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资本的国际视角

2003-04-29 00:44冯丹龙曾玉磊
经济 2003年11期
关键词:智力资本资产

冯丹龙 曾玉磊

哈耶克说:智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远大于其他生产要素

196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Fritz Machlup 完成了一项题为“智力,它的创造、分配和经济意义”的研究,研究认为195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信息部门的贡献达到34.5%,这一结果以数字说明了信息代表的无形资本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首次提出了智力资本这一概念,1969年他在一封致波兰某经济学家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应该认识到当前世界上已经有许多人把你在过去几十年中所探讨的东西归功于智力资本。”加尔布雷斯指出:智力资本中的智力不再是“作为纯粹智力”的含义,而是体现为一种智力性活动,智力资本在本质上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无形资产,而且还是有效利用知识的过程,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

智力资本的巨大价值

20世纪80年代,美国花旗银行的前任主席沃尔特·利斯顿指出,他的银行和其他一些公司拥有巨大的智力资本,而会计师却无法衡量出来。20世纪90年代智力资本开始受到企业界的广泛重视。

最早系统的界定智力资本的含义及内容的是美国学者Thomas A Stewart,他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专著。1991年6月,《财富》杂志刊登了Thomas Stewart的文章《脑力风暴--智力资本是如何正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资产的》,这是在国家级商业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此类专题的文章。1994年10月,发表《你的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智力资本》。1997年在《智力资本:组织的新财富》一书中他将智力资本定义为,“公司中所有成员所知晓的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资源之和。”他强调,智力资本的术语早期用于描述个人智力的动态影响,而后来在经理人员和咨询公司使用时,已经拓展为一个组织化的词汇。Stewart认为企业的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之中的整体价值。

1997年5月,瑞典第一大金融和保险公司--Skandia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开的智力资本年度报表,作为对传统财务报表的补充,此举被称为“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财务里程碑”。同年又出版《智力资本》一书,详尽介绍了系统的评估模型,用以帮助股东精确的评价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加拿大McMaster大学商学院的Nick Bontis博士,自1996年以来也发表了多篇关于智力资本研究的文献,主要包括:“你的头脑有价:战略性地管理智力资本,(《商业季刊》1996年);智力资本的测度与评价模型的一种探索研究”(1998年)等。他认为,智力资本的提出是出于对相对于信息而言的知识的有效运用的目的。他深入分析了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

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Dave Ulrich教授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一家企业的智力资本就是其成员的能力与认同感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即“智力资本=能力×认同感”。公式中用乘号而不用加号,意在强调组织中的入力资本与结构资本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英国的Annie Brooking把智力资本简单地归为“对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并把智力资本意义体现在一个简洁的公式中,即“企业=有形资产+智力资本”。

有关智力资本的国际研讨会和学术期刊也蓬勃兴起。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分别于1996年1月和1998年1月在加拿大的安大略召开了第一届和第二届智力资本国际大会。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阿姆斯特丹召开了智力资本的国际研讨会。在一些大学和一些先行实践企业中纷纷成立了智力资本研究及管理机构。例如,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智力资本研究所,英国MCB大学创办的《智力资本杂志》,旨在推动组织中智力资本的创造、识别、管理及测度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智力资本的构成

对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智力资本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派观点。

一,智力资本=无形资产

英国学者Annie Brooking于1996年在《第三资源:智力资本及其管理》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智力资本的含义与构成,以及评估、存储、管理智力资本的全过程。她认为智力资本是“对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具体包括市场资产、人才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基础结构资产等四大类。

其中市场资产是指公司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的无形资产潜力,包括各种品牌、客户和他们的信赖、长期客户、备用存货、销售渠道、专营合同协议等等;人才资产是指体现在公司员工身上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群体技能等能力;知识产权资产包括公司拥有的专利、商标、版权、专有技术等;基础结构资产是指使企业得以运行的那些技术、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和企业文化等。

但问题在于,将知识产权作为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容易引起智力资本含义的混淆。因为知识产权强调知识是一种容易外部化的无形资产,为了保护知识创造者的利益而从法律上限制他人的无偿使用。而智力资本强调隐性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这种知识只能通过组织特有的文化氛围加以共享和利用,不能也不必通过法律行为来保护。

二、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

此分类方法不包含知识产权。Thomas A Stewart作为智力资本研究领域的先驱,深入考察了一批优秀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吸收了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有效做法,最终认为企业的智力资本价值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者之中。

Karl Erik Sveiby把智力资本的构成分为三个方面:员工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这里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实际上是将结构性资本区分为内部结构资本和外部结构资本。内部结构资本的作用是为雇员知识和技能在组织内的传递提供支持,外部结构资本的作用是保证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值。

三、智力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资产

Sullivan在《价值驱动的智力资本》一书中,总结了智力资本管理大会的成果。1999年的智力资本管理大会把智力资本定义为“可以转化为利润的知识”,认为组成智力资本的主要因素是人(具有内在的无声地知识储备)和外在的既有知识体系。外在的既有知识体系称为公司的“智力资产”。某人具有的无声的知识写到纸面上的时候(或者在电子媒体或任何其他媒体),他就变成了公司的既有资产。一些这样的既有资产(称为“智力资产”)受法律保护,表现形式是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或半导体覆盖层。受法律保护的智力资产用法律术语表示就是“知识产权”。

尽管在智力资本研究范畴上存在着看法上的差异,但智力资本是对传统资本概念的有效扩充这一点却是共同的。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把传统资本所忽略的但却日益成为企业重要资源的东西,诸如员工技能、组织流程、企业文化、客户忠诚等,与企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整合在一起,拓展了物质资本和非物质资本的范畴,将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结合起来,揭示了企业的真正价值所在及价值增长的源泉,从而为企业管理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智力资本资产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资本策局变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第一资本观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