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艾
本刊讯 2002年1月24日上午10点,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竹厅前人头攒动。近3千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胸佩白花,怀着极其崇敬和依恋的心情,列队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22中学特级教师孙维刚送行。
在肃穆的吊唁大厅里,摆放着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副部长王湛及社会各界人士赠送的花圈和挽联,孙维刚老师的遗体安卧在鲜花丛中。与以往的吊唁仪式不同的是,没有低沉的哀乐,大厅里回旋着动听的乐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据说,这是孙维刚老师生前最喜爱的,他的家人特意选择这首乐曲,以独特的方式向亲人送别和悼念。
孙维刚自1990年被发现患有癌症后,始终没有离开过讲台,没有离开过他的学生,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不断创造佳绩,直到生命的终结。正如孙老师所讲的:我希望在我生命的最后时日,为党和人民再炼一炉好钢。他在学生身上延续的不仅是知识,更有理想、意志和做人的准则。他始终教育学生要做诚实、正派、正直的人,做有远大理想的人,做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人,做一个因自己的存在而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的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孙维刚老师用自己从教40年的辉煌历程,诠释了春蚕和红烛的内在含义:用自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模范行动,为后人树立起了一座育人的丰碑。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健民、副主任陶西平、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立、中国教科文卫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游國栋等同志参加了孙维刚的遗体告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