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听骂声,不听哭声”析

2003-04-29 17:34刘庆发
现代企业 2003年3期
关键词:骂声哭声管理者

刘庆发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提法:“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应该说这个提法的立意是积极的,出发点是好的,充分体现了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对安全生产敢于大胆管理的可贵精神,也反映了管理者抓安全生产管理的决心和恒心。但我们换个角度去分析,人们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和不解:安全生产严格管理既然是为了职工好,是为职工负责,职工为什么还不满,还要骂呢?安全生产管理者为什么不听哭声而要听骂声呢?管理者为什么不能既不去听哭声又不去听那骂声呢?我们进行认真解读,发现这个提法存在着许多偏颇。它从侧面和深层次中反映了一些管理者在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上还存在着误区和偏差;反映了一些管理者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折射出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着方式方法简单甚至粗暴的现象;暴露出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着重罚轻教,以罚代教的倾向;说明在安全管理中还缺乏强劲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职工的骂声是对上述现象不满的反映,应该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慎重对待。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坚持“严”字当头,坚持大胆管理而不心慈手软;坚持对那些违悖《安全生产法》的作法和违章违纪等行为做到不姑息迁就,严肃处理;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和赋予管理者的责任,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要求,是由安全生产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管理者应尽的领导责任和义务,是管理者必须履行的法律职责。但是,如何去管,怎样去严,这都是大有讲究的。俗话说:话有三说,以巧说为上;事有三做,以效果最佳为高。既然如此,安全生产管理为什么就不能选择最佳切人点做到巧说巧做呢?安全生产管理要讲究艺术,更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好的巧的工作方式方法,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讲究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的后果,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无功徒劳,更有甚者会适得其反。安全生产管理需要旋律和谐,步调一致。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安全生产管理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安全生产的管理上假若一味地去强调“严”字而忽视对人的人性化管理,动辄处罚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与职工的交流和心灵上的沟通,单纯强调“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忽视对骂声的内在分析,这不仅达不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预期目的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导致职工的强烈不满和反感,引发职工滋生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即便你说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积极的;即便你说你的用心是好的,目的是为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职工的前途,职工的政治生命负责等等,职工照样是不买你的帐,不领你的情。不认同你的作法,职工的骂声照样依旧不止。这种后果和局面,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极为不利,极为有害。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严格的、严谨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去保证。这绝不是依凭那“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管理方式就能奏效的。安全生中诸多问题也决不是仅靠处罚就能够解决和杜绝的。职工的骂声充斥于耳,只能证明这个企业内部的干群关系极度恶化;说明这个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等等都严重的下降。处在这种境况下的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能收到成效吗?这个企业的安全生产能有保证吗?

安全生产管理,说到底还是对人的管理问题。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措施等等,不论制定得多么严密、多么完善,又是多么的符合实际,最终都必须依靠人去落实,去执行,去完成。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抓住抓好了对人的管理,就抓住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和根本;就奠定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严格遵照《安全生产法》行事,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依法抓好安全生产的管理,保证安全生产,这是每个管理者应该遵循的原则;做到和职工心灵相通、平等相处、以诚感人和用信誉服人,是每个管理者全心全意依靠工人群众保安全的具体体现;努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遵章守纪的自律性,是每个管理者应尽的安全管理责任。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管理者要做到严格管理和会管理及善于管理有机结合,把被动的“要你安全”变成职工“我要安全”,把确保安全生产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这种作法的效果会比那种“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管理方式要好得多,也要强得多。

但愿那“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提法不再响亮;但愿每一个管理者都能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严格依照《安全生产法》规范自己的管理言行,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既要做到严格管理、大胆管理,更要做到善于管理,这才是人们所最最期盼的。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分局宝鸡火车东站)

猜你喜欢
骂声哭声管理者
哭声
爱吃哭声的妖怪
小宝宝的哭声,你听懂了吗
骂声中的浪漫
骂声中的浪漫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哭声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