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厘头论

2003-04-29 11:26萧浩晖
台港文学选刊 2003年5期
关键词:题目青少年文化

萧浩晖

经过了、完成了、作出了一番、一次、一度思量、思考、思索后,终于,结果、最后、终于、最终,决定、得出、产生了“无厘头论”这个题目。我一直都认为、以为、觉得无厘头论这个题目很不顺口、顺耳、顺眼、顺鼻子、顺皮肤。究竟题目定为论无厘头、无论厘头、无厘论头还是无厘头论好呢?终于创造出、制造出、发明出这个特别、精警、出位的题目来。各位读者,上述的一段话,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无厘头呢?如果连明知故问也算是无厘头的话,那么这段文字除了最末两句外,全部都是无厘头了。

有这样的疑问,其原因无非是对“无厘头”这三个字的含意认识不清。如今,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无厘头”这三个字源自一句脏话——“无厘头X”,是用作形容男性某种性方面的毛病。不知是否这三个字的读音跟“无理由”相似,现在无厘头便被引申至泛指没有纹路、“九唔搭八”、毫无逻辑及完全无迹可寻的特殊“文化”。但经过某些电视节目、电影的错误表达,一些人尤其是中年以上的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以下简称‘八股)人士的歪曲,以及众多青少年的错误模仿,“无厘头”这三个字已变成“无聊”的同义词了。你们也许可以在词典中找到以下的解释:“无厘头,音毛离投。作名词时,是文化的一种;作形容词及动词时,解作无聊。无厘头的例子有:‘唔信命,佢又知唔系靓,佢用遮唔用柄……究竟她用伞作什么呢,难道可以漂亮些吗?又她为何不用柄呢?”本文《无厘头论》,评论的便是这种无聊。正确地说,是论无厘头文化,而非“无厘头”三字。而本人认为,只有无聊的东西才属于“无文化”,才值得那些“八股”人士非议;不然的话,我是绝对反对的。

其实什么东西才算是“无文化”呢?一般人认为把要说的话夸张地、与众不同地表达出来,便是“无文化”了。对于这样的解释,我是抱否定态度的。依我愚见,凡是毫无意义的、上文不接下理的,或一些毫无建设性,说出来又不会使人有感觉,却又会令人讨厌的说话,才算是“无文化”之一类,才有资格加入“无文化”家族。表达方式的问题根本不能成为论据,更何况在演艺事业之中,根本没有明文规定只可以有一种或限定了的表达方式。我们不可以因为某种方式与众不同,而把反传统的东西视之为无意义,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和想象力,使文明不能进步,科技不能发展。这和十六七世纪时,欧洲教廷反对“日心说”,视之为无聊的东西、异端邪说,又有何分别?举一些例子:“多么忧郁的痣啊!”、“夺命铰剪脚”及“今晚打老虎”三句对白,一向被人认为是“无文化”。究竟他们是以什么理由来支持这个论调呢?人有言论自由,自然思想也有自由。痣,不可使人产生忧郁的感觉吗?夺命的脚法,不可以有如剪刀般的姿势吗?人名,不可以有五个字,不可以叫做“今晚打老虎”吗?你们视它为无聊,是因为那名字不好听,还是真正无聊的人才是你们呢?本人不愿置评。至于“无文化”的例子,属于毫无建设性一类的多不胜数。譬如有人问:“今天天气怎么样?”你说:“今天天气呵呵呵!”便是所谓的“九唔搭八”,又不会使人发笑,实在无聊。对于上文不接下理的句子,以下所举的一例,相信大家都听过:“我追求的音乐系完美同和谐,但系尝试吸烟,我系绝对唔会的。”看似好像是句富有教育意义的广告宣传语句,但我有一个疑问,想了一年整也想不通,就是为何为了追求音乐的完美和和谐,会产生吸烟的动机呢?难道吸烟会使指挥家的手腕更完美、更和谐吗?我实在不知所云。简直是句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也就是“无厘头文化”了。

