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 陈婧 张靖 刘朝思
对于高三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总复习是教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今年高考提前一个月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地进行复习呢?如果我们能够善用心理学规律,就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一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动机是行为的内在动力,决定行为的发生和方向。如果机体的行为没有动机的驱动,这种机体就是被动的,不会去主动习得,外界的强化也就不会对机体产生良好的刺激效果。
用這一理论来分析,可以看出:复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强化刺激的过程,其目的是要让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那么,要让这一刺激取得成效,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复习动机,如果学生仅仅是麻木地跟着老师走一步做一步,那就很难有好的复习效果。
动机又从哪来呢?如果学生在复习中,能够从成就感的满足中得到快乐,他就会继续努力使这种快慰持续。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首先得到这种成就感和快感。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由于基础和能力的差别,要想都享受到成就感,就必须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制定预期目标。制定这一目标的时候,要遵循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的预期目标才有最佳的激励作用。
二
艾宾浩斯在一百多年前(1885 年)用几张无意义音节表(即用字母随机组合出一些从未见过的单词,分别在间隔不同的时间后测试自己尚能记忆的单词量,测试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这一曲线表明,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刻急速发生的,以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变慢。
根据艾宾浩斯总结的遗忘规律,复习要注意到哪些问题呢?
第一,要注意到遗忘是立刻发生的,而且此时遗忘率最高。所以要及时复习,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要趁热打铁。你可以注意到,这节课讲过的东西,到下节课再来提问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急着去翻书翻笔记,这就是没有及时复习,使得所学知识被学生迅速遗忘的表现。因此,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强调了及时练习和小结的重要性。
第二,要注意到这一遗忘曲线绘制的前提是机械记忆。后人的许多实验都证明,对于无意义的机械记忆内容,间时复习往往胜于集中学习,比如背原理、方法论,平时经常性地记一记比集中起来记忆效果要好。但在有意义的概念形成的学习中以及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并形成规律的学习中,集中练习的效果更好。例如,在综合复习中,对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复习的时候,集中讲练、分专题进行训练比分散复习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们要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对于识记性的知识点,要采取间时复习的方法,而对要形成技能技巧的知识点,则需要采用集中讲练的复习方法。
第三,要注意到遗忘曲线的后段,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逐渐减慢,甚至有终生记忆。那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复习强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需要再做过多的重复复习。搞题海战术,一是会把学生的身体拖垮,二是会让学生对这样的复习产生厌倦和抵触的情绪,反而会降低复习效果。剩饭炒三次,狗都不闻,对翻来覆去的重复复习,学生怎么会不反感呢?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要给学生大量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寻找新的亮点。
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情绪状态有两种,一种是心境,这是一种比较平缓而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绪:另一种是激情,这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人在考试中,情绪基本上属于激情状态。激情能使机体内产生比较大的应激能量,使注意的选择范围比较小,有利于集中能量、集中思维,对付短时出现的特别情况。这是激情有利的一方面。但同时应该注意到,由于激情消耗的能量很大,机体容易产生疲劳,所以只能维持短暂激情。在激情状态,人的注意力相对集中,注意的范围缩小,会使人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局限性。
这启示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控制考试的频率。复习效果是需要用考试来评价的,也需要用考试来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如果考试得法,学生会在考试中由于应激作用而使神经兴奋,产生比较大的能量来提高应对能力。这有利于强化复习的刺激,巩固复习效果。但若考试过于频繁,则会适得其反,因为人在应激中消耗的大量能量不能得到及时补充,身体上会感到疲劳,情绪上也会感到厌烦。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高三的学生在最后冲刺阶段,被一次又一次密集的模拟考试弄得身心疲惫之后,对考试和成绩也就麻木了,只想着怎么赶快熬到高考结束。
当学生对复习和考试反感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需要审慎思考自己的复习指导是不是违背了心理学规律的时候。当然,高三阶段的总复习还会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课时安排等等,但总的说来,我们要善用心理学的规律来指导教学,科学地安排复习活动,切实提高总复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