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过大关的又一声号角

2003-04-29 00:44
经济 2003年11期
关键词:政府职能产权制度市场经济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中国市场化进程已走过四分之一世纪;从十四届三中全会算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也已搭建整整十年;无论在发展中国家群体内还是在转轨国家行列中,中国经济绩效均名列前茅;然而长期以来深层次体制矛盾一直困扰着我们,真正的“大关”迄今仍未越过。环顾全球,所谓“市场经济国家”不知凡几,但真正实现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只占少数,而众多号称奉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却长期陷于扭曲与混乱。中国市场经济如何实现良性运行?我们如何突破发展与转轨双重瓶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中应充实哪些内容?日前闭幕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给予了我们深刻启示。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检视世界各国市场化的丰富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从非市场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最大障碍不外两个方面:产权制度,政府职能。国有企业问题、国有资产问题、民营经济问题、银行系统问题、证券市场问题、行业垄断问题、地方保护问题、市场秩序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三农四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等一系列阻碍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其深层根源均可归于不合理的产权制度与不合宜的政府职能。十六届三中全会将产权作为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要求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强调依法保护公有财产权和私有财产权,赋予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以合法性和现实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宏观调控体系的构成乃是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令其他政府部门难以假宏观调控之名实施不当干预,并强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力图从制度上防范“看得见的脚”踩住“看不见的手”。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产权制度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而无论产权制度改革还是政府职能转换均非单纯的认识问题或技术问题,只能由各种社会力量经过公开博弈、在法治体系中各安其位而完成,由是观之,经济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可能仅在经济领域之内解决,政治与法律体制的改革至为关键。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并依据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原则积极推动修宪工作,旨在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设定政治保证与法律支持系统。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同步展开,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利益诉求纷纭纠绕,贫富分化问题、下岗失业问题、地区差距问题、城乡分割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国际竞争力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相当严峻,有时甚至导致社会冲突的发生。政府只有彰显自身的公共性、协调各种利益冲突、为不同主体之间沟通和谈判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方能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社会和谐与长治久安提供了原则框架。

无论是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厘定还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978年以来的中国改革也一向以渐进的智慧和躬行的勇气著称于世。从长时段视之,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过是大海中腾跃的浪花而已,结构性变革的终极动力总是潜藏于水面之下,中国的未来之路也只能经由亿万国人的艰辛履践而开拓和延伸。

猜你喜欢
政府职能产权制度市场经济
祥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探析
试述开明书店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政府职能转变的积极尝试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