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庆海
走进江苏天工集团,“创世界知名品牌,做民族工业脊梁”醒目的标语令人为之振奋,实现全年销售10亿元、利税1.9亿元、自营出口3000万美元的指标又使人倍感鼓舞,这也让人领略到天工人“率先发展、争做第一”的气魄和胆识。
翻开天工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创建于1987年的天工集团,当时只是一家不起眼的村办企业,然而,就是这班洗脚进厂的农民以他们特有的韧劲和勤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几间普通的厂房到现在的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从几十名工人到在册职工5800余人,从年产值百十万到现在的销售10个亿。还有年产高速钢3.5万吨,其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年产3.8亿支的麻花钻畅销世界30多个国家。这些看似令人枯燥的数字,无一不凝聚了天工人奋斗拼搏的心血。
天工人为昨日的辉煌而自豪,面对眼前的发展他们又雄心勃勃,?双率先”活动的开展,无疑给加速发展的天工集团注入了兴奋剂,连日来,从集团董事会到车间班组,人们谈论的是天工如何抢先一步,高人一筹,一份份良策妙计直飞董事长朱小坤的办公室,字里行间表露出强烈的发展欲。“乘势而上,再创一流”,朱小坤给全体员工下达了总动员令,一时间,集团上下涌动滚滚的发展春潮,一批肩负着发展重任的业务员奔赴欧美和东亚各国。“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研究所,正在攻克难关,争取在短时间内拿出最新的优质产品。各车间加班加点,弥补抗非的时间损失。
面对“率先发展”,朱小坤有他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率先不仅是发展行动上的率先,更是解放思想、争创一流的先行,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会带来质的发展,天工正是以超前一步、技高一筹的发展思路,在世界高速钢生产领域领跑。他告诉记者,天工每年销售增长不低于2个亿,到2005年销售实现18亿元,2007年力争销售突破30亿元,他要做三个中国第一:即工具麻花钻出口第一,丝锥产量、质量第一,创办一个中国最大的立铣刀厂,使立铣刀产量、质量成为全国第一。这样使天工集团形成以高速钢为龙头,集钻头、丝锥、立铣刀、复杂刀具等为一体的中国特钢、工具行业的先锋。
借势造势,趁势而上,天工又扬起了发展的风帆,每年以不低于1个亿的技改投入,加速企业规模化、装备现代化,用3至5年时间再造一个天工。近期将再上一条高速工具钢现代化生产流水线。新上1600吨锻机和20吨以上的电弧炉,精炼炉、轧钢机组及其相配套的工程项目,使年产高速工具钢达到5万吨,接下来将与世界最大的高速钢企业法国意拉司第尔公司进行强强联合,投资8000万美元建设全球高速钢生产基地,使天工真正占据世界高速工具钢的霸主地位。
天工的发展没有固定模式,但有特色。多年来,他们填补了几十年国内外高速工具钢种的空白,今天他们又把市场上没有的85-150mm钢材作为主攻方向,在研制生产后尽快投放市场,这是天工集团创新的特色。其次是与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创办的高速钢研究中心,每年投入100多万的经费,聚集国内外知名专家,研制出多项高速钢科研成果。如国内首个粉末冶金高速钢钢种,使天工的产品常出常新,永不落伍。特色之三是追求产品零缺陷。品牌无国界,企业无边界,天工集团与世界工具十强企业均建立了伙伴关系,销售网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独特的“先卖信誉,再卖产品”的经营理念赢得了客户一片喝彩声,也带来了滚滚财源。
如果说天工的过去像一支优美的歌,那么今后的发展则如一首没有句号的诗,用朱小坤的话说,天工发展的这首诗永远没有句号,他要将这首诗写成世上最长的一首诗,写成催人奋进,不断进取的诗篇,激励天工人为之奋斗,为之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