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兰
余建文已记不清有多少次走上领奖台了。每一次面对如潮的掌声,接过鲜红的证书,戴上闪亮的奖章,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把他推上第一线,将他托上成功之路的人们。泪花中,那一条并不平坦的从教之路,依稀浮现在眼前……
上篇:三十而立
刚到学校时,余建文曾为自己的前程勾画过绚丽的蓝图:教一门主课,干一番事业。可当得知他教的连外三门音体美)都排不上的自然课时,他低下了头,失望和矛盾一齐涌上心头。老校长袁浩的一句话打开了他的心扉:一个人有无出息,不在于位,而在于为。是啊,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每门学科都是青年人成才的岗位,我应把一切都献给它。
从此,他一头扎进自然教学中: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作教具,研究教法……渐渐地,他的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领导的肯定。从此,学校的接待课,区里的研究课,市里的公开课,总有他的份。不久,遇上自然学科换新教材,从中央教科所到地方教育科研部门及学校,都在研究新教材和新教法。于是出现了三多:上级部门检查多,各地同行交流多,教师上课接待多。
在没有终结的检查、交流和实验中,他一方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方面又有不堪重负之感。从接受任务起,他的心似乎被勾了去,寝食难安,每时每刻都在思虑。这边刚把课上完,那边任务又来了。人的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很大。有时,他甚至想把课上砸了,可每当他走,上讲台,看到一双双求知的目光,想到同行的帮助、领导的鼓励,不安的念头随即抛到九霄云外,又以满腔的热情,认真地去上好每一节课。
余建文渐教渐悟,明白了这样一个人生道理:纷繁复杂的工作,看似一种负担,但更是锻炼成长的好机会。一个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级级通向成功的阶梯,关键在于能否走好,在艰辛而平凡的工作中把握机会,做负重奋进的强者。他赞同斯霞老师的话:教与学单有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还不够,教师必须具有长流的活水。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余建文注意收集整理有关的资料并认真学习,让自己尽可能多地占有丰富的素材。这样,他就可以在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
新编的教材增加了四季星空的知识,他不满足于现有的内容,到图书馆借阅《希腊的神话传说》、《四季星空》、《星座与希腊神话》、《奥德曼的故事》等书,把其中的神话故事进行对比分析,选取那些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情节生动且符合儿童特点的内容,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成了形式上独立、整体上相连的一个个小故事,共计一万多字。他把它们穿插到教学中,讲给学生听。课堂里鸦雀无声,大家聚精会神,以至听得入了迷。在学生眼里,他成了一位有魔力的老师。
正当他在自然教学上奋进的时候,1984年8月27日,领导突然通知他接任大队辅导员工作。他陷入了苦恼中:一边是他3年来为之奋斗并初见成效的教学工作,一边是陌生的甚至在有些人眼里不讨人喜欢的思想品德工作。几经彷徨,他思绪渐明:越是陌生的工作越能锻炼人嘛!他坚信成才之路就在脚下。
一切从零开始,他拜少先队工作行家为师,到图书馆翻出《多年的辅导员》杂志,报名参加省里自学考试……他常到孩子们中间去,和他们谈心、交朋友、做游戏,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捕捉活动素材,提炼活动主题。他根据少先队员的思想实际,在領导和老师的支持下,组织队员开展军训、登山、夜行军等活动,创造条件磨练学生的意志;由他组织开展的寻找生活中快节奏的快快快活动方案,发表在了《中国少年报》创造杯活动专版上,在全国一炮打响;他发挥奋战在第一线的优势,努力从事少先队工作理论研究,撰写的《对中队少先队工作评估初探》一文,获全国少先队教育论文竞赛优秀奖。
不久,一顶顶荣誉桂冠接踵而来:他被评为区、市级优秀辅导员;1984年,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称号;1985年、1991年两次被授予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8年他当选为南京市政协委员;1991年,他撰写的《三十而立》一文,在《江苏教育》杂志举办的我的追求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袁浩,曾于1991年、1999 年两次向全校青年教师推荐阅读《三十而立》,他在推荐文章中这样写道:
“三十而立”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悠悠五千年,在人生的考场上,莘莘学子,华章迭出,曾有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唱!然而,三十而立,必然立'吗?古往今来,人世间有鸿鹄,有骏骥,有蛟龙,不也有饱食终日的鸡豕、营窠乐命的燕雀吗?后者能交出什么样的答卷?从弱冠'到而立,小余在校园里度过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在他走过的路上印下了前进的足迹,留下了闪光的奖章和耀眼的鲜花。这除了客观条件外,还蕴涵着值得人们掩卷深思的道理。
下篇:四十不惑
上世纪90年代,余建文在自然教学中发现一些新情况:当他再讲一些小故事时,往往刚开头,就有不少学生争着举手:我知道,我来讲。这引起了他的思考:当今社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知识面在扩展,主体意识在增强,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和表现欲提高了。于是,他变我讲,你们听为我引导,你们讲,大家听。这一变使他的课堂教学面貌一新:枯燥难懂的天文知识,在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中,变得亲切可爱,好记易懂了。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了,主动地去找课外书阅读,还在晚上拿着星图看星、认星。
小学自然是一门五光十色、包罗万象的学科,不仅要教学生自然科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群体合作意识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因此,余老师在教学中,不单纯要学生死记硬背条条框框,也不给他们现成的金子,而是教给他们点金术,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要他们动脑又动手。在做沉浮实验时,他拿出一支牙膏皮放入水槽中,问:“唯有本事让它浮上水面?学生们七嘴八舌、各出高招。他不予评价,让他们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皮,照自己说的试试。学生们可高兴了,个个说:我的方法肯定行。待放入水中后,有的学生成功了,高兴得蹦起来,而有的学生望着下沉的牙膏皮发愣。余老师既表扬了成功的,又和大家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们再试试,让大家都来体会和品尝成功的喜悦。
余建文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争当小船王、外小飞行员活动,举办一次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征文竞赛,鼓励学生当环保科学院小研究员,自办《自然科技》小报,参加爱鸟周的爱鸟小队活动。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自然课外活动,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健康发展。
教师中有句行话:教而不研则浅。余建文认为,搞科研,写文章,确实苦中有乐。刚刚走上学校领导岗位的余建文,他让教师平时要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注意收集第一手资料:他鼓励教师在日常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发扬钉子精神,学一点教育教学理论,充实自己:他还希望教师要守得住寂寞、甘于清苦。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如何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又怎样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时一连几小时、几个晚上,面对一大堆材料,他竟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可一旦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再由表及里地理出一条思路,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多年来,他写的数篇小论文,多次在国家及省市竞赛中获奖,如1988 年写的《校园文化艺术节》、1990年写的《怎样测定物体的温度》1992年写的《新年人人乐体育游戏 大观园》、1998年写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真棒》等论文,其中就有两篇荣获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
从初登讲台,到三十而立,再到四十不惑,时光匆匆而过。余建文想起许多曾经鼓励他成长、帮助并激发他进步的人:他忘不了身患绝症的母亲,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期盼自己早日成家、早日成才的目光。余建文说,正是他们成就了自己今日的成长,他要继续努力,演奏出更加雄伟的生命交响曲。善于从各种各样的生活里汲取乐趣、发掘欢乐、创造机会并走向成功!在人们眼里,余建文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