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需要教研重心下移

2003-04-24 06:40李青
人民教育 2003年7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新课程

李青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推进,在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各样的困感和问题也随之出现,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课程专家和教研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以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在这项制度构建的过程中,教研部门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试做探讨,以与同行共同思考。

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进一步强化教研部门培训、指导作用。

天津市大港区被确定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之后,我们区教师进修学校就把培训、指导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课改办公室制定了培训方案,明确了培训重点,并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跟踪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骨干教师培训相结合、实验教师培训与非实验教师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全区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干部、教研员和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但随着课程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来自研究人员的支持,也要依靠教师自己的学习、反思与研究,更需要教师群体的智慧。因此,教研重心下移,构建一种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保证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如何实现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呢?我们认为,首先,教研部门要帮助各学校分析学校的校情,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每所学校的核心课题,然后指导各教研组、学科组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研究的专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其次,教研员要加强对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和培训。教而不研则浅。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研究意识能否确立,是教师能否迅速成长的关键。

第三,教研员要研究更有实效的培训方法。要针对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采用以案例讨论为切人点,与教师一起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

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进一步明确教研员的职责。

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对教研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教研员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为新课程服务。

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中,教研员应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教研员首先应引领广大教师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引导教师认识到教师本位的教学模式必将被淘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将成为主流。其次,为了使教师们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研员要充分发挥区、镇、校三级教研网的优势,调动基层的教学研究力量,引导广大教师边研边教,以研促教。第三,教研员要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和案例,及时整理和推广。

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中,教研员是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者,参与者和服务者。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成为研究者,教研员更是责无旁货。因此,教研员的生命在学校在课堂。教研员必须经常深入学校,与教师一起开发课程资源,共同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及时发现学校中的典型教学事件,组织教师分析思考,进而生成教研专题。教研员还应该为教师们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丰富的素材资料以及有力的心理支持,及时肯定教师的创造性和闪光点,帮助教师充满信心地实践新课程。

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中,教研员是桥梁和纽带。从纵向上来说,教研员,上可以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的培训和研修,直接与课程专家沟通并建立联系,争取专家的指导与支持;下可以了解实验学校的情况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学校教师和专家之间搭建通畅的桥梁,争取来自上层的支持。从横向上来说,教研员可以凭借他们对全区各学校、各教研组及教师的全面了解,为一些有共同特点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各有所长的学校构建合作交流的平台,使校与校之间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學研究共同体,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教师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开阔教研工作的新思路。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怎样的教研方式能更好地服务新课程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摆在教研室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年多来,我们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1.集中教研,形式多样。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研活动不仅仅局限于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指导教学,更主要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与创新,我们在组织学习理论,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尝试了几种新的教研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互动式教研。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人点,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使教师在主动参与中,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动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摆出来,让大家分析讨论,集体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研活动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教研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充分接纳教师的各种观点,并在各种观点交锋中形成共识;教研员和教师在共同反思研究中,总结基本经验,促进了双方共同进步。

——专题式教研。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组织教学,为了学生的发展开展教研。在新课程实验中,教研员常常采取听推门课(事先不打招呼)的办法,走进教室,走近学生,观察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及时与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发现教研专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活动。比如,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何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等问题。围绕这些专题,大家开展研讨交流活动,使教研恬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分组式教研。在集中教研的基础上,围绕各学科的研究课题,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开展研究。比如,数学学科分成了学生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小组、课程资源开发小组、小学课堂师生互动交往策略研究小组等。研究小组内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学科教研员以学期为单位组织学科集中交流展示。

2.分级教研,注重实效。

我们在做好区级教研工作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的作用,做好乡、镇、片教研和校本教研。

大港区为城乡并存的区域,区内学校比较分散,为了不使影响教师正常工作的集中教研活动次数过多,我们着力抓了乡、镇、片教研和校本教研。2002年4月,我们在中塘镇召开了乡镇教委抓课改现场会。在活动中,各校观摩了中塘镇每月一次的教师教研活动,听取了中塘镇教委的经验介绍。这对乡镇教委如何组织好教研活动,积极推进课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示范作用。

各学校也针对自己的情况,加强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比如,大港四小校本教研定时间(每周一次),有保障(学校有政策保障),各学科组每次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主讲、有研讨、有记录,效果很好。大港二小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致力于实现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整合课程资源,使学科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整体了解与把握,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四、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教研部门要更加关注薄弱校。

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给予学校自主发展的权利和空间,根据学校教师的教学实际开展教研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构想。这对于一些教学基础比较好、办学规模比较大、教师素质比较高和经济条件有保障的学校,可以以此为契机积极与课程专家和教研部门合作,提升办学理念,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办学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而对于一些偏远的薄弱的、规模比较小、人员素质不是很高的学校来说,就比以往更加需要来自教研部门的扶持与帮助。它需要专家及教研部门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比如,直接到学校培训教师,组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增强研究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和学校发展。

总之,教研部门和教研人员,应积极行动起来,转变角色,开阔思路,改变工作方式,以适应新的教学研究制度的要求,为新课程的成功实验作出自己的努力。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