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伟菊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以民族学系为核心,科研力量较雄厚的民族学专业教学与研究基地。民族学系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传统。她的前身为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研究部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民族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心。50年代初,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因被视为西方资产阶级学科而在国内的大学中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原燕京大学民族学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等一批有关的系被撤销,于是国内各大学中和北平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中一批顶尖的民族史、民族语言、民族学与社会学学者集中于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继续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如翁独健、费孝通、林耀华、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翦伯赞、冯家升、王钟翰、陈永龄、宋蜀华等。研究部成为中国民族学、社会学、民族史和民族语言研究的大本营。这个机构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发展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建国初期,研究部指导和承担了中国民族识别、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调研活动,出版了当时国内最权威的民族学和民族理论刊物《民族问题译丛》、《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中国民族问题研究丛刊》。
1956年,从研究部中抽调部分人员组建了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设立了民族史、民族学两个专业;1959年,又从研究部中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了社科院民族研究所; 1980年,研究部改名为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3年,从民族研究所抽调部分人员创办民族学系,首任系主任由林耀华教授兼任。为加强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1986年民族学系与民族研究所合并,此后逐步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系、所合一的教学科研单位。1988年,被国家教委确认为国内民族学专业的国家级重点学科,这是全国民族院校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点。1994年,建立民族学专业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这是国家对民族学科最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基地地位的认定。同年,由国家民委批准,民族学系、藏学系、博物馆、民理部和岩画中心联合组成民族学研究院,宋蜀华教授任首任院长。1997年,中央民族大学提出的以民族学科为拳头项目的“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通过了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组织的专家预审,1998年4月又通过了专家验收。2000年机构改革,由民族学系、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科部、社会学系(筹建中)和岩画中心联合组成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由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流动站四级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14人(含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9人,讲师、馆员13人,助教3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的19人,获硕士学位的13人。至今已拥有民族学、人类学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3个博士点,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博物馆学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5个硕士点。自1983年以来,先后招收18届本科生,共培养本科学生564名。自1978年以来,共招收硕士生310名,博士生90名,各层次留学生130余名。
为少数民族地区现实服务是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培养人才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该院努力培养政治合格的三方面人才:一是从事民族事务和民族地区的各项行政事务的管理人才;二是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专业人才;三是进一步深造的高层次的研究人员。该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近些年来培养的毕业生中,有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等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有地方各省市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大批管理人才、专业人才,还有在包括清华、北大等各高校继续深造的高层次研究人员,他们在各自的工作、研究岗位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
进行实地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地调查和田野工作能力,是民族学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民族学系每年都要组织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各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和教学实习并取得突出成就。如民族学系1986-1988连续三年组织师生深入贵州民族地区实习调查,获首届国家级教学优秀奖;90年代组织部分师生深入三峡地区,对库区文物保护和文化进行调查,在白沟进行民族贸易和教育的调查,在北京“新疆村”进行维吾尔城市化问题的调查等,均受到社会舆论的好评。为使本系的专业技能训练工作长期、连续、规范地开展起来,更好地为深化教学改革创造条件,我们准备建立一个固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课堂中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消化吸收。我们还着重对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和云南省进行了论证,并已决定在鄂托克旗建立实习基地;另外,还准备在北京市内和近郊建立一至二个教学实习点。
民族学系有着浓厚的学术气氛,创造了辉煌的学术成果。自该系成立以来,与国内外许多机构和学术团体开展了多种交流活动。近年来先后举办了“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研讨会、“纪念潘光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活动、“中国穆斯林人口与文化”研讨会等学术活动。2000年,我系半数以上的教师和研究生参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的会务和筹备工作,这次会议邀请了40多个国家的200余位著名人类学家参加,是建国以来中国人类学界最隆重的一次盛会。会上,我系系主任担任大会副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3名教授分别主持了3个专题的讨论,向国内外人类学、民族学的专家学者展示了我系的学术成果。自1999年开始,我系每周举行一次 “学术沙龙”活动,这是中青年教师交流学习的良好形式,它活跃了系里的学术活动。十几年来,民族学系已先后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七五”、“八五”、“九五”规划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项目,国家教委、国家民委科研项目,中外合作项目等40多项,已出版专著、合著及各种工具书百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其中90项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0年参加了由国家民委领导的“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研究”工作。此次调研由费孝通教授担任学术指导,李德洙主任亲自布置,有来自北大社会学人类学所、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我系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我系有8名教师参加了这次调研,杨圣敏教授担任项目主持人之一并任新疆组组长。调研成果已写成20余万字的报告,并以国家民委名义上报国务院。杨圣敏教授等人还到中南海向国务院领导当面汇报了调研情况和建议,受到国务院领导的好评和高度重视。面向市场的需求,民族学系2001年新增了民族学与生态学双学位以及社会学本科的招生。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民族学系将不断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