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一颗悄然崛起的新星

2003-04-29 00:29:07韩志云郑益刚
金山 2003年7期
关键词:全村黎明经济

韩志云 郑益刚

当你漫步在黎明村委会大院时,凌空定格在高大门楼巨幅画中的“团结、奋进、奉献”六个苍劲有力、金光闪烁的大字便跃入眼帘。此时此刻,你便会被这其中折射出的黎明精神而深深感染……

特别是近一二年来,黎明人在以陈小坤为书记的一班人带领下,面貌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村级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02年,该村先后荣获区、镇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区先进党支部、创安评优先进单位;2000--2001年度区文明村等多项殊荣。原本不很出名的黎明村,如今一跃成为全区行政村中一颗悄然崛起的新星。

近年来,村一班人针对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各项工作要求高的特点,紧紧围绕区、镇积极呼应市区跨越式发展的经济工作战略,瞄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在全村上下大力弘扬“团结、奋进、奉献”、“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黎明精神。接着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经济工作举措,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全村经济工作的快速发展。

他们在全村层层级级实行了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并把日常工作实绩与年度个人工作报酬相挂钩,这一举措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其次是确定了强抓项目和税源经济这一工作重点。他们成立了护税协税和项目工作领导班子,抽调专人负责。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全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村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100%。通过改制,多数企业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好势头。全村的闲置厂房和场地均得到合理利用,并且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他们针对辖区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大对三产经济的投入,想方设法为加快发展三产经济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使三产经济成为全村继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支柱性产业。通过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全村经济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

2001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7710.88万元,工业销售7312.24万元,实现利税152.26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8.6%、15.5%、97%;工业技改投入近500万元;实现三产营销额6618.79万元,比上年增长15.8%;三产技改投入359万元;实现税收210万元。

2002年,该村在为配合省重点建设项目222省道南徐路拓宽改造工程,拆迁7家企业(厂房面积1500平方米),搬迁墓穴3150余座,耗去全村大量人、财、物力的情况下,全村经济工作不仅没有受影响,相反仍有多项主要经济工作指标大幅度超过上年,其中全年完成税收349.57万元,比上年的210万元增长了近70%。全村这一二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今后全村的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黎明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也是硕果累累。他们深谙“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道理。他们在抓好村级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和支部一班人的自身建设。在党建工作中,把党员教育工作作为支部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穿在整个党建工作之中。村一班人始终坚持“五个工作原则”和“树立四个工作意识”,结合“以德治村,以制度治村”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兴优良作风、做民众表率、促跨越发展”等专题教育。党员拒腐防变能力明显增强,自身素质不断提升。通过党建工作的开展,村党支部的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党员队伍的素质迅速提升,全村涌现出一批优秀党员和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先进分子。2002年,村党支部获区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村一班人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他们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黎明精神为主线;深入开展“三项教育”、“五爱三德”教育,以及“以德治村、以制度治村”教育的系列教育活动,结合学习教育,为更好地宣传黎明,提高二委会工作透明度,他们从2001年开始,创办了黎明人自己的刊物——《黎明情况》,到目前为止,已出刊24期。刊物的创办与发行,有力地激发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此外,他们在全村广泛开展争创文明示范村、“五好”家庭、“双学双比”的系列评比竞赛活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

该村多年来人口出生率、计划生育措施落实率100%。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和初中入学均达100%。民政和双拥工作中的国防义务费和五保供养经费按时足额到位。还经常性开展军政、军民共建活动,军地关系不断改善。全村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该项工作,在每年组织的省、市检查中都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综合治理、群防群治、创建平安铁路线和创建安全文明村等工作,均收到区级表彰。在全市开展的创建文明、卫生和旅游城市活动中,均取得可喜的成绩,2002年,该村荣获区文明村称号。

村一班人结合文明创建活动,采取十分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仅2002年,全村就投入近40万元,新建了黎明新村、北三官塘、王家门沿线水泥干道1500多米,铺设王家门、何家湾下水管道190多米,安装路灯40多盏。新建垃圾箱(房)14座,改造旱厕为水冲式厕所4个,还为桃园、马家山、王家门220多户村(居)民解决了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吃水难的问题。通过为民办实事,不仅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密切了干群关系,为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也使村一班人在全村干部群众中树立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良好形象。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黎明人收获的累累硕果中,包含着他们太多太多的艰辛与汗水。然而,“黎明”是希望与光明的象征。在此,我衷心祝愿:希望与光明将永远陪伴着黎明人,在改革开放新的征途中,铸就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全村黎明经济
B站UP 主停更,游戏成“全村”希望
电脑报(2023年23期)2023-06-21 15:41:53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全村唯一收件人
黎明之光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美若黎明
青年歌声(2019年9期)2019-09-17 09:02:54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黎明
读者(2017年8期)2017-03-29 20:11:49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办好一处书屋改变全村面貌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