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农村教育走向何处

2002-04-29 01:10李少元
人民教育 2002年5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发展

作者简介

李少元,原中央教科所农村教育研究室主任,国家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获得者。主要著作有《教育经济学》、《教育结构学》、《农村教育整体改革研究》、《农村教育论》等。

新的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异常激烈,而与之相关的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三农”问题,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当前最突出的则是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村教育应该立足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做出贡献。农村教育怎样更好地发挥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农村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众所周知,办教育就要消耗一定的人、财、物力与时间资源。培养的人是否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首要的就是所办的教育是否适应时代对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投资既可能是生产性的,又可能是消费性的,用华东师大邱渊教授的话说,它是有形的消费,潜在的生产;必要的消费,扩大的生产:今天的消费,明天的生产。像陶行知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走错了路的、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的教育,努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因此,我们要把农村地区的教育办成:(1)在宏观上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适需对路的教育:2)以量力、量需和实效为综合尺度,发展规模和速度适度超前的教育:(3)学生受教育的内容和毕业生素质能力与知识结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适用的教育:(4)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适材成长的教育。农村教育只有做到适需对路、适度超前、适用实效和适材成长,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实现劳动者的增收效益。

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农服务的功能

农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包括农村职业(或农业)院校的教育、普通中小学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或活动以及农民技术教育或推广等。这些教育形式能够并且有责任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进行较为直接的服务。

面对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形势和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新走势,担负着培养农村新型建设者的农村教育,要与时俱进,在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中适应新要求,拿出新举措。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农产品将要大量在中国登陆,国内的农产品价格还要下降,农民和农业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这是农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农服务的根本途径。

21世纪,我国农业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值得引起农村教育者的关注。首先是农业产业化,包括农业产品的高度商品化、农业操作方式的高度机械化、农业灌溉技术的节水化、农村产业劳动者居住环境的城镇化等;第二是農业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包括农业产品生产的工厂化或农场化,农业劳动的职业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方式等;第三是农业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大,包括生物化农业的较大发展,组织培养育苗,转基因工程,种、养过程中的生物化学技术等;第四是农业概念的广延化,不仅出现了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等概念,而且出现了观光农业、工艺性农业和休闲农业等泛化的概念以及具有区域特色的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工厂化农业等;第五则是农业系统走向信息化,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农业生产管理,运用互联网传递信息、从事销售活动等。

农村发展是指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也是农村教育要为之服务的更加宽广的领域。我们要通过兴学育人,努力创造以生产力发展为中心的农村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条件,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因素相结合,逐步建立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主导,以经科教为轴的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相互协调的农村发展战略。要更新发展观,努力使社会诸因素的发展相互支持和配合,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社会系统和运行机制。

立足国情、区情,分类要求是农村各类教育发展的基本对策

首先,农村各类地区都应按质按量、扎扎实实地普及小学教育。这一点要求是不是太低了?不是。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教育,是杜绝新文盲产生的根本手段。贫困地区,尤其是特贫困地区提出这样的目标是现实的和有效的。与中学和大学相比,由于小学教育成本较低,一般又不会因为,上学耽误取得劳动收入,因此能形成较高的教育收益率。据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计算,美国各级教育的平均收益率为17.3%,而在1939年至1958年间美国小学教育的收益率都在34.9%以上,就说明了这一点。

正在奔向小康或是实现了小康以后的农村地区,是否还要按质按量、扎扎实实地普及小学教育呢?当然也要。因为普及初等教育和扫除文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它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也需要深入进行,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的一个教育上的基点。

第二,巩固扩大农村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成果,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

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劳动者至少要有初中毕业的教育程度,这是日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和较发达的地区都具备了普九的条件。国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正是加快贫困地区普九进程的重要举措。

普九或发展基础教育和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据北京市对1100个农民家庭劳动力收入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高中、初中、小学、文盲或半文盲4种劳动者家庭人均收入之比为1.6:1.4:1.2:1,可见基础素质高低与农民收入是呈正相关的。

第三,农村非义务教育阶段应建立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由普九向幼教和高中教育两头延伸,并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这不仅是实现小康后较发达地区的要求,也是所有地区提升教育质量的普遍要求。

搞好幼儿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验已证明了这一点。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非义务阶段教育,各地农村可以在确保普九的前提下采取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关系,用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话说:只要市场上有这种受教育的需求,你就让他去上学,什么时候市场反映出教育过度的信号,他自己就不上这个学了。因此,只要我们把住教育方针和基本的办学条件与规范,开放搞活是一件好事。而且,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产业也是拉动内需、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举措。

素质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全面推进赋予时代特征的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现代化建设者,将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与生活改善乃至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举措。

首先,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課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要增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课程、教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改变那种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唯一标准的教育教学制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重大转变的实现,是通过育人实现农村经济繁荣,农民生活富裕、幸福,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举措。

第二,不断增强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把握素质教育的灵魂,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活幸福的重要保证。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明礼诚信成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如在现代发展观中,人和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成为重要的特征,那种只顾社会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的道德观,或片面强调人的个性自由而忽视他人与社会利益的道德观,以及只重视人和社会发展而不顾环境和生态平衡惨遭破坏的道德观,都是不符合现代要求的。因此,农村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使受教育者形成现代观念、养成现代行为习惯,这样才有利于兼顾农业、农民、农村发展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然,农村教育要当好兴农的靠山,还要进一步解决自身建设存在的一些难题,主要是一些农村地区教育经费不足、体制不顺和质量效益较差的问题。这就必须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体制与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大政府统筹和社会参与的力度,增强干部办好农村教育的贵任感,通过把教育办成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培养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人才的摇篮,肩负起促进“三农”发展与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发展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区域发展篇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图说共享发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