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现实评估

2003-04-29 00:44邓智毅
经济 2003年10期
关键词:可兑换汇率货币

邓智毅

汇率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人为因素。但在人为因素中,汇率问题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货币理论问题,最根本的还是一个利益博弈和生存哲学问题.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讨论似乎没有结束的迹象。美国还在进一步向中国施压,汇率问题政治化意图明显。

政治问题自有政治家去回应,但最近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始呼应,提出人民币需要重估。这就需要我们好好来评估一下,人民币到底怎么啦?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心里没底不说,麻烦可能还会不断。

人民币汇率作为人民币对外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 简而言之,影响因素有三:一是经济因素,二是制度因素,三是人为因素。

在实物贸易占主流的背景下,影响汇率水平的主要是经济因素,形成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在资本自由流动背景下,影响汇率水平的主要是制度因素,形成了相应的汇率制度理论;在金融全球化背景形势下,影响汇率水平的还有人为因素,强势文化特征明显。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三种因素对中国汇率都构成影响。

进一步分析:经济因素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劳动力价格比较(人力因素)、自然资源比较(物力因素)、资金短缺程度比较(财力因素)、技术装备优势比较(技术因素)、市场化程度比较(交易成本)、综合国力比较(规模因素)。

制度因素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经常项下可兑换程度(贸易过程中的货币交换成本)、资本项下可兑换程度(资本流动的货币交换成本)、汇率的生成机制(交换机制)、汇率风险控制机制(远期交易市场)、外汇储备(集中程度)。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流行范围(持币偏好)、人民币预期(公众信心)、货币当局政策取向(汇率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作用)、外部利益协调(博弈结果)。

据上述角度可以看出,从劳动力价格看,中国劳动力成本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在中长期内,中国将保持这一优势,维持商品低价位。

从自然资源看,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产品成本可控程度高,低价位优势很难动摇。

从资金短缺程度看,中国已经积累了较为雄厚的外汇储备,融资渠道较为畅通。

从技术装备看,我国生产企业的优势并不明显,但中国产品大都以低端技术生产,主要不是依托高科技。

从市场化程度看,市场配置资源已成为主导力量。

从综合国力看,我国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综合分析, 中国出口竞争优势主要不是货币贬值的优势,而是经济基本面的竞争优势。目前人民币汇率反映了中国产品成本的基本构成,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经常项下可兑换程度已经实现,贸易过程中的货币交换的制度性障碍已解除。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进程尚未实现,这种制度安排将维持外资向中国的单边流动。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使汇率的人为调控程度增加。汇率风险控制机制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来,增加了汇率波动的内在张力。 从汇率生成过程看,中央银行作为最大买家,对汇率形成了实质性控制。

结论是,在现有制度框架下,货币当局完全有能力维持现有汇率水平不变,并对经济贸易活动不会构成制度性障碍。维持人民币基本稳定具有操作性,是可行的。

随着综合国力进一步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偏好程度会越来越高。中国政局稳定,经济增长强劲,人民币预期向好。汇率在整个货币政策操作中的作用会逐步加大,存在通过汇率升值来减少基础货币供应的压力。从外部压力看,人民币汇率正演变成一种政治压力。从人为因素看,人民币汇率确实存在升值压力。

可见,汇率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人为因素。但在人为因素中,汇率问题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货币理论问题,最根本的还是一个利益博弈和生存哲学问题。针对促使人民币升值的阴谋,福布斯杂志发起人里奇·卡尔加德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相信世界上有比SARS、比天花更可怕的病毒,这就是一个国有的经济必须建立在另一个国家的衰弱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思维方式。”不知这些外来声音对某些国人有没有启示。

作为长期对策,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的改革方向是对,但是一个渐进过程。作为短期措施,可适当放宽外汇管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从而缓解外部压力。

总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缓解外部压力、探索引入弹性生成机制是当前汇率政策的基本对策。

猜你喜欢
可兑换汇率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从国际实践看资本账户可兑换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全球资产再配置中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与金融市场开放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我国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历程:经验和前瞻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