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的是什么

2001-10-15 19:14
世界知识 2001年19期
关键词:世贸中心亨廷顿五角大楼

汪 铮

亨廷顿的大作《文明的冲突》实际上译为“文明的撞击”更为贴切。看到9月11日美国的撞击悲剧,亨廷顿肯定在说:“不是文明的撞击,是什么?”

在我看来,9月11日发生撞击的并非是不同地域的两种文明,比如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撞击,而是现代文明和野蛮愚昧“文明”之间的撞击。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不同的国家和族群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这个星球就绝对不会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世贸中心里那些优雅的白领和电脑精英们、五角大楼里傲慢的美国军官们,他们中的许多人和那几个“视死如归”的劫机恶魔们或许年岁相仿,但是,他们真的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吗?当美国人陷入无法承受的悲痛之中的时候,在世界的一些地方,有人为此狂欢,这不同的画面是发生在同一个星球吗?冷战刚刚结束,福山就曾在他的著作《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中断言:“历史已经终结,资本主义将一统天下。”然而,几乎十年过去了,历史远未终结——因为这个世界的发展实在太不平衡,这个世界的规则也实在太不公平;更没有所谓“最后的人”——相反,人们之间的差异反而越来越大,无论观念还是信仰。

在北京,我曾经和美国国防部的几位高级官员有过一次关于导弹防御问题的对话,记得当时我对他们说:安全并非建立在武器之上,安全也是一个哲学的概念,因为安全是相互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不要设想把你的安全建立在别人的不安全之上。这个世界上只要存在着恐惧和仇恨,它就不会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克林顿今天在纽约世贸中心的废墟旁有一句感言:“只要有人愿意以死相攻,你就防不胜防。”导弹防御计划的所谓“天网”设想在这次撞击面前显得多么的具有讽刺意味!

解决文明冲突的最好的办法是进行文明的交流与对话。然而,长期以来,美国人的方法是把自己不喜欢的国家和人群与世界隔离开来。但是,美国人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就像一个与伙伴隔离开的孩子不可能健康地成长一样,一个与世隔绝的族群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吗?隔离只会产生隔阂,产生仇恨与邪恶。这应当是此次悲剧的一个最重要的启示。

美国被袭击事件对国际关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有人说这将是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在我看来,事件本身大概还没有让国际关系转折的力量,但是,如果事件将会让美国和美国人的世界观和心理发生转折的话,国际关系确实会因此而转折。

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会给美国带来变化。那么,美国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坏”?伴随着世贸中心的烟尘落定和五角大楼的火光熄灭,会有一个怎样的“新”美国“浴火重生”呢?

事件发生后,在表示谴责和哀悼之余,国际舆论的一个共同声音是,美国应该反思自己的世界政策。那么,美国究竟会如人们所设想的这样,通过反思自己而变成一个“好孩子”,或者至少变成一个“好警察”呢,还是借诛杀恐怖主义之名,点兵中亚、中东,把过去想做但又有所顾忌的事一举完成?同时,恐怖袭击事件会不会进一步刺激美国国内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的膨胀?

美国被袭击事件会对导弹防御计划——袭击事件发生之前关于美国国家安全问题讨论的焦点问题——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在我看来,关于导弹防御问题的讨论在袭击事件之后会有新的发展。一些人会说它充分说明了“恐怖主义袭击威胁”——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的最主要的理由之一——是现实存在的,是巨大而恐怖的,因而发展导弹防御刻不容缓;另一些人则会说它充分说明的是导弹防御的思路根本是错误的,常规攻击才是最大的威胁。何况,如果你连最“常规”、最“原始”的攻击都防御不了的话,导弹防御又有什么用呢?不知道哪一种看法会占上风。▲

(寄自华盛顿,五角大楼硝烟可闻之处。)

猜你喜欢
世贸中心亨廷顿五角大楼
模仿人类“尬舞”的动物们
五角大楼审计“不合格”
纽约世贸中心交通枢纽即将开放
人亨廷顿相互作用蛋白14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浅析青岛世界贸易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在胚胎期大鼠脑内的表达