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万方
“一场比赛的输赢,对抗性的运动往往取决于对手的实力,而高尔夫运动则是在挑战自我。”中电科技总裁张富淳比划着,手臂一抡,好像又击出了一个好球。
多年以来,张富淳的运动爱好似乎与事业的关系交错在一起。“年轻时喜欢打桥牌,桥牌讲究团队作战。但当时对这项运动的精髓理解不深,常常为了一手牌的理解不合拍案而去。现在,领导着中电这样一支队伍,理论上更需要团队的配合。”
自从在北大上MBA课程开始,张富淳就迷上了打高尔夫,“学了一年后,我打一局下来日平均杆数就达到了88杆左右。今年初,我甚至打出了一个‘老鹰球(即比标准杆数少两杆)。”
“想想看,为了一个小小的球,几个人花上4个小时不辞辛苦地走上近10公里的路,一路下来出一身汗,有时把球打丢了,还得满世界去找,这个过程确实愉悦。” 张富淳开玩笑说,结合中电的技术他打算发明一种“特殊”的高尔夫球。“带GPS定位和自动记分系统。球打出去可以记录下风速和飞行的线路。”爱标新立异的他认为这会成为公司的一个拳头产品。
“其实高尔夫的整场比赛也像是人生的缩影,有的人在比赛中表现得比较暴躁,对得失看得太重,打好了一杆就狂喜不已;打坏了干脆把球杆丢进水里,更有甚者,在比赛中不遵守规则,作点小弊的人也大有人在。”
张富淳打球时的伙伴比较杂,有领导、有客户、也有同学,“反正打起球来大家都是平等的,汗流在一起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不大了。”但同时他也毫不讳言“圈子”的存在,“对于一个人来说,25岁以后接触的人或事绝对会对他的事业和人生产生影响,物以类聚虽然是一种简单的归纳,但在现实生活中‘圈子带来的更多的是机遇。” 张富淳说自己加盟中电的原由就简单得很,在一次郊游中,他结识了当时中电的总裁王金成,对方看他是个人才,就约他过来工作。
“所以我想有那么多商界人士爱打高尔夫并不是附庸风雅,我相信是这项运动的魅力使然。退一步讲,如果你和你的客户或合作伙伴一起打一场球,基本上会对对方的球品、人品有个大概的了解,那么合作与否你心里就有底了。当然从我的角度更喜欢把高尔夫当作一个玩来看待,即使是交流,也还是在游戏层面上展开。”
谈及自己的人生,张打比方说已经打到了第九洞附近了。回首一看,前面的“十几杆”打得还不错,后半场比赛也应该打出水平来。他说自己有个早已制定的退休计划,到45岁时就脱离中电科技具体的管理工作,去做个董事长参与公司战略决策。
“那时应该会有一些闲暇了,我最想做的就是背上球杆周游世界。”他笑道。
“人生应该像打球一样,不要给自己定下什么确切的目标。” 张富淳说当自己抱着要打多少杆的心思去打球时,一定会比预想的多出许多杆,甚至在球杆还未打到球的那一刹那,他就知道力道已经有了偏差。“因为你太想赢了,所以你承受不起错误。打高尔夫真的是在战胜自我,只有在消除了杂念,忘掉输赢和心中的期许时,你才能发挥应有或者更出色的水平。”
学理工出身的张富淳形容自己的状态还是用打球来比喻,“我归纳为打得好,心情愉快;打不好,同伴开心,既然总有人是快乐的,为什么为一时一事的得失而焦虑呢?”张的几句话好像解释了一个大哲理。
在张富淳使用的中电生产的第一款手机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朋友发来的短信。“幸福是什么?就像一把坐在炉火上的水壶,尽管屁股烧得通红,但还是快乐地吹着口哨。”
独立成章
儿子的“计件工资”
说到自己6岁的孩子时,张富淳就像是在谈及自己精心收藏的一件宝贝,“我一直注意培养他独立的人格,孩子刚10个月时,我们就放手让他去走路,摔倒了也不去扶,后来他走路变得很稳定,很少摔跤,即便摔倒了也不会躺在那里哭。”下一代也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对智力游戏的爱好。自打教会儿子下五子棋之后,儿子的棋艺成熟很快,因此,每当他们要下棋时,张就鼓励孩子说:“你要是赢了,我就给你一块钱。”让他惊讶的是,在这种赤裸裸的诱惑下,儿子总是能超水平地发挥。“他对金钱的追求令我感动。” 张富淳大笑起来。为了进一步培养儿子的“商品意识”,张富淳开出了擦一双皮鞋的价码。结果儿子会把十几双皮鞋擦得干干净净,码成一条线,然后去领取自己的“计件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