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理想

2002-04-29 10:08赵新茹
党员文摘 2002年10期
关键词:领导集体

陈 晋 赵新茹

得人心者得天下--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元旦即将到来的时候,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的农家小院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布了一篇新年献词。他很有信心地宣布:迎面而来的1949年,将是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人民解放战争将在这一年获得最后胜利,并且将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20天后,蒋介石离开了南京总统府。而国民党则先后把110吨黄金以及价值一亿四千万美元的外汇和白银运到了作为他们退路的台湾。

人心可不像黄金那样容易被搬走。还是在南京的时候,蒋介石曾力邀院士们去台湾,结果,81位院士只有9位去了台湾,留在大陆的占了绝大多数。

正是比黄金值钱的人心,铺就了一条中国共产党夺取天下之路。

1949年的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这是解放战争以来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也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后一次中央全会。会场就设在中央机关的大食堂,代表们坐的凳子都是临时凑起来的,座位也没有固定的安排。

毛泽东在会上说,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他告诫全党,夺取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充满信心地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了西柏坡,离开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了南京城,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5月底,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解放了。当时住在上海的一个年轻的资本家记述了上海解放那一天自己看到的情景:"......那天枪声响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我醒来,轻轻推开了窗户,看到马路上睡的都是解放军,我的直觉告诉我,蒋介石回不来了......"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荣毅仁先生。

得出这个结论的,不只有青年时代的荣毅仁。从1948年底到1949年初,一批又一批的党外民主人士,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响应共产党的建国号召,先后从香港、上海或其它地方来到刚刚解放的北平。

当然,即将建国的中国共产党,更忘不了在革命危难时始终帮助自己的好朋友宋庆龄。毛泽东两次写信,邀请她北上共商建国大计。随着宋庆龄的到来,一个新的国家就要宣告诞生了。

新起点--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刘少奇为了准备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从1955年12月起,相继召集了30个部门的负责人汇报座谈,了解中国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1956年初,毛泽东从外地视察回到北京后,听薄一波谈了这个情况后,很受感触,十分欣赏。于是,毛泽东找了34个部门,不间断地听了一个半月的汇报,一边听一边作指示。调查之后,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详细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讲话经过整理,便是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点上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刘少奇说:有了毛泽东的这个报告,"八大"政治报告的起草就有个纲了。

1956年的9月15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开幕。这时,离上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已经有11年。参加这次会议开幕式的除了1026名正式代表外,还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来自50多个国家的兄弟党的代表。

毛泽东在开幕词里说:这次大会的任务是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中共八大还以它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上的几个"第一"载入了史册。

它第一次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了党代会实行常任制,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它第一次把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四个现代化写进了党章,后来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改成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它第一次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写进了党章。

中共八大也是最民主最公开的一次大会。列席大会的不仅有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领导人,还有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大量国内外的新闻记者也活跃在会场上。当时,每天的报纸和广播都在报道大会的情况,代表们在大会上的发言第二天就公开发表,这样的做法使各方面的人都很满意。

从大会气氛中,民主党派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表现出来的空前信心,和把各方面人士团结起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诚意。于是,在9月17日那天,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代表列席大会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大会献上了一件名为《红军抢渡大渡河》的精美象牙雕刻,象征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

在紧接着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主席的毛泽东,当时63岁。四位副主席是58岁的刘少奇,58岁的周恩来,70岁的朱德,51岁的陈云。在中央政治局下面还设立了一个书记处,总书记由52岁的邓小平担任,他们六人组成了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粉碎"四人帮"以后,理想之船有了拨正航向的历史契机。但这一天的真正来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977年2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联合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文章提出的曾经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两个凡是",使人们在长期动乱后急迫要求澄清是非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并形成新的思想禁锢。

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率先表态:"两个凡是",不行,不符合马克思主义。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5月11日,《光明日报》在第一版上以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思想的利剑终于出鞘。

1978年9月,邓小平的东北三省之行,讲得最多的事情是思想路线问题,是解放思想的问题,是真理标准的讨论问题。在东北,邓小平提出要在适当的时候结束已经搞了两年的揭批"四人帮"的政治运动,尽快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由此拉开了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序幕。

1978年11月10日,200多位党的高级干部汇聚到了北京的京西宾馆,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11月12日,陈云参加东北组讨论。他发言表示完全同意中央实现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意见,接着,他提出了会议原定议题之外的一件大事。他说,安定团结也是人民关心的事情,现在还有所顾虑。为此,应该为彭德怀、陶铸、薄一波等人平反,中央应该肯定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天安门事件。

陈云的发言立刻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于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让大家畅所欲言。一个本来讨论经济工作的会议,就这样变成了从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到政治路线全面拨乱反正的会议。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在12月13日的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篇讲话,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并事实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78年12月18日,在30多天的中央工作会议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召开。会议只开了5天。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最终确立了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三个转变上来。

历史将永远记住1978这个历史转折的年份。从此,一条新的道路开始在人们脚下延伸。

在挑战面前--十三届四中全会

1989年的春夏之交,中共中央果断地平息一场罕见的政治风波以后,国内外普遍关注着中国政局的发展,关注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有变化。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决策能力的一个考验。

1989年6月9日,邓小平讲话了。他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是不是因为这次动乱就发生了问题呢﹖党的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不对﹖我最近总在想这个问题,我们没有错。"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什么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1989年6月23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会上表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邓小平和江泽民的表态,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对中国是不是还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疑虑。1989年的秋天,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辞去了最后一个领导职务--中央军委主席,全会选举江泽民担任中央军委主席。经过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有步骤地实现了顺利交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临危受命走上领导岗位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严峻挑战。

国际上,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历史剧变,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解体。要在变幻莫测的世界形势中站稳脚跟,关键得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国内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怎样保持社会稳定,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风气问题;同时在有人因为发生了政治风波而对改革开放心存疑虑的情况下,怎样保持一种推进改革开放的形象。

在很短的时间内,新一代领导集体做出了《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等一系列的重要决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惩治腐败现象,切实地做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

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举措并没有停止下来。1990年4月,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营业,证券业和股份制从此有了合法而广阔的舞台。新一代领导集体一系列的决策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国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

(惟子、卫东荐自《党史天地》原标题为《为了理想--党的历次重要会议回眸》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领导集体
摭谈优秀班集体形成的有效途径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
对中国梦的几点认识
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医药事业的贡献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执政思想之比较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政党政治思想探析
在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第五届理事会领导集体的讲话
如何建设团结和谐高效的党委领导集体
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贡献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涉台外交斗争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