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烈
二十年前,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对许多新的变革存在的各种不同看法和疑虑,包括涉及如何对待国外企业管理经验上,有的持怀疑或否定态度,有的则持全盘照搬照抄的观点的复杂情况,1983年1月7日在原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召开的一次借鉴外国企业管理经验座谈会上,袁宝华同志提出了建立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和模式“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方针。
“以我为主”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指明了我国企业如何借鉴他人经验,洋为中用,建立有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正确方向。经过二十年实践的检验,证明这一方针是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并已在广大企业界与管理学界中广为流传,形成共识,结出硕果。
“以我为主”是指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外国经验,这应成为学习的立足点。“博采众长,融合提炼”是指要有正确的学习借鉴方法,就是要广泛了解研究各国在管理上的好经验和科学理论,以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自成一家”是我们的目标,通过总结自己的和外来的经验,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理论和模式。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大力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从而大大缩短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是我国经济多年来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领域,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以实现跨跃式发展。但是在经营管理方面,我们在积极吸收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不能不考虑我们所独有的国情、民情,使人家的好经验、好做法,能够在我国土地上扎根、开花。全盘移植有时会事与愿违,这一点我国祖先早就有过警示。在二千多年前,《晏予春秋》中早就有过形象的譬喻:“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我国是有近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中进行的。这些就是我国所独有的“水土”。不从这样的“水土”出发,不立足于“以我为主”,不对外来经验进行“融合提炼”,而要想在经营管理上取得成功,形成自己特色而能独树一帜,也许就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中国在现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自己,世界上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以照搬。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才只有短短几年,而一些发达国家则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些转型期的问题与困难,是人家所没有的,甚至是无法理解的。而这却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
髓着改革的深化与开放的扩大,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要求与国际经济接轨更为迫切。广大企业界人士都已感到凭自己原有的经验与知识已难以应付日益严峻的挑战,在管理知识上自觉要求“充电”,抓住机会进行短期的或系统的学习培训,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当前报考MBA或总裁班的人数之踊跃,正反映了社会这一新的需求,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要真正把国外的好经验学到手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道路是漫长的。学习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在学了之后要进行思考,要把学到的东西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情,结合自己企业的厂情,进行单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考,才能成为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
要振兴中华,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国际上一切先进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满足于仿效人家却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使我们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永远存在,甚至还会不断拉大。
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只有“人无我有”才是制胜之道,只有具有自己特色,才具有竞争力。所以说,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国际的。要是只在人家的后面亦步亦趋,就永远成不了世界一流。只有集百家之长,自成一家,才能在国际上更响亮地听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声音。
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济取得了引起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尤其在近年世界经济普遍低速,中国经济在2002年仍取得8%的增长,更是一枝独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何在?在经营管理上到底有哪些独具一格的特点?世人正期待着一个回答。
现在,该是我们自己来总结提炼二十多年快速发展在经营管理上有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了。在世界关注中国发展的管理特色时,我们在新的世纪也应该向世界回答这个问题,不能让国外学者把研究结果反过来告诉我们,告诉世界,那样就有负于民族对我们的期望了。
“以我为主”的十六字方针,在过去二十年间对指导正确学习外来经验上已验证了它的正确性。在今后的实践中还将继续丰富它的内容,加深理解它的含义。在新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十六字方针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因为只有自成一家,才能更有利于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