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菁
消费力旺盛的中国年轻一代正在展开全新的生活方式,酒吧成为他们集中的去所,他们毫不吝啬地掏钱,购买情调,而不是酒水。
非典过后,在一份都市报做记者的赵杰每天晚上都毫无例外的接到邀请电话,邀请者是他各个行业结识的朋友,目的地是北京什刹海的某些酒吧,因为朋友们的行业不同,会选择不同的酒吧。
这与赵杰在非典前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将聚会地点从著名的三里屯转移到后来兴起的什刹海酒吧群。
“其实不是真的去喝酒,我们更注重氛围,”赵杰是中国正在改变的年轻一代的一员,他们逐渐从上一辈的茶文化脱离出来,更倾向于西方文化标准的酒吧。
而这种改变被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发掘,为了迎合这种改变,他们建造起各种主题的酒吧,营造各种不同的情调,于是在这里,一瓶在超市只需要5元的啤酒被卖到30元的高价。别担心没有人买单,因为那些消费者知道,他们必须为这里的情调买单。
北京是全国城市中酒吧最多的一个地方,总共约有400家左右。
过客:不是酒是精神
金鑫是一个充满了传奇故事的行者,被背包族号称为“大侠”。他热爱旅游特别是自助旅行,在《经济》采访他的当天晚上,他正在为十几个小时以后骑单车赴西藏、尼泊尔的西行而准备。
金鑫并不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他是一个酒吧的老板。他给他酒吧取的名字叫过客。如同他曾经是许多地方的过客。
过客是一家旅游主题的酒吧,而且据说是北京最早的一家。它位于中央戏剧学院旁边,一个叫锣鼓巷的胡同,离什刹海不远。过客酒吧早在1997年金鑫就和他的妻子海燕共同经营起来的。
当时开过客酒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金鑫很喜欢和朋友一起喝酒,为了找一个喝酒的地方,就找了一个39平方米的地儿,只能容纳6张桌子的地方办起了老过客,“再加之他是学美术的,总能把很不起眼儿的废旧东西加以改造,变成独特的装饰品,所以使得过客有自己的一套风格,”老板娘海燕说。而现在过客却是一个200平方米的大地方。
北京的酒吧一般装饰讲究,服务周到,而酒吧的经营方式更是形形色色,各有特色。他们从音乐风格,装饰风格的区别也决定了消费对象的情趣选择。过客也不能例外。
过客的装修是藏族风格,墙壁上的羊角和面具挂饰,古色古香的原木家具,阳光轻洒的小阁楼,而音乐是酒吧不可缺少的元素,此间飘荡的不是轰轰烈烈的摇滚,不是懒洋洋的爵士乐,更不是大众化的流行歌曲,而是几支原汁原味的英语民谣反反复复地唱来唱去,唱词中夹杂着很真实的叹息声和咳嗽声,有点独特,更多的是伤感,很符合酒吧的怀旧色调。
过客的经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过客会不定期举办旅行展览、讲座、签名售书以及公益活动。如10月,他们将举办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活动,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北京这个城市。另一方面他们会推出自己的旅游产品,今年新推的是印有过客标志的“T恤”。酒吧还推行“三本书俱乐部”活动,活动是一个美国客人发起的,拿三本书过来放到书架上,就可以随意享受书架上所有的书。一些外国客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书架上因此摆满了各色的原文书。
目前,过客有自己的网站并同时拥有1500名会员,他们经常在网上讨论关于“旅行”的话题。
“我们同没钱旅行、没时间旅行的思想还要进行斗争!”这是过客的一句口号,海燕认为,酒吧本身的文化是一种时间的延续,需要的是长久客户群。“像一瓶陈年红酒,越老越迷人。酒吧经营的成败需要日积月累的品牌树立,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持之以恒。”
现在金鑫夫妇在酝酿着再开一家与过客不同风格的酒吧,他们清楚风格是酒吧的根基,“没有风格,酒吧就会成为一个只卖酒的当铺”,一位圈里人士如此诠释酒吧。
融有中国元素的“佛吧”
老祁的佛吧是什刹海这一带较出名的酒吧,也是最早在什刹海办酒吧的开办人之一,可以算是“元老”级人物。如今,老祁已经开了有六七家店了,而且在什刹海边上开了5间酒吧,5间酒吧都是一个名字“Bouddha”, 梵语“佛陀”的意思.。熟悉的人们都称之一号、二号、三号……。
“当初其实我是为了能自己主宰一个小环境,做一家自己的店,等时机成熟时,分析了一下地理位置,最后选择在北京这块‘野景区。”“为什么称作野景?”“因为这里是不收门票,但什刹海是具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的一个北京古建筑平民公园。”
老祁之所以取名为“bouddha”也是根据什刹海历史背景,而且老祁本身就对佛很感兴趣。“其实本来刚开这个店时,都是朋友过来捧场,因为当时什刹海还没有多少酒吧,没想到后来一下子吸引了大量来什刹海的游客。”
老祁的酒吧突出一个“静”字,是个适合聊天的静吧,五间酒吧装饰大同小异,都是那种散发着旧日情怀的老木头和旧窗棂,酒吧墙壁很有看头,有从民间淘换来的小古董,佛经的残片,老外用钢笔画的银锭桥,还有关于什刹海、银锭桥和早期的老照片。
对于这种设计风格,老祁认为他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酒吧虽说是西方文化,但是也可以融入中国元素在里面,因为中国人也有自己的酒文化,所以老祁酒吧装修基于中式潮流,而且也是为了与什刹海这里的人文环境相协调。来中国的外国人都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中国人对还能见到这类怀旧的东西也觉得很新颖。
老祁的酒吧与其他酒吧的不同在于它“亲和力”,他们努力做到从细微处为顾客服务,与顾客沟通,他们做了资源卡,经常与顾客E-MAIL联系,每逢过节或生日的时候,还会亲自寄去贺卡,顾客在酒吧如果喝醉了,会被送回家。
佛吧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留言板,一张晚报大小的白板,上面密密地贴满了N个贴,写着不同客人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心语:“欲觅一位温柔、善良、美丽的女友,手机电话……”“ 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我爱你”“向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致敬!”……很多客人互不相识,谁也不会偷了谁的心事,全部昭告于此,倒生出一种对世俗的同仇敌忾。而也有些熟客朋友把这当成他们之间沟通的平台。
老祁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顾客进了酒吧后,他会对酒吧里的坐在窗边的另一位顾客说:“对不起,朋友,请你起来,这个靠窗子的位子是我的。”从中表示酒吧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统计发现,经常去泡吧的人主要是:在华的外籍人士、留学生、国内生意人、白领阶层、艺术家、娱乐圈人士等。业内人士分析,消费群体越来越个性化因而市场上已经难以找到人数庞大的、有共同消费意愿的群体了,对消费“小众”来说,他们需求的是对胃口的,度身制作的消费方式。那么,具体到酒吧,也只能拉拢到某一小类的顾客而不可能将市场独占。
所以赵杰每天都会在不同酒吧会见他们不同行业的朋友,虽然喝得都是同一个品牌的啤酒,但是谈话的内容却大不相同,“在一个旅游主题酒吧,谈论媒体写作,你会发现是多么的不合时宜,”这也是大大小小主题酒吧存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