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民 梁伟国
说到天津,有人会想到洋楼、想到石油,有人会赞美海鲜、赞美食品“三绝”。的确,这个有1.19万平方公里、1OOO万人口的滨海城市有丰富的海洋石油资源,这个有600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知道得更多的是,天津有名扬海外的开发区,有全国闻名的危房改造。近些年来,天津基础教育的崛起特别是优质高中建设成为奋进中的天津的又一个亮点,引起国^的瞩目、世界的关注。
20102年10月13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岚清副总理出席了教育部在天津召开的全国高中发展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李岚清指出,天簿市通过加强政府统筹,盘活资源,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积极扶持优质高中的扩建和改建,依托优质高中兼并薄弱学校,使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个做法对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说:“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要下决心搞好布局调整,再建几所南开、耀华这样高水平的学校,推动全市中小学教育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众所周知,南开中学和耀华中学都是天津享誉海内外的名牌学校,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这两所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培养了大批政界巨擘、学术大师、科技专家、文学宗匠,为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南开”、“耀华”为榜样,加强优质高中建设,就是让每一所优质高中校在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不懈追求中,建成“南开”、 “耀华”那种具有自身管理风格、课程结构、校园文化等一流的育人环境,就是高水平地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引导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四有”新人。天津市委、市政府要求,一般的学校要向“南开”、“ 耀华”看齐,示范高中校要向国际标准看齐,力争用几年的时间,使天津市的基础教育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994年,天津同北京、上海一起,提前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随后,马不停蹄,又开始了全市性的规模空前的教育布局调整。优化资源,扩大规模,减少数量,提高质量,逐步实现高标准、促均衡的目标。确定了先农村、后城市,通过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整体提高全市人民素质的任务。靠着“精卫填海”般的顽强毅力,天津人民艰苦奋斗,使全市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0年,他们在调整布局结构、扩大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整体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适应教育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又开始了优质高中建设的宏伟工程。
让我们先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天津市基础教育发展所走过的路程。
1995年,天津市政府批准了《关于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的实施意见》,拉开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序幕。在布局调整中,下大力气治“散”治“低”,抓调整上水平,抓调整增优势,抓调整促发展。到2000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规划基本完成。1300所不符合办学标准的薄弱学校被撤销,新建中小学974所,建筑面积4014万平方米,投资24.74亿元,全部达到国家颁布的建设标准,成为规范化学校。实现了“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这个历代农民的愿望。这项工程,效益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教育改革与发展。2000年,全市农村适龄人口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分别达到1OO%和85%,农村地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巩固率分别达到99.83%、98.08%和98%。
1999年12月,天津市委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用6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把市区中小学校总数由570所调减为390所,全部建设成规范化学校,并着力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先建成30所左右示范性高中。让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接受优质的高中教育,为全市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以上,全面提高天津的劳动者素质打好基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第二中学、第二南开中学、北师大天津附中、杨柳青一中等国内一流水平的示范性高中相继竣工,开始启用。到2002年底,31所示范性高中建成。這批示范性高中建设,总投资25.28亿元,整合土地3303亩,建筑面积达110万平方米。示范性高中一般为12轨-16轨,每校每年可招收600名~800名新生。2002年,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92%,普职比为5:5,60%以上的高中新生可进入区县级重点以上的优质高中学习。外商的一些孩子也纷纷要求到示范性高中上学,目前,南开中学、实验中学、二中、三中、四十二中、四十三中等13所示范性高中都设立了国际部,已招收外籍高中学生400多人。
天津市提出加快优质高中建设的决策背景是什么呢?
