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康巴电视人

2001-11-29 19:27益西彭措
中国西藏 2001年6期
关键词:康巴甘孜州

益西彭措

康巴高原以其历史久远、文化艺术积淀之博大丰厚而著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5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这片高原养育出无数英才。扎登便是其中一位多才多艺、成果卓著、为人民喜爱的藏族电视人。

扎登,矮矮的个头,黝黑的皮肤,一双浓眉大眼,一打开话闸子,滔滔不绝,风趣而幽默。在甘孜州,凡提起他,没有人不知道。

有人称他是一位充满诗情的文学创作者,有人称他是一位歌曲作词能手,也有人称他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然而,人们真正了解、熟悉他,还是近年来他所拍摄的饱含对高原无限深情、特色浓郁、充分展示康巴高原山川美景和高原人崭新风姿的一部部电视专题作品。

沃土上的锤炼

1947年9月19日,扎登出生在位于金沙江畔的甘孜州巴塘县一个叫架炮顶村的农户家。

巴塘,不仅山川秀丽、桃花盛开、苹果飘香,而且民间文化十分繁茂,素有“歌舞聚宝盆”、“旋子舞之乡”之美称。

从孩提时代起,扎登便从父母甜美的歌声中、从邻居叔叔阿姨那轻柔飘逸的旋子舞步中,深受藏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染和熏陶。这一切在他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扎登的父亲向秋是50年代甘孜州人民医院一位颇有名气的西医,母亲是地道的农民,在九兄妹中,他排行老五。1951年,当扎登随父亲来到康定,并在康定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他天资聪颖,兴趣广泛,喜欢看《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小说。读中学时,他的各门功课成绩名列班上前茅,尤其是作文比赛,一直是全校第一名,深得师生的赞誉。1965年18岁时,他考上了大学,由于受“家里有海外关系”之影响,未能步入大学的校门,不得不返回巴塘。

他先在县城一砖瓦厂做小工,烧石灰、搬运砖块等,那年9月,他当上了县城小学的代课教师,后来又被分配到巴塘县南区一偏僻小学任教。

从此,他边教书,边潜心读书学习进行社会调查,接触到了许多民间艺人和群众,搜集、整理了厚厚两本民歌集子。那时,学校给每个任课教师只报销一盏小油灯的钱,而扎登却省吃简用点上3盏小油灯,每天看书学习到深夜两三点钟。许多人开玩笑称他是“不知疲倦的夜猫子”。

在8年的教师生涯中,扎登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学著作和藏族历史文化艺术的诸多名著比如《仓央嘉措情歌》,近代康巴著名文人刘家驹先生的诗歌、散文、著作,还有故乡巴塘地方志和众多传奇故事、传说……,这一切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无穷的创作灵感。

“我也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当一名作家的雄心便在他的心底萌生了……

创作锋芒崭露

1973年,扎登的第一篇作品,散文《绿色的大鹏》在四川日报上发表了。这使他对文学写作充满了信心,创作激情如喷涌的泉水,一发不可收拾。这以后,他创作了大量诗歌,翻译了无数藏族民歌。其中40多首诗歌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诸如《红军山》、《这里是歌舞的海洋》、《煮酒阿佳》、《尼麦多吉》、《德格巴空》等许多风格独特、颇有影响的优秀散文和短篇小说。

70年代,他创作的10多首优秀民歌被选入当时出版的《甘孜州藏族民歌集》中,其中,他作词、格桑洛布谱曲的《心里的话儿》这首歌,在藏区各地广为传唱,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仍十分喜爱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这首歌曲作为经典之作,被选入四川音乐学院民族歌曲教材中。那是1995年夏天,扎登带领甘孜州电视台的摄制组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采风,州政府、州委宣传部门为摄制组一行接风洗尘,请扎登高歌一曲时,扎登难却众人之情,起身举杯,向在场的各位宾客说:“我不会唱歌,但为了感谢大家的盛情,我愿把自己20多年前创作的歌曲《心里的话儿》,奉献给大家……”至此,人们才知道这首熟悉而动听的歌曲的词作者原来就是扎登。人们为他不停地鼓掌,为他喝彩,感谢他为大家创作出如此真切道出心声的歌曲。

到现在,扎登公开发表的短篇小说有六七部,散文作品有十多篇。其中,他的短篇小说《煮酒阿佳》、《尼麦多吉》被选入《中国当代藏族小说选集》。1984年,小说《煮酒阿佳》荣获全国五省区藏族文学一等奖。小说《德格巴空》,采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将德格印经院拟人化,让它自己诉说其久远的历史,诉说曾经的辉煌,诉说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曲折等等,从中人们看到扎登对藏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积淀,是如此透彻、丰厚。1987年,这部小说发表在《西藏文学》上,当时女作家田文看了后,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对小说的含意、构思、表现手法,以及作品包含的丰富内涵等方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步入电视艺术

1983年,扎登从甘孜州委宣传部新闻科调到甘孜州广播电视局,任副局长,兼州电视台台长。从此,他便逐步认识、熟悉、迷恋上了电视艺术。

1990年,他到成都四川电视台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这期间,他比较系统地学习、掌握了电视节目的摄制技术,也真正懂得了电视艺术的魅力。当夜阑人静之时,他躺在床上构思着甘孜州电视事业的发展前景——蓝蓝的天空下,成群的牛羊在绿草茵茵的草地上游弋、奔跑;高耸入云、绵延起伏的座座雪山;那奔流不息、清澈见底的江河;唱着山歌,骑着骏马,挥鞭驰骋的藏族小伙子,还有庄严、肃穆、香烟缭绕,梵音阵阵的寺庙……高原上那一幕幕画卷,一个接一个闪现在他的脑海。他想,这一切不正是甘孜州电视艺术最好的源泉和立足之本吗?