其实“无文化”的发源地和发扬地是在娱乐界。首创这种表达方式的人,也许是票房灵药周润发先生,“木嘴辉”便是其名作。此外,许冠杰的歌词,也有些“无文化”的成份,只不过是当时尚未普及罢了,自然批评的声音也不见很多。直至软硬天师冒出后,那些“八股”人士便开始了他们一连串的抨击。他们认为假若继续任由“无文化”泛滥下去的话,会摧残正统文化,窒息民智,令文化凋零。看似大义凛然的一番警世话语,实在非常有趣。何谓正统文化呢?正统含有惟我独尊、惟我真理、惟我有资格的意思,否定了其他不属于这范围内的文化,进而认为它们不是文化,这是“八股”人士的第一个错误。其次,明明是“无文化”文化又怎会不是文化呢?实在是“无厘头”。再者,他们何以见得“无文化”会使文化凋零呢?虽然“无文化”未必有助于文化的发展,但这和文化的凋零又有何关系呢?更何况文化是经长年累月累积出来的东西,又怎么会这么容易凋零呢?越想就越感到“八股”人士的话可笑。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所写的诗有如天马行空,想象力异常丰富,却被后人推崇。也许只要“无文化”的表达形式变得抽象一点,“八股”人士就会爱戴它呢!

依我所见,“八股”抨击“无文化”的原因,主要是他们肯定了喜剧有一定的表现方式,就像许冠杰所作的每一个表情,说的每一句对白,都是有其涵义的。他们以过往的喜剧欣赏方式去批评软硬天师等人的“无厘头”表演形式,自然觉得格格不入。由于不愿意开放地去接受,愤慨之余,便去攻击“无文化”。这种劣根性非常普遍,就如当白话文运动开始时,新旧两方便形成一个对立关系。而由于语言是文化的灵魂,当新的语言模式形成(像“无厘头”文化之出现),自然便会被守旧派攻击了。

对于容易接受新事物、易于模仿的青少年,“无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可谓最大了。当然,最初接触“无文化”时,无疑会感到有趣,但倘若接触多了,“无文化”便会显露出它的本来面目,与毒品没有什么分别。吸食的人会由兴奋而转为麻木、怨恨,到你发觉它的害处时,恐怕已经无法挽救,结果,误了青春。正所谓“小玩可以怡情,大玩可以乱性”,成为“无厘头人”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不过,从“无文化”发展成为一种维系着普遍青少年的共同语言这种现象,可以体会到一些世纪末、世纪交接的风情。“无文化”实际上是过渡时期的副产品。大量“无文化”产物的涌现,受到一般年轻人的极度欢迎,反映出新一代的无奈和消极的心态,情况是不容忽视的。一般年轻人在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面对那么多不可理喻、难以了解的问题,自然是彷徨无助。除此之外,更要面对移民抉择,处于被动的年轻人,产生出一份无奈,接受“无文化”是可以理解的。基于以上的原因,再加上我是青少年之一,当有人认为“无文化”潮流正好迎合了这没头没脑的新一代时,对于这样荒谬怪诞的批评,我认为实在太无理取闹,太过分了!

“世事无绝对”,“一刹那的光辉不代表永恒”,“无文化”也一样,总有一天不会再被人所接受。周星驰先生也曾说过,“无文化”是受到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始终成不了什么气候,更会于不久的将来,给所有人厌弃。例如“∮邢叩缣ā钡谝患和第二集的成绩,简直判若两人。前者达白金数字,后者则差强人意。证明了重复的手法和概念,再也不会使人爱戴。

总括来说,“无文化”这类毫无建设性的东西,是不值得推崇的。不过,假若认为它是导致文化凋零的黑手的话,实在太过分、太荒谬了。毕竟,“无文化”的流行,只不过是短暂的事,不久之后,自然会被淘汰。值得留意的是,近年来香港青少年盲目追随潮流的风气日盛,反映出他们无奈的心态。不知“无厘头文化”的热潮完结后,“潮流……兴D乜”?

谨以被误作“无文化”宗师的周星驰先生所说的两句话来作结,奉告各位“无厘头人”:“成世无厘头,始终无出头。”

(选自香港《大学时代》总第1期)

·责编宋瑜 / 图约翰·亚顿多夫·

猜你喜欢
题目青少年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青少年发明家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谁远谁近?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