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落后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党和政府决不能把落后的学校带入新的世纪。当时担任天津市市长的张立昌同志多次强调:“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教育兴旺、天津兴旺”,“天津经济要发展,不从教育抓起,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天津经济“要逐步跳出低水平竞争的圈子,真正做到高人一筹、领先一步,关键在于大力提高城市人口的整体素质,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同时,要求领导干部首先要重视教育,“要有一种非把教育抓上去不可的劲头”,使呒津教育一年一个新变化,五年有个大变化,率先实现现代化”。这种超前性的教育发展观念和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发展战略思想,为加快天津教育发展扫清了认识上的障碍,使得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成为全社会关心的事情。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天津市正值高中阶段教育入学高峰,每年初中毕业生由原来的8-9万人猛增到14万人。在天津市基本完成旧城区平房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后,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改善了,居住环境变美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第一热点问题。人民群众把孩子能否接受优质教育与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命运联系起来,“上好学校、找好老师、受好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天津市招生规模年均增长46以上。但是直到90年代末期,全市总人口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仍占70%以上,这就使得高等教育发展缺乏足够的生源保证,使得普通高中教育成为制约整个教育发展的“瓶颈”,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已经成为关键。1999年以后,天津市不断扩大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由1998年的3.3:6.7调整到1999年的4:6,但仍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接受高中教育的迫切需求,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的人数所占全市普通高中招生总量仍不足30%。
不断扩大高水平、高质量学校教育的规模并增加数量,把教育均衡发展推向新的水平,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普九”达标后,通过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天津的教育事业乘势而上,为优质高中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需求,迫切需要扩大优质高中的教育规模。所以,按照天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要求,加强优质高中建设,“既有这种必要,也有这种可能”。市委、市政府及时作出了加强优质高中建设的重要决策,这既适应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也适应了满足群众愿望、维护群众利益的需要。
1999年8月2日,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在原汇文中学调研时提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要下决心搞好布局调整,再建几所南开、耀华这样高水平的学校,推动全市中小学教育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天津市在城市改造中,把教育发展放在核心地位,把优质高中建设纳入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把建设一流高中学校作为新时期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在规划南市地区危陋平房改造时,张立昌同志就指示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业结构调整和老城区的大面积改造,结合城市建设规划以及街道社区建设,把中小学校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安排到位,要在新区“黄金地带”留出一块地,建一所高水平学校,以教育发展带动城市发展,带动城市的文化建设。
高中阶段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但由于优质高中建设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关系到天津未来发展的事业,所以,天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优质高中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坚持“突出政府行为,加快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加强优质高中建设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为加快优质高中建设提供了保障。各區县党委和政府都把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优质高中建设列为本区县的“一号”工程,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教育的领导为成员,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及工程指挥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这样的工作模式为这项工作提供了“绿色通道”,各有关部门打破常规,主动支持,简化程序,减免收费,保证了工程进度,减轻了建校负担,加快了教育结构调整和优质高中建设的步伐。
由于突出政府行为,在资金投入结构方面,就形成了“政府投入为主,盘活现有资源,争取社会支持,科学利用贷款”的投资创新格局,保证了优质高中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市政府明确规定了示范性高中的补助项目和补助标准,如教育用房每平方米补助500元,体育馆每平方米补助1500元,每个运动场补助200万元,设备费每校补助500万元。两年多来,市、区县两级财政共投入20多亿元,政府无偿划拨土地1082亩。盘活资源利用土地置换差价,补充建校资金3,48亿元。区县政席还把社区文体设施建在校内,资金投在校内,仅使用体育彩票收入就达到1550万元。贷款多数是政府贴息,本金由区县、学校分期偿还。经过科学测算,随着财政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教育资源的进一步盘活和成本分担机制的逐步完善,区县、学校完全可以偿还贷款。广大市民也都亲身体会到,党和政府对建设高标准的优质高中,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需求具有坚强决心,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都积极行动、主动配合中小学布局调整拆迁,有的单位还无偿捐助资金。实践证明,突出政府行为,是加强优质高中建设的有力举措。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委教卫工委书记邢元敏同志多次指出: “教育资源的战略重组,不是为了盲目搞大,而是为了搞强做优,达到转变教育增长方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目的。”
天津市委、市政府要求通过学校布局调整,将学校撤并、重建或扩建,使所有学校达到规范化标准,消灭薄弱校,加强示范校建设,整体提高天津市基础教育的水平。
根据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天津市制定了在2005年率先基本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井就扩大优质高中资源,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论证,提出了总体规划方案,本着‘求实用,重效益,适度超前”的原则,确定了学校布点和建校标准。
示范性高中建设的原则有三条;其一,示范性高中要在原有的市、区县重点中学的基础上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的方式,留在区县的中心地段,为学生上学提供方便;其二,抓住大片危陋平房改造的机遇,按照“推倒围墙,打破界限”的思路,兼并薄弱校,整合一般校,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其三,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瞄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硬件软件一起上,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多功能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各类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微机网络、体育设施,均与学校的校台和校园建设同步到位,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套建设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天津市通过改造、扩建重点高中校,扩大重点高中规模,采取用重点高中兼并薄弱学校,盘活教育资源,实行教育资源重组和重点中学“挖潜增容”的方法,把分散的优势变成整体的优势,把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以往全市高中校点多面广、力量分散、资源浪费、整体水平不高的状况,扩大了优质高中的教育规模、数量,消灭了薄弱校。
另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学校之间共同开展科研、教研推动教育改革试验,通过学校领导之间的学术研讨、交流括动,通过开展创办特色学校活动,等等,充分发挥优质高中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提高了其他高中学校的办学水平,使全市高中教育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