1992年元月,扎登结束了挂职学习,返回康定。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他一回到局里就去上班,与局长曾达旺着手研究筹建甘孜州电视台、正式试播本台自己录制的节目等事宜。当时的州电视台,只有一套日立Z31摄像机和替代作编辑机的两台家用录像机,电视台办公室只有一间房,连扎登在内,摄制、编辑人员共有4名。面对如此简陋的条件和如此多的具体困难,扎登咬紧牙关,带领大家,埋头苦干,用极短的时间,开办了藏汉两种语言的自办《新闻节目》和专栏《改革潮》。扎登既是台长,又当节目编导、节目摄像、文学撰稿、节目编辑,不论白天黑夜,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紧系在电视屏幕上。1992年,扎登带领肖勇、陈川、旦珠泽仁等几个年轻人,成功地摄制了甘孜州电视台第一部电视专题片《雪域康巴的神韵》。该片在州和省电视台播出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并且将该片制成藏、汉、英三种文字和语言版本,在日本、美国等国家播放,让国外了解今日康巴,受到了极好评价。1993年,该片荣获省级政府奖二等奖、获该年度全国少数民族电影电视“骏马奖”提名奖。l993年,甘孜州电视台的另一部、也是最早反映全国劳动模范陈德华先进事迹的电视专题片《高高雀儿山》也荣获省级政府奖二等奖。

随着一部部电视专题片的完成,扎登更注重电视专题片的质量和品味,他要求所组织摄制的电视专题片,不仅要选题新颖、构思精细,题材特色浓郁,画面景色迷人,拍摄角度选择得当等多种直观感性特点,而且具有通过电视画面和内容,透射出深邃丰富的文化艺术气息,充分展现一个民族思想情感、精神风采等理性特点。

累累硕果

1983年夏季,甘孜州石渠县举行规模空前的草原艺术节,应县委书记泽波之邀,扎登率摄制组,来到海拔4200公尺的扎溪卡大草原。走下汽车,扛着摄像机,步入茫茫草地。拍些什么呢?选择怎样的主题呢?扎登在思索着。当他扛着摄像机走遍一顶顶帐篷、在同牧民们促膝攀谈中、望着艺术节上小伙子和姑娘们潇潇洒洒的歌舞表演、欣赏完骁勇彪悍的牧民小伙子精彩的马术表演时,一股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他一口气写出了《情洒扎溪卡》这部电视专题片的全部文稿及其主题歌词。制作完的这部电视片,将扎溪卡草原牧民充实自信、充满欢乐、勇于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该片一经播出,在州内外、省内外观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许多观众说:“真没有想到,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扎溪卡大草原上的牧民,他们的精神世界那么充实,那么丰富多彩。”该片于1993年获省级电视专题节目一等奖,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电影电视“骏马奖”提名奖。此外,近年来,扎登还组织拍摄了《贡嘎撷珠》、《天边的金马》、《洒向雪域的挚爱》、《梦幻扎溪卡》、《情系康巴高原——省委书记谢世杰慰问石渠灾区》等一大批电视精品之作。其中《贡嘎撷珠》获96年度“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省级政府奖一等;《天边的金马》和《洒向雪域的挚爱》获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梦幻扎溪卡》获98年度省级政府奖一等奖;去年又入围参评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

如同昔日从事文学创作一样,扎登在电视艺术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作品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也受到了影视界行家的高度评价,他在发展甘孜州电视事业方面作出的努力,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1998年12月,扎登被评选为“四川省首届十佳电视艺术家”;1999年8月,他又被任命为甘孜州广播电视局局长。中国第一代藏族电影人、著名摄影家扎西旺堆观看了甘孜电视台的电视专题后说:甘孜州电视台的作品《贡嘎撷珠》主题鲜明、突出,康巴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浓郁,而且每部作品创意好,内涵丰富。四川影视评论家曹廷华教授评价说:甘孜州电视台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佛塔、寺庙、日常生活方式等表面的画面和景物上,而是充分展现了信仰、意志、宗教、文化、艺术及精神方面的深层次内涵,真正表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性格、观念、价值追求和审美意识,以及深沉的民族情怀,作品耐人寻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可视性。

扎登常说,我所生活的康巴高原,是一个尚待开垦的博大精深的艺术沃土。是的,正是这片宝地,充实和养育了他,并赋予他睿智。从2000年起,他以甘孜特有的舞蹈和丹巴古碉等民俗风情为题材,摄制出了一系列高质量、高品味的电视精品,献给广大的观众,献给伟大的祖国母亲。

猜你喜欢
康巴甘孜州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康巴村
康巴什的勇气
康巴新年话年俗
到了康巴什(组诗)
最美康巴
拧掉水分,康巴什不是“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