优"工程贯穿产品设计、采购、制造、销售、服务以及合同的评审执行等生产的 全部过程的顺利实施,公司成立了"双优"工程领导小组,设立了"双优"工程办公室(兼 "双优"工程检查小组)和"双优"工程奖励基金,并制订出严格的评价和专项考核原则 。在 公司内开展用户满意评定制度,由使用零部件的单位每月对提供产品单位所提供产品从质量 和服务两方面打分,把打分结果逐日统计并纪录在案,同时纳入双考核。实施"双优"工程 使陕汽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迅速提升。一项由陕西省消费者协会举办2000年度汽车诚信状况 问卷 调查活动中,陕汽牌斯太尔获得消费者的好评,荣获陕西省消费者协会颁发的"质量、信誉 、售后服务先进单位"等称号。

为使企业做强做大,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保障,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才能形成规模,切实提高 企业的竞争力。基于此,陕汽厂想通过改制组建陕西重型汽车集团公司,进行上市筹集大笔 资金,以实现快速发展。但因无法克服国有一股独大带来的弊端,而又会陷入困境。 因此,陕汽想起了引进外来资金,通过改革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规 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保证企业持续发展才是消除国有一股独大的根本问题。为应对 这种挑战,2001年6月底,张玉浦厂长与湘火炬的有关人士开始接触,同年10月正式与湘火 炬开始谈判。但由于种种原因在陕西组建重型汽车集团不能实现的情况下,着手策划以陕汽 总厂本身为主体成立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这一系列的策划逐步构成陕汽下一步发展的新概念。于是在2001年底张玉浦厂长提出"双优 为本,改革创新,谋求更大发展,迎接新的挑战"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的思路,并在2001年12 月召开的职代会上正式提出第三次创业号召,并明确创业的宗旨为"培育品牌,壮大实力, 加快发展,形成规模"。这一思想成为企业2002年的工作指导方针,在"谋求更大发展"这 一思维推动下,2002年2月28日成立了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玉浦出任董事长,方 红卫任总经理,并迅速整合了宝鸡车辆厂,改制为宝鸡华山车辆有限责任公司,9月份 陕汽与湘火炬强强联合 组建了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湘火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新勇任董事长,张玉浦任 副董 事长。湘火炬投资25亿元,占股本51%,陕汽以优良净资产投资24亿元,占股本49%。新 组建的公司有技术人员1000多人,具有完整的技术开发、加工和市场营销体系,产品覆盖 军用越野车、重型卡车、中型卡车、各类大客车底盘和大客车4大类、16个系列,200多 个品种。不但军用车是我军的主力战车,而且重卡也成为油田、码头、矿山、高速公路、长 途运输的主导车型。通过这次资本结构的优化组合,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大加快了陕汽技 术改造和企业发展步伐。

与湘火炬强强联合后,企业文化与战略思想上加强了交流和沟通。一年多来,湘火炬多次举 办战略分析会,为公司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并在陕汽成立四个战略发展策划小组。从企业发 展的战略高度,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分别对企业改制、技改、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人 力资源开发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企业发展的具体战略,并付诸实施。同时,湘火炬的 先进经营理念,促进了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观念更新,使陕汽企业文化得到进一步 提升。

陕汽过去曾经因为缺乏资金而丧失了不少极为宝贵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技改资金的投入上, "七五"改造和"八五"改造,国家和陕西省一共投资15亿资金,高息贷款还拖了10年时 间,后几年投入的资金基本上用于还本付息了。但企业仍然没有忘记技改资金的投入。 2000年中国重汽集团解散时,陕汽没有新产品的来源,没有与市场的衔接,带在身上的只 有沉重的债务,很多人都认为,中国重汽散了,陕汽也就支持不了多久了。张玉浦董事长回 忆说:"在陕汽最困难的时候,陕汽的队伍一直没有散,因为我们仍然能看到希望。"2000 年,在欠职工4个月工资的情况下,陕汽咬紧牙关投下去2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2001年, 又下决心投入5000万元,仍用于技术改造。几次投入,为陕汽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开发新 产品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仍显不够充足。

在西部大开发和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拉动下,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工业 进入 快速发展期,特别是重型汽车工业增长更快,成为国内外众多厂家拼抢的重点。陕汽要做大 做强就必须筹措大笔资金加快技改,尽管他们早在1999年就提出,如果能解决4亿元贷款, 陕汽就能实现每年40亿元的销售收入。但没办法解决。陕汽在与湘火炬合资前仅自筹1亿 多资金,购置欧美各国的先进设备,改造更新主要生产线,车桥分厂桥加工设备购置,先后 建成国内最先进的重型汽车驾驶室阴极电泳油漆线、美国六吨中频炉熔炼系统、一级整车检 测线等主要生产线。集团公司虽然在第七届北京国际车展上有11款新车型参展,创造了重型 车生产厂家参展车型之最,却未能开发出竞争市场的换代重卡。

与湘火炬合资后,陕汽取得技术改造的雄厚资金。重组后,不仅湘火炬出资25亿元,而且 拓宽了融资渠道,为全面加快技改创造了良好条件。2003年投入技改资金2亿多元,加大技 改力度,继续改造重型车架铆焊和油漆线、新桥加工和油漆生产线,建设生产能力达10万 根套,年销售收入20亿元的全国最先进的重型车桥生产基地。不但大大提高了集团的生产能 力,使重型车日均产量达到60辆的水平,而且从工艺上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在总结陕汽与湘火炬合资合作的成果时,张玉浦董事长认为,与湘火炬的合作为陕汽赢得市 场创造了良好的融资渠道,扭转了企业的被动局面,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认为 ,给企业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企业的融资、管理、人事等机制,都已完全步入现代企业的领 域。而且新机制还会带给陕汽更加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陕汽以满足国防现代化和用户需求为宗旨,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保持领先地 位。他们与西安交大合作,开发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成为我国最早开发环保型低地板 空调大客车的厂家。还采用空气悬挂、ABS制动防抱死、电涡流缓冲器、集中润滑、自动充 放气 等高新技术,以及排放达到欧Ⅲ标准的美国康明斯450马力电喷发动机等先进总成,先后开 发出被专家誉为可替代进口的SX1261(6X2)双前轴转向大马力重型卡车、SX3380(8X4)双前轴 自卸车、SX4191重型牵引车,被誉为"越野之王"的SX2300(8X8)重型军车,受到专家和用 户的高度评价。资产重组后的陕汽加快了产品开发步伐,分别在斯太尔技术平台和MAN技术 平台基础上,开发出奥龙S2000和德龙F2000等系列重型车。同时还会推出具有国际先进技术 水平的第三代军车,不但重型军车独占鳌头,而且民用重型车也技术领先。

陕汽斯太尔奥龙S2000系列重型汽车的全面上市,标志着陕汽产品开发理念与国际接轨 ,由实用型向舒适型转换。S2000立足于"斯太尔"技术,主要是适应用户的变异性需求, 针对竞争对手的改进和换代产品,属斯太尔的"舒适型"产品,大范围提升了产品功能,提 质不提价,主要用于更新、替代原陕汽斯太尔重型车产品。该车采用S98驾驶室,改变了驾 驶室简陋内饰,具有驾乘可靠、工艺成熟、物价最优、适应国情的特征。

陕汽德龙F2000是陕汽根据与德国MAN公司达成的技术合作协议,在采用MANF2000驾驶室、前 桥的基础上,采取全球择优采购、模块化组合的方式,自主开发的我国新一代重型车,把核 心能力的自主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其技术和性能的配置,大大高于目前所采用斯太尔等技 术平台的各种品牌重型车。分别采用280到405马力绿色环保发动机,达到欧Ⅱ排放标准;加 强 型16吨22级减速驱动桥;前宽后窄柔性车架和空气弹簧悬架;外观雄浑威猛,极富现代流行 风格的宽体加长MANF2000驾驶室和宽体高顶加大MANF2000H驾驶室,驾驶室内部灯光柔和 ,电动天窗,多功能组合式控仪表盘,汉纳林城模块电路控制系统,可调式方向盘短柄操纵 杆 等营造了高级轿车般的驾驶氛围。其专有的四点全浮式悬置机构,更让驾乘者在任何路况下 都如坐气垫,加上内置式双制空调、高保真音响,宽敞的卧铺,享尽舒适安逸之乐。MAN驾 驶室还经过欧洲最严格的碰撞试验检测,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驾驶员的安全性;加上选装ABS 防 抱死制动系统、电涡流缓速器等高新技术,为"德龙"系列汽车的安全性又上了一道保险。 德龙F2000这些卓越性能和舒适度称得上是真真正正的中国第三代换代重卡。

以新机制与新世纪竞跑

陕汽几年来大力开展创同行业质量最优、服务最优的"双优"工程,先后通过ISO9001、3C 和国家军用标准认证,树立最佳品牌形象,不但陕汽生产的重型军车是装备我军的主力战车 ,在部队的占有率高达95%以上;而且陕汽生产的重型卡车也是油田、矿山、码头、高速公 路长途运输的主导车型,15吨(300马力)以上重型车产销量上升到全国第一位(陕重汽2002 销售5627辆,占17554辆的32.06%,居第一位;中国重汽3376辆,占19.23%,居第二位;2 003年上半年陕重汽继续占第一位);中型卡车销量排名第三位,各类环保大客车运行在西安 、北京等各大中心城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产品还出口到欧、亚、非等十几个国家和 地区,被评为出口质量信誉良好产品,在业内引起强烈震动。创新推动了陕汽的快速发展, 2002年完成销售收入27亿多元,实现利润总额1.136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2843亿元,三 年翻了两番,进入全国500强,荣获"中国明星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汽车行业"50家发展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等殊荣。董事长张玉 浦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前8个月,又克服"非典"的严重影响,产销重型车 同比分别增长67.89%和60.83%,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6亿多元,同比增长47.33%;实现利 润1 .7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89亿元,同比增长1倍多。2003年,企业全年产销重型车可达12 000多辆,重型车桥30000多根,销售收入近40亿元,利税总额3亿多元。

目前,陕汽人正满怀豪情,信心百倍地积极筹建占地3500亩,总投资16亿元,国内一流、与 国际接轨的现代化重型汽车基地,力争在2006年把陕汽建成年产重型汽车3万辆、重型车桥1 0万根、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利税总额10亿元以上的西部龙头企业。

陕汽,名扬三秦,傲立西北之雄!

陕汽,正以迅疾的速度与新世纪竞跑……

猜你喜欢
重型车重型汽车
EPB系统在商用重型车上的应用
重型汽车热伤害分析及优化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欧洲重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隐藏的巨人?》(7)
《欧洲重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隐藏的巨人?》(5)
某重型车桥半轴断裂失效分析
重型汽车的侧翻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某重型车桥贯通轴早期断裂失效分析
重型车用气缸盖湿型砂铸造气孔缺陷的降低
某重型汽车变速器异响诊